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點擊上方「轉化醫學網」訂閱我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來源:上海發布

今天,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王衛慶、長征醫院的王林輝等十人獲「第十五屆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丁雷、華東理工大學的王輔臣等十人獲「第十五屆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稱號。「第九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第十二屆上海市大眾科學獎獲得者」等獎項也於今天揭曉。

第十五屆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獲得者簡介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王衛慶 1961年10月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建立萬例內分泌腫瘤生物樣本庫及45萬人代謝疾病生物樣本庫;原創發現腎上腺庫欣腺瘤、胰島細胞瘤與甲狀腺腺瘤樣結節的致病基因,提出內分泌腫瘤3類10種分子分型,系統建立34項診斷新技術,成為內分泌腫瘤診斷的金標準與核心技術,在臨床應用並全國推廣,極大提高診治水平。論文發表於《Science》《JAMA》《NatureMedicine》《NatureCommunications》等。「內分泌腫瘤發病機制新發現與臨床診治技術的建立和應用」2016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類固醇激素與腎上腺疾病發病機制新發現與診治關鍵技術建立和應用」201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2)。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王林輝 1966年7月生,上海長征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長期從事泌尿外科臨床和科研工作,主攻「泌尿系疾病微創治療、腎腫瘤綜合診治」,在微創技術創新應用、腎癌臨床綜合治療和腎癌轉移機制、靶向藥物的耐葯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近5年,主刀完成泌尿外科手術2500餘例,微創比率達到95%以上,其中完成單孔腹腔鏡手術400餘例,機器人腹腔鏡手術600餘例,國內首創3D單孔腹腔鏡腎切除術、腎部分切除術等8項單孔腹腔鏡新術式。2017年5月完成亞洲首例機器人單孔腎動脈無阻斷腎癌腎部分切除術。「腎癌外科治療與腎癌轉移機制的研究」2013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2),「前列腺疾病100問」201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2)。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朱向陽 1966年5月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期致力於機器人學研究,創建了基於偽距離的空間幾何推理理論,研發的機器人自動作業系統成功應用於汽車製造等行業;開拓生機電一體化機器人新領域,在機器人與神經系統的信息通道重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完成了國內首個神經控制靈巧假肢的研發和應用。「複雜曲面數字化製造的幾何推理理論和方法」獲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2),「靈巧假肢及其神經信息通道重建技術」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1);創建的機器人與生機電系統研究團隊2016年入選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劉穎斌 1964年3月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長江學者。長期研究膽道惡性疾病分子機制及肝膽胰外科手術創新。國際上首次構建膽囊癌突變譜、建立了捆綁式胰腸吻合術、完善了肝尾狀葉手術策略和方法、國內率先倡導「胰頭癌全系膜切除」、國際上首次提出三步法胃癌根治術。相關成果加快了膽囊癌精準治療的步伐,推進了高難度肝膽胰外科手術的簡單化。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併入選《Science上海交通大學百廿專刊》。每年完成肝膽胰手術500餘例,發表SCI論文50餘篇。「胃癌的早期發現策略和手術創新研究」2016年獲中國高校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范先群 1964年6月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長江學者,英國皇家眼科學院Fellow。長期從事眼眶病眼腫瘤的臨床診療及轉化研究,率先提出「內鏡導航」新理念,研發內鏡導航手術系統,開創眼眶外科精準手術新模式,攻克眼眶手術難題;揭示眼內惡性腫瘤發生新機制,創建多靶點治療新方法,顯著提高治療水平。主持國家級項目12項,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34篇,主編專著8部,授權發明專利6項。「眼腫瘤基因靶向和臨床治療研究」2012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眼眶外科修復重建關鍵技術體系的創建和應用」201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1)。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岳建民 1962年5月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天然藥物化學研究,對156種重要藥用植物進行化學和生物活性研究,闡明了相關藥用植物的化學成分和藥效物質基礎;總結和提出了系列新骨架分子的生源合成路線,並通過化學反應對部分生源路線進行了驗證;對系列重要活性分子進行結構優化和構效關係研究,發現了12個藥物先導和3個候選藥物。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253篇,其中領域Q1區131篇,已授權專利8項。「若干重要中草藥的化學與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201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1)。2016年獲吳階平-楊森藥學獎。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房 敏 1965年5月生,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頸椎病關鍵致病因素、干預手段、療效機制等方面取得系統性創新成果,率先提出頸椎病「筋骨失衡,以筋為先」學術思想,提出「先治筋,後調骨」治療理念;首次發現頸部經筋病變是頸椎病發病關鍵致病因素之一,揭示了推拿治療頸椎病經筋作用機制,在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原創性成果,實現了頸椎病非手術治療的診療模式創新,為全面提升脊柱退行性疾病非藥物保守治療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創立和完善了脊柱微調手法技術體系。「中醫特色療法理論創新與臨床實踐」2014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封東來 1972年10月生,復旦大學教授,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複雜量子材料的實驗研究,結合外延生長與電子結構測量,在非常規超導、強關聯體系、量子序等方向取得了系統的創新成果;對鐵基與界面高溫超導的系統研究引領了這些領域的發展;在莫特絕緣體、電荷密度波等經典體系中,做出了教科書式的發現,近年共發表SCI 論文70 篇。「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研究」2013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排名第1),「鐵基超導體電子結構的光電子能譜研究」201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1),2016 年因「闡明量子材料的電子結構的開創性貢獻」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第一屆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夏 強 1966年9月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2004年組建肝臟外科,帶領團隊開展活體肝移植等多種形式肝移植手術3000餘例;2011年起肝移植例數連續6年居全國首位。2006年組建國內第一支兒童肝移植專業團隊,牽頭制定第一部兒童肝移植臨床診療指南;至今已率團隊完成兒童肝移植手術900餘例,是國內完成兒童肝移植和活體肝移植最多的專家。仁濟醫院也成為近5年世界單中心實施兒童肝移植例數最多的醫院,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別為93.1%和80.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嬰幼兒肝移植關鍵技術的建立及其臨床應用推廣」2015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

這10人榮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看看生物醫藥領域有哪些?

廖世俊 1963年9月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非線性力學研究,原創性地提出求解力學中強非線性問題解析近似方法——「同倫分析方法」,並應用該方法率先成功預測了定常共振水波之存在;同時與他人合作首次在實驗室觀察到它,顯示了「同倫分析法」的原創性和潛力。撰寫了2本英文學術專著,發表131篇SCI學術論文,論著共被 SCI 檢索他引7329次,連續3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求解力學中強非線性問題的同倫分析方法及其應用 」201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唯一完成人)。

END

活動

推薦

轉折點——專註生物醫藥移動求職招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諾獎時間敲定,文學獎明年再說。禍起性侵,一顆老鼠屎終究還是壞了一鍋粥
《Science》子刊:肥胖元兇又增一員!這次是小RNA的研究新星「LincRNA」!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