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潤肺祛秋燥,推薦七款經典食療方
秋分後,是養生的季節。這時的天氣逐漸涼爽,但很多人容易在此時出現咽喉乾燥、流鼻血、便秘等癥狀,這時可以用食療的方法進行調理。今天小編就介紹七款適合節令的食療方。
01
蓮藕紅棗甜湯
原料:
蓮藕2截,以中間部分為佳,紅棗少許,冰糖適量。
做法:
1. 選新鮮蓮藕,洗乾淨,切片;在鍋中放進蓮藕,水(水淹過蓮藕即可);
2. 水沸,改小火繼續煮;煮到25分鐘左右放進紅棗一起煮;再煮15分鐘,關火起鍋。
功效:
這個季節吃藕具有補養脾胃的好處。紅棗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養血安神等作用。
02
芝麻核桃粥
原料:
黑芝麻20克,核桃仁2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
1. 先把芝麻、核桃仁炒熟,芝麻研細,核桃仁切碎備用;
2. 將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將稠時,加入芝麻與核桃仁再煮片刻即成,用冰糖調味。
功效:
此粥補肝益腎、潤燥通便、滋養皮膚,對體質虛弱、皮膚粗糙、頭暈目眩、大便乾結者最為適用。
03
酸菜芋頭湯
原料:
酸菜100克、芋頭200克、豆腐皮50克、小蔥兩根。
做法:
1. 將酸菜用清水泡一下,洗凈瀝干後,切成絲。芋頭颳去皮後洗乾淨切塊;豆腐皮洗凈切絲;小蔥洗凈切碎;
2. 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沸騰後依次加入酸菜和芋頭同燉,待芋頭8成軟時,加入豆腐皮絲繼續煮至芋頭軟糯,撒香蔥碎淋香油即可出鍋。
功效:
芋頭富含澱粉,營養豐富。質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核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04
蘿蔔秋梨粥
原料:
白蘿蔔或胡蘿蔔150克,中等大秋梨1~2隻,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
將蘿蔔洗凈切條,秋梨去核切小塊,加粳米和適量的水,共煮為粥,用冰糖調味。
功效:
此粥滋燥潤肺、清熱化痰、通利腸胃,用於肺熱咳嗽、乾咳少痰、食少口乾、大便秘結等症,可作為預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05
山藥枸杞鯽魚湯
原料:
鯽魚1條,枸杞20粒,淮山藥250克,鹽適量,蔥姜適量,白酒5毫升,胡椒粉適量。
做法:
1. 鯽魚洗凈。在魚身上抹少許鹽;
2. 平底鍋加入橄欖油。放入鯽魚煎至兩面微黃,砂鍋水燒開。放入煎好的鯽魚。加入蔥姜;
3. 加入白酒。再倒入去皮切塊的淮山藥。加蓋大火煮至20分鐘。把枸杞用清水浸泡;
4. 魚湯煮至奶白加入鹽,胡椒粉調味。最後放入枸杞關火。
功效:
潤燥滋補、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還可以降血脂、調理腸胃,是理想的滋補佳品。
06
橄欖麥冬茶
原料:
橄欖3枚,麥冬6克,金銀花6~10克、冰糖適量。
做法:
橄欖、麥冬、金銀花、冰糖一同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封蓋10~15分鐘即成。每日1劑,代茶頻飲。
功效:
此茶滋陰潤肺、利咽生津、清涼解毒,宜於慢性咽炎、咽喉腫痛、音啞煩渴等症。
07
川貝蘋果飲
原料:
蘋果1隻,川貝末約10克,蜂蜜少許。
做法:
蘋果平切蓋,挖空心(去核),放入川貝末和蜂蜜,將蓋蓋好,用牙籤固定,隔水燉兩小時(不一定這麼久,只要蘋果軟了就可以)即可。
功效:
此飲生津潤肺、止咳化痰、健脾養心,適用於咳嗽痰多、咽干口渴等症,特別宜於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