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對外開放,我們該擁有何種心態

對外開放,我們該擁有何種心態

原標題:對外開放,我們該擁有何種心態

【潛河流韻】

隨著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今後還需進一步擴大開放。只有如此,我國與國際社會的融入度才會進一步提高。


儲著勝


國民對外心態是一國民眾面向世界時所持有的集體心態,其是否正常與健康,對於該國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回顧歷史,我國國民對外心態曾經有過一次巨大的起伏:清朝早期,世界已經巨變,可我們因為閉關鎖國,對此卻一無所知,繼續以天朝上國自居,不僅皇帝接見外國使者要逼人家行跪拜之禮,就連老百姓也都認為只有自己是禮儀之邦、外族都是蠻夷。其後,國門被列強們用槍炮轟開,國人才猛然發現:原來世界上落後的不是別人而恰恰是自己。受此影響,國民心態頓時逆轉,一下子由高高在上變成了極度自卑。

一百多年過去後,類似的一幕再次上演: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GDP更是一躍成為世界第二。一時間,社會民眾自信心迅猛增長,一些人更是認為中國成為世界老大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不由得四處興奮高呼「厲害了,我的國」!然而,中美貿易摩擦突然而至,中興通訊瞬間熄火。此時人們才突然發現,原來我們在很多方面基礎還很脆弱,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也並非短時間就可消弭。冷靜終於替代了狂熱,社會各界開始了認真的反思。


面對機遇與挑戰並存、先進與落後共處的世界,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心態?這對於處於大變革中的中國人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正確的心態會引導我們不斷前行,反之,就有可能讓我們在走向世界強國的道路上遭遇挫折甚至墜入致命的陷阱。


中國正在崛起,身處複雜多變的世界,面對各種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要想繼續穩步前行,國民在心態上至少應該堅持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信。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又多災多難,這就使得我國民族性格存在著非常矛盾的地方:有時很自大,有時又很自卑。這兩種心態都是非常有害的,需要徹底扭轉。健康的心態應該是自信。自信是一種積極的精神狀態,它能夠生髮出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國發展到今天,有足夠的理由充滿自信。有了自信,我們才能面對強者而敢於挑戰,積极參与世界範圍內的各種競爭。


二、寬容。世界是多彩的,各國發展的路徑也是千差萬別的。立足於這個世界,就應該具有包容四海之心。對於異己的各種存在,要予以足夠的寬容,不要試圖干預異族的文明、習俗和生活方式,要尊重各種不同的宗教、制度、體制和文化。懂得寬容,世界才能保持和諧。否則,必將相互爭鬥不已。

三、競爭。當今世界充滿競爭,在強手如林的形勢下,要想順利發展自己,使自己各方面都能不斷獲得提升,除了要有競爭意識,還要有足夠的競爭能力。我們當然希望世界一片和諧,可實際上,人類弱肉強食總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種殘酷的現實,我們不能沉湎於幻想當中,必須時刻保持警惕。40年的改革開放,讓我們嘗到了競爭的甜頭,同時也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今後,我們要想從大國演變成強國,競爭無疑是最為有效的重要武器。


四、開放。真正的自信不是關起門來自嗨,而是面對強者依然不懼。強者在哪?在國門之外!我國曾經長時間閉關鎖國,結果別人一日千里,我們卻在原地踏步,從一個世界領先的大國變成了東亞病夫,飽受列強欺凌。建國以後,我們又長時間關閉了國門,國民經濟隨之滑落到崩潰的邊緣。一朝夢醒,我們一邊大膽改革一邊勇敢開放。結果迎來的是長達40年的高速發展。不過,時至今日,我們開放的領域仍然不夠廣闊。隨著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今後還需進一步擴大開放。只有如此,我國與國際社會的融入度才會進一步提高。


五、平等。打開國門,我們發現這個世界很不平衡:強者超強、弱者極弱。大家共同生存在這個星球上,我們應該儘力避免弱肉強食,堅持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別人。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最大範圍地結交朋友,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有序競爭,才能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不斷發展、壯大自己。否則,要麼會因狂妄自大而被人唾棄,要麼會因自慚形穢而遭人藐視。這些都是我們所不希望看到的。


國民只有保持上述幾種健康心態,中國的發展才有可能繼續保持順利,中華民族才有希望成為多彩世界中最為絢麗的那一抹亮色!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作者:儲著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 的精彩文章:

專家建議適當控制使用消費貸躉繳房租比例
華帝股份:「資產被查封」系公司自發行為

TAG: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