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索泰RTX 2080/80Ti X-Gaming OC顯卡評測:好用的「Two」靈新銳

索泰RTX 2080/80Ti X-Gaming OC顯卡評測:好用的「Two」靈新銳

從年初開始,我們親歷見證的是長達半年甚至更久的猜測與展望:新一代的GeForce顯卡會如何命名?採用怎樣的架構?會新增怎樣的特性?將會在何時到來?伴隨這些猜測的是堪稱天馬行空的流言,其中最出格的應該是澳大利亞站點Tweaktown關於價格的猜測。當然,在架構、發售時間方面爆假料的媒體還有很多。這種追捧在八月份的科隆遊戲展達到高潮:GeForce RTX 2070、RTX 2080、RTX 2080 Ti正式公布,隨之而來的還有架構、價格、特性,等等,這一切的答案都在上周的首發評測當中得到回答。在曠日持久的等待後,處於賢者時刻的我們已經發現不只是Founder Edition創始人版,大量的非公產品都已經到來,今天要評測的就是來自索泰的RTX 2080、RTX 2080 Ti X-Gaming OC顯卡。

首先簡單回顧架構規格,畢竟這次TU104、TU102的核心面積提升明顯。首先無論是目前的TU104-400、TU102-300核心都是不完整的。在目前已經公布的圖靈顯卡架構當中,每組SM單元包含64流處理器,這點在較高端的帕斯卡、伏打架構當中是一致的。在TU104核心當中擁有6組GPC單元,滿打滿算應該是每組GPC單元擁有8組SM單元,即共有6*8=48組SM單元,但是實際上TU104-300核心只用到其中的46組。TU102-300核心更加誇張,原因在於雖然紅線還是6組GPC單元,但是每組GPC單元中容納的SM單元提高到12組,即滿打滿算來說,TU102核心應該擁有6*12=72組SM單元,但不好意思,RTX 2080 Ti實際只用到其中的68組。

這樣計算下來你會發現,如果光對比流處理器的話,RTX 2080/GTX1080(115%)、RTX 2080 Ti/GTX 1080 Ti(124.1%)的提升似乎對不起兩年的等待,但是如果你計算核心面積的話,會讓你很吃驚,因為TU104核心相對GP104面積增加73.5%,TU102核心面積增加60%,而增長明顯的原因是因為RT Core、Tensor Core的植入,出於對光線追蹤、AI深度計算性能的需求,在每組SM單元中擁有Core*1、Tensor Core*8,這是相當有野心的做法,但是結果就是TU102核心面積達到750mm2。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那麼在兩年前公布GeForce GTX 1080 Founder Edition的時候就已經意味著NVIDIA希望能夠將自身的創始人版本顯卡定位抬升到更高,當時公版的價格是要一些非公版售價更高的,而現在這種態勢變得更加清晰,首先就是反映在價格,如果你看非公版的售價,那麼5699元、8199元的售價,前者並不算很過分,但實際大家看到的都是基於創世紀人價格的6499、9999元的定價,而且在價格的背後,我們會看到這次NVIDIA強制創始人版擁有更高的頻率,因此擁有更強的性能,這意味著自GeForce 20系列開始,我們需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創始人版顯卡。

當我們第一眼看到RTX 2080 X-Gaming OC、RTX 2080 Ti X-Gaming OC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們的外觀設計有些神似之前系列的GTX 1080 Ti Plus OC,但是看到細節部分你會發現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定位上來說X-Gaming OC在產品線當中的位置要稍低於Plus OC、PGF,所以你會發現在質感方面,RTX 2080 X-Gaming OC、RTX 2080 Ti X-Gaming OC的水平依然表現出平價的定位。RTX 2080 X-Gaming OC、RTX 2080 Ti X-Gaming OC的整流罩設計是比先前更加稜角分明的鑽石切割。其實整流罩的主體黑色部分是塑料的,向四周延伸的銀色強化框架部分才是金屬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看標籤的話,RTX 2080、RTX 2080 Ti的外觀設計是一致的,所以我們放在一起介紹。

說真的如果你喜歡簡潔、使用的設計,那麼X-Gaming OC系列還真的是不錯的選擇,我曾經擁有一塊GTX 1060 X-Gaming OC,雙風扇足夠小巧,性價比足夠高。RTX 2080 X-Gaming OC、RTX 2080 Ti X-Gaming的外觀設計依然還是比較簡潔,甚至可以說「簡樸」,因為裝點的部分並不多,中間的ZOTAC Logo是支持不同顏色跟燈效的信仰燈,但是靠近輸出介面一側的「GeForce GTX」其實是簡單的激光雕刻,所以顏值方面不會很出眾,甚至可以說有些拘謹。

如果你有印象的話,其實GeForce GTX 1080發售的時候,視頻輸出介面擋板就已經開始使用菱形排列的鏤空設計,而再往前的GeForce GTX 980 Ti時代顯卡的擋板還是光溜溜的鐵板一塊,而索泰RTX 2080 X-Gaming OC、RTX 2080 Ti X-Gaming OC的視頻輸出介面擋板保留這一設計。細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在原本應該是放置DisplayPort介面的位置有一處USB Type-C介面,前者已經被擠到下一行的位置,那麼在GeForce 20系列顯卡當中還是否會有單槽顯卡呢?值得思考。介面方面,提供DisplayPort 1.4、HDMI 2.0b,DVI介面徹底成為歷史。

在側面來看,你會發現我們的RTX 2080 X-Gaming OC、RTX 2080 Ti X-Gaming OC顯卡都是2.5槽的厚度,整流罩凸起很明顯。背板部分,我們能夠看到PCB還是比散熱器本身要短大概三、四公分,這塊背板的造型比較簡單,沒有太多裝點,但是對熱量轉移、保護電子元器件還是有不小的作用。

在發布新的GeForce 20系列顯卡後,索泰的FireStorm系列軟體也已經更新到V3.0.1版本,不過根據官網的信息來看,新版本是僅針對圖靈新架構的顯卡的。跟以往的版本相比,新版本的FireStorm配色更加深沉,而舊版本則比較鮮艷、電子風格。功能方面,除基本的超頻、調節風扇、設置光效外,還有新架構顯卡特別的「Scanner」功能。

除EVGA Precision X1軟體外,之前還聽說MSI Afyerburner新版本同樣有加入NV Scanner功能,現在索泰同樣很及時在新版本當中增加這道很智能、甚至是有些傻瓜的功能,只要點擊後就會自動幫你測試並找出最理想的超頻幅度。

我們首先看到主界面,如果是對硬體比較熟悉的用戶應該會覺得很直觀:左側分別是顯卡風扇的轉速,還有GPU的溫度,右側最大的版面顯示的是核心頻率跟顯存的頻率,注意看刻度你會發現這裡的顯存頻率已經是經過四倍轉換過後的等效頻率。但是這裡要注意,按照之前的消息,NVIDIA這次其實有在顯卡當中做可以分別控制顯卡轉速的API,但是之前在MSI Afterburner當中是沒看到相關的設置的,而在索泰的FireStorm軟體當中,雖然有分別控制風扇轉速的設置,但是無論你單獨拉動Fan 1,還是Fan 2的轉速,都是三風扇一起轉動,這似乎還有待優化。

最有趣的OC Scanner功能方面,啟動後首先會將風扇拉至全速,然後慢慢測試理想的Sweet-Spot,然後在五至十分鐘的測試後,軟體會告訴你應該超頻多少,然後直接點擊應用(Apply)即可,比如說我的RTX 2080 X-Gaming OC就提示超頻90MHz,這部分功能其實對普通用戶來說大有裨益,當然最好還是能壓縮等待的時間,說真的就我自己的體驗來看,似乎並不止十分鐘。

最後在燈光方面,點擊FireStorm最右側的「Spectra」就能設置燈效還有顏色,提供的燈效雖然沒有華碩Aura Sync那麼豐富,但是基本的呼吸、閃爍、循環、波浪效果還是有的,其實除建議索泰未來能添加更多燈效外,我們強烈建議把直接控制燈光的色盤就放在這裡的第一頁面,因為我相信你可能很容易忽視在調節顏色最後那個像是調色盤的的超小按鈕,其實點擊它後才能看到第二頁面的調色盤,這裡真的很容易被忽視。

散熱規模與PCB供電用料

在兩年前的GeForce 10系列以來我們已經見過很多高性能顯卡都有在PCB、散熱器之間加裝金屬骨架,增加散熱空間之餘,為用於顯存、電感、MosFET的散熱膏留出更多空間,現在RTX 2080、RTX 2080 Ti的設計同樣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跟之前的外觀設計一樣,RTX 2080 X-Gaming OC、RTX 2080 Ti X-Gaming OC的散熱規模其實依然是一致的,所以我們還是放在一起說。

跟之前的很多高性能顯卡一樣,RTX 2080 X-Gaming、RTX 2080 Ti X-Gaming的結構依然是散熱器、散熱金屬骨架、PCB板,跟最後的金屬背板。首先是散熱器部分,我們能夠看到接觸GPU的純銅底座連接著五根8mm直徑的熱管,其中一根是向頭部蜿蜒,另外四根熱管則穿過散熱鰭片向尾部延伸。

散熱器的下方則是已經黏好散熱脂的金屬骨架,通過軟糯的膏體直接貼合顯存、電感、超薄電容、MosFET,然後如果你認真看的話,在金屬骨架的背面還有來自合泰電子(HolTek)的一套控制單元(MCU),型號是HT32F52342,這是基於ARM Cortex-M0+內核的32-Bit控制單元,RTX 2080、RTX 2080 Ti兩張顯卡都配有。具體的功能暫不清楚,但是應該是針對燈光、風扇做出控制。

拆下金屬骨骼、慢慢撕下散熱膏,擦去硅脂,我們首先看到RTX 2080顯卡的核心,目前首發上市的都是TU104-400A-A1核心,周圍有八顆來自鎂光的GDDR6顯存,目前還是單顆1GB的水平,但是速率已經提升到14Gbps。這八顆顯存都是鎂光的8PA77-D9WCW,型號、批號都完全一致。

整體的供電用料方面,雖然跟Founders Edition有細節的不同,但是相似程度依然很高,都是10項供電,PWM主控是全新的uP9512,DrMos來自安森美,但是要注意,RTX 2080 X-Gaming OC、RTX 2080 Ti X-Gaming OC使用的都是FDMF 3170,這點跟創始人稍顯不同,RTX 2080 Ti創始人版使用的是這沒錯,但是RTX 2080創始人版使用的是FDMF 3160。

這張上面的都是RTX 2080,總體來說相似度比較高

雖然是這樣,但是RTX 2080 X-Gaming OC、RTX 2080 Ti X-Gaming OC在供電相數方面還是有區別的,畢竟後者的核心更大、TDP更高,供電相數達到16相之多,密集的IC將原本RTX 2080空蕩的位置填的很滿,DrMos、PWM主控都不變,顯存依然是來自鎂光。

這張是RTX 2080 Ti,雖然相似的地方很多,但是看供電相數很容易分辨

基準性能測試與超頻性能

關於性能部分,首先需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在目前的GeForce 20系列顯卡當中,首發的Founder Edition創始人版其實擁有更強悍的性能,原因無他:創始人版擁有默認更高的頻率,我們就現實的Boost頻率來說,創始人版RTX 2080運行3DMark FireStrike測試的頻率全程都在1920MHz左右,甚至有時能夠進一步超頻到1950MHz,然而我們的RTX 2080 X-Gaming OC在運行相同測試的時候,頻率很少能夠突破1900MHz。

我們的測試部分依然是主要基於3DMark,除基本都會測試的Firetrike、FireStrike Extreme、FireStrike Ultra測試外,還有測試VRMark,因為隨著架構的升級,圖靈顯卡在這部分的潛能還是足夠大的,以前的VRMark Blue Room就沒有單卡能夠挑戰成功,所以看RTX 2080 Ti能否挑戰成功是很有意義的,另外你也很難否定VirtualLink(USB Type-C)介面的增加沒有虛擬現實的考量,另外就是Unigine Superposition的測試,要知道它們的壓力並不小(以下全部是圖形分)。

因為已經知道頻率的情況,所以很容易猜測大致的性能位置,有趣的是即使是目前的單芯旗艦顯卡RTX 2080 Ti,在運行3DMark Blue Room測試的平均幀率(95.76FPS)依然沒有達到目標幀率(109FPS),可見該項目要求到底有多麼高。

在超頻測試環節,首先要跟大家說明的是,我們手裡的這張RTX 2080 Ti雖然在跑基準測試的時候一切正常,但是只要一拉功耗上限、啟動FireStrike就會在負載測試過程中自動重啟,我們正在跟索泰溝通具體情況,所以我們這次超頻就單單以RTX 2080 X-Gaming OC的測試來為大家參考,不便之處非常抱歉。我們首先來通過FireStorm軟體當中的OC Scanner來測試,經過至少十分鐘的考驗,軟體給我的結果是超頻90MHz,通過FireStrike取得圖形分27759,雖然看上去有提升,但是換算成百分比僅僅是2%,相當小,所以我們自然是要手動超頻。

具體的測試過程因為比較無聊這裡就不加以贅述,總之最後的結果是能夠將核心頻率拉高140MHz、顯存頻率拉高550MHz,通過FireStrike圖形分的結果是28964,換算成百分比是6.4%,其實依然依然是幅度較小的水平,但是再將核心往上拉到+150MHz,或者是將顯存拉到575MHz都無法通過FireStrike,因此可以判定這就是極限。

散熱測試與總結

在測試散熱之前,首先你要知道的是RTX 2080、RTX 2080 Ti X-Gaming OC兩張顯卡都沒有待機停轉功能,在待機的時候,RTX 2080 X-Gaming OC顯卡是保持在1300RPM左右的轉速,這時候噪音近乎不可聞,經過十分鐘的待機,溫度穩定在37℃左右,而RTX 2080 Ti X-Gaming OC的溫度則稍高,待機十分鐘的溫度是39℃,轉速是1400RPM左右。

而經過十五分鐘的FireStrike Stress Test循環壓力測試(當然是封箱環境),RTX 2080 X-Gaming OC的溫度穩定在75℃,這數據看上去還是比較理想的,但是代價是2000RPM的轉速,這轉速說真的是比較誇張的,而且噪音很明顯。而RTX 2080 Ti X-Gaming經過負載壓力測試後,溫度穩定在74℃,咦這聽起來還蠻不錯的,但是你知道背後的代價是2600RPM的高轉速嘛?這時噪音相當誇張,其實按照我們的價格尺度,如果能降低轉速和噪音,溫度就算超過80℃都並不是大問題。

最後在總結部分呢,面對售價6299元的RTX 2080 X-Gaming OC、8999元的RTX 2080 Ti X-Gaming OC,首先我們要肯定它們相對較高的性價比,因為在目前的京東它們的售價是最優惠之一,另外FireStorm工具新增的OC Scanner足夠好用,因為我們在測試EVGA Precision X1工具的時候後者是直接失去響應的,另外在基本的做工方面是比較精湛的,但是最關鍵的核心競爭力方面,跟現階段其它很多非公版類似,這兩張X-Gaming  OC的性能並不算拔尖,而且外觀設計偏保守,屬於中規中矩的兩張2080/2080 Ti非公版卡,目前只推薦給追首發的玩家,或留到之後有特價再考慮入手,而對於希望有更酷炫外觀、更強悍性能表現的硬核玩家,可以期待之後很快到來索泰旗艦級PGF系列新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打遊戲是選8代i5還是7代i7處理器?十二個遊戲實戰告訴你
台北電腦展:Klevv展示帶RGB燈的M.2 SSD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