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手機」,你的回答很重要!
暑假期間和幾個朋友帶孩子出去郊遊。我們搭好了帳篷,帶了午餐和玩具,結果小朋友們卻躲在帳篷里,一人一個手機,喊了幾次都不出來。
孩子們之間完全沒有想像中興高采烈地玩耍,反而多半的時間都在扎堆玩手機,幾乎沒有什麼交流。
女兒平時很少長時間玩手機,於是跑過來問我:「為什麼別人可以玩這麼久手機,我卻不能?」
我一時語塞,竟不知如何回復她。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不玩手機,但在大環境下,當別的孩子都在玩手機時,我們的孩子要如何自處?
1
手機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成了「哄娃神器」了?
孩子不吃飯;
孩子打擾我們工作;
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
.......
一個手機就能全部搞定。
然而,「蘋果手機之父」喬布斯,生前卻不讓自己的三個孩子玩iPad和手機。
他說:「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能產品。」
作為研發者,他深知智能產品對孩子的傷害。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而且,這種傷害日後會很難彌補。
2
一位小學老師說,課堂上坐不住、愛走神兒、靜不下心來看書的孩子,80%都有愛玩手機、看電視過多的習慣。
另外,玩手機還會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響身高增長和身體發育。
愛玩手機的孩子,正被手機一點點偷走健康和學習能力。
心理學家說:
過度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有損害,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鬱、暴躁、冷漠、自閉、人格分裂,甚至暴力等行為。
如果不加以限制,我們辛苦養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極易被手機狠狠吞噬。
一部手機就能預測一個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嗎?
或許未必。
但是,孩子對待手機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會影響他對待人生和未來的態度的。
3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讓孩子完全隔離手機好像也很難做到。
可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先培養閱讀習慣,再接觸電子產品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
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
對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做出約定
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都是臨時起意且沒有限制的,這就導致容易上癮。
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則,比如放學後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周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
當習慣養成後,孩子和父母都會變得自覺,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和時長發生「拉鋸」「談判」等問題。
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
朋友的一個孩子,曾對著玩手機的爸爸說過一句話:
爸爸,你真丑!癱在沙發上!
一語驚醒夢中人。
原來我們玩手機的樣子在孩子眼裡這麼丑。
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百遍道理,不如一個榜樣的力量來得有用。
父母的陪伴讓孩子見識更大的天地
龍應台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
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
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熏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
都說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孩子的靈氣,不如說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凝聚力。
好的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
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
願父母們共勉!
神墨萬能哥,助身邊人進步!
微信號:Zshenmo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需要的大智慧!
※老師最不喜歡的家長,都在這裡!
TAG:父母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