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今天——1792年9月26日,馬戛爾尼代表英國出使清朝

歷史上的今天——1792年9月26日,馬戛爾尼代表英國出使清朝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1792年9月26日,馬戛爾尼代表英國出使清朝


18世紀後期,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相當發展,廣州一口通商已不能滿足其對華貿易的需要。乾隆五十二年(1787),英國國王應東印度公司的請求,派遣凱思卡特為使臣前往中國交涉通商事務,並謀求建立外交關係,卻未料使臣在中途病死。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國政府又派曾任外交官和殖民地行政長官的馬戛爾尼為特使,代表英王喬治三世前往中國,祝賀乾隆皇帝83歲壽辰。英國派遣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是想通過與清王朝最高當局談判,取消清政府在對外貿易中的種種限制和禁令,打開中國門戶,開拓中國市場。同時,也是為了搜集有關中國的情報,估計中國的實力,為英國下一步的行動提供依據。


英國政府對這次出使十分重視,為使團的組成進行了周密的準備。首先,對使團成員做了精心安排。特使馬戛爾尼是一位有經驗的外交官和殖民主義的老手,曾任駐俄公使,與俄國簽訂了十分有利於英國的商務條約,以後又歷任格瑞那達總督和英屬印度馬德拉斯總督。副使斯當東是馬戛爾尼的摯友,有從事殖民外交的豐富經驗。


1792年9月26日,英國政府正式任命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司當東為副使,以賀乾隆帝八十大壽為名出使中國,這是西歐國家政府首次向中國派出正式使節。隨員80餘人,包括天文數學家、藝術家、醫生,和95名衛兵,由兵船護送,費用歸東印度公司負擔。所攜「貢品」,約值1萬5千餘英鎊,內有天文、地理儀器、圖書、毯氈、軍用品、車輛、船式,總計600箱,俱為用心選購,以表示英國文明。



使團乘坐的船隻和攜帶的大批禮物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特意製造的。這艘「獅子號」炮艦,裝有64門大炮,是當時英國第一流的軍艦。使團攜帶的禮物除一部分是投中國皇帝之所好外,更多的是為了顯示英國的科學技術。英國人在禮單中還專門提及了「榴彈炮、迫擊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他們想,這些東西可能會引起中國軍官們的興趣,但後來讓英國人大失所望的是,天朝的大臣絕大多數都是文人出身,他們對此不感興趣。在他們看來,這些洋人的東西,不過是些無用的奇技淫巧罷了。


馬戛爾尼使團出發時,內務部長敦達斯還特地告誡:「您一到便要受到接見,您要服從中國朝廷的禮儀,既不要損害自己君主的尊嚴,又不要被禮儀上的小事束縛住手腳。」乾隆五十八年六月,馬戛爾尼使團到達天津。此時,乾隆帝正在熱河行宮(今承德避暑山莊)避暑,於是決定由徵瑞護送使團經北京赴熱河謁見皇帝。清朝政府要求英國使臣按照各國貢使覲見皇帝的一貫禮儀,行三跪九叩之禮。英使則認為這是一種屈辱而堅決拒絕。禮儀之爭自天津,經北京,而繼續到熱河。乾隆帝聞訊,勃然動怒,下令降低接待規格。由於中英雙方都不肯遷就讓步,談判幾近破裂。最後,雙方終於達成協議。乾隆五十八年八月,83歲的乾隆帝在熱河避暑山莊接見並宴請了英國使團,接受了英使呈遞的國書和禮品清單,並向英王及使團回贈了禮物。覲見時究竟行的何種禮節?中英雙方記載不同。英國人說馬戛爾尼等人按照覲見英王的禮儀單膝跪地,未曾叩頭。和珅的奏摺卻說,英國使臣等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因雙方記載不同,已很難明其真相。但無論當時以何種方式解決這場矛盾衝突,都改變不了禮儀之爭對中英首次通使往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當馬戛爾尼演示迫擊炮、連發手槍等先進科技產品時,在場的官員一臉不屑,甚至連最有潛力的將軍福康安也輕蔑地說了一句:沒什麼稀罕的。之後,馬戛爾尼趁機表達了「中英兩國通商」的意願,乾隆皇帝卻只回了一句話:不需要。乾隆認為,大清國地大物博,我們的物品,你們都想要,但是你們的東西,我們都有。這次外交事件就這樣收場了,馬戛爾尼只得打道回英國,臨走之時,乾隆還寫了封敕諭帶給英國國王。要注意的是,敕諭是宗主國給藩屬國的聖旨。


中國人是好面子的,乾隆帝更是好面子的。對英國人的來訪,乾隆皇帝不但在接待工作上做了精心準備。皇帝確定的接待工作方針是,一要隆重熱烈,照顧好外國友人的衣食住行,保證他們的心情愉快。二是利用這個機會,充分展示中國的富庶強大。據估算,英國人一行使北京花費了五十多萬兩白銀,即十七萬三千多鎊白銀。折成今天的幣值,為一億零三百八十萬元人民幣。這其中當然不包括皇帝賞賜的禮品,這些禮品價值要遠遠高於此數。


馬戛爾尼在日記中,詳細記載了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使團隨團畫師威廉亞歷山大創作了大量的速寫,展現了一幅豐富多彩的18世紀末中國的風情畫,正如威廉亞歷山大墓志銘所說:「通過他的畫筆,歐洲比之前任何時候都更好地了解了中國。」



1794年3月17日馬戛爾尼一行離開中國。後來說:中國百姓生活很貧窮,人人都很瘦,而清政府卻鼠目寸光,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進步。馬戛爾尼的助手安德遜回到英國後,想起這次外交之旅,只說了三句話,卻點破了康乾盛世的謊言。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是中西關係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是中英關係發展的「決定性時代」。馬戛爾尼使團出版的遊記、報告,改變了過去主要由傳教士傳播「中國經驗」的做法,開啟了非神職人員主導歐洲「中國經驗」的新局面,引領了歐洲出版界新一股的「中國熱」。同時,歐洲人也重新開始評估中國的現狀與實力,增強了其向中國殖民開拓的信心,而正是在深受乾隆帝喜愛的小斯當東(副使之子)的鼓動下,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博物館文物介紹——唐代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歷史上的今天——1588年8月8日,西班牙和英國艦隊在格拉沃利訥附近進行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