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悠閑的陽朔西街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陽朔縣城的西街,始建於1674年。它東臨灕江,旁依碧蓮峰,寬約8米,長約500米,用大理石板鋪就。街兩邊有老的民居,也有新建的仿古樓,有本地人、外地人和洋人開的酒吧、餐廳、咖啡店和小工藝品店。小街雖不長,卻是中西文化碰撞最激烈的地方。

就在這條小街上,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膚色遊客的身影不斷地出現。這些不同膚色的遊客,不但經過這裡,觀賞這裡,有的甚至還留了下來,在西街上常住,與當地人的生活融為一體。由於這條街上洋人多,久而久之,這裡便有了「洋人街」的稱謂。

千萬別以為洋人街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產物,其實,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以後,這裡又湧入了不少從淪陷區來的外國僑民。抗戰期間,駐桂林的美英盟軍人員也常到陽朔來,一時間,碧蓮峰下,處處聞聽外語聲。

如今,視野開闊的西街,不少世界的時尚元素,都會很快在這裡露面。西街店鋪的招牌,常常會寫上幾國文字,甚至還要取一個很西化的名字。這些設施和情調,構成了西街獨有的小資風格,和大都市的小資情調不同的是,西街的小資,帶著山野趣味,帶著自然天成。

入夜,色彩繽紛的燈光,在這條中西合璧的古老小街上亮了起來,這讓熙熙攘攘的西街,又展現出了另一番不同於白天的熱鬧景象。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清晨的西街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空無一人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匆匆而過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清晨的石橋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小街醒來了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來一杯咖啡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小街開始喧鬧了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小街上的各色人等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西街石橋的黃昏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夜幕降,人來人往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姑娘正在織錦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畫家正在畫像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商販正在推銷

陽朔西街:早在1917年洋人傳教士就開始在這條街上佈道傳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松花江畔的城市:他們把麵包叫「列巴」
灕江古鎮:大圩古稱龍溪鎮,唐宋時稱長安鎮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