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法國學校應該教授阿拉伯語嗎?

法國學校應該教授阿拉伯語嗎?

法國19世紀思想家Ernest Renan說過,阿拉伯語是一門「完美、柔和、意蘊豐富」的語言,他還讚揚了阿拉伯語的「辭彙量巨大、語義精準、結構富有美麗的邏輯」。而當今法國,阿拉伯語是使用者第二多的語言(顯然法語是第一),阿拉伯語還催生了相當多街頭俚語。法國大約有500萬公民有阿拉伯血統,大多數源於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但是阿拉伯語教學在法國許多地區都遭到了懷疑甚至阻礙。法國學習外語的學生中,只有1.3萬人把阿拉伯語當作第一外語,比例僅有0.2%。


在法國,一共有550萬名學生把英語當作第一外語學習,是最常見的選擇——這當然在意料之中。幾十年前,選擇人數緊接其後的是德語,但之後被西班牙語超越。漢語在近幾年異軍突起,學習人數十年內漲了兩倍,不過也只有3.9萬人。


法國學校應該教授阿拉伯語嗎?

學漢語的法國人再少,也沒有學阿拉伯語的少,畢竟很少有學校開了阿拉伯語課。一名法國外交官從某阿拉伯國家回到巴黎,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過:「怎麼會有人想讓孩子學阿拉伯語?」


本月上旬,法國教育部長Jean-Michel Blanquer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應該推廣阿拉伯語教學,他說要「重視」阿拉伯語,因為這是「一門富有偉大文學氣息的語言」,而且也不應限於有北非血統的學生。Blanquer先生認為,在學校里教授阿拉伯語還可以有效管控學生。現在大部分民間阿拉伯語課程都在清真寺或宗教學校內教授,官方學監無法觸及的地方。自由派智囊團Institut Montaigne的成員Hakim El Karoui最近發布了一篇報告,報告建議增加官方阿拉伯語課程以對抗伊斯蘭極端主義灌輸。


但Blanquer先生的想法引起了一系列爭論。右翼民族主義者Nicolas Dupont-Aignan稱這個想法為「法國阿拉伯化的開始」。Bézier市市長Robert Ménard作為一名極右翼政客,認為官方教授阿拉伯語「會在法國的心臟里種下第二個國家的種子」。(看來盎格魯-薩克遜的仇忘得很快嘛。)還有人構想出了教師佩戴頭巾上課的樣子,儘管法國已經禁止學校教師佩戴頭巾或面紗了。瑪麗·勒龐的同僚Louis Aliot認為Blanquer的提議是「綏靖政策」。


主流右派也表達了自己的憤怒。《費加羅報》的一篇社評稱阿拉伯語「和其他語言不同,它是分割穆斯林與其他法國民眾的武器」。但出於同樣的邏輯,我們也可以說,除非法國學校把阿拉伯語從伊瑪目手裡奪走,讓阿拉伯語重返教室,阿拉伯語會永遠是宗教的象徵,而不是一門正統的世界性語言。

本文譯自 the Economist,由譯者 花生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巴西國博大火中的倖存者們
這群卷尾猴似乎邁進了石器時代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