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見》:柴靜,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或者說就不像人了

《看見》:柴靜,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或者說就不像人了

《看見》:柴靜,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或者說就不像人了

我認識柴靜,是她的博客,寫作家野夫那篇。這人寫得好,不是舞文弄墨那種好,很少能找見她用什麼特別出挑或艱澀的詞句;她的好是內容,文字細密,信息量大,像個電影里的長鏡頭,從從容容地白描。你以為演完了,才不是,她換個角度喘口氣接著來,又是一個新層次,一些更深的東西。我喜歡讀她的文章,跟我喜歡讀《國家地理》雜誌是一個道理——寫得踏實,文字里沒有戾氣。什麼是戾氣?就是不平、不滿、疾呼、暴跳如雷,攻擊式的抗爭。

我不是做新聞的,那些記者的道德操守我關心,可說實話也不是特別關心,尤其中國記者,央視記者。說句不好聽的,這個世道,還能離咋地。可柴靜在《看見》這本書里講她的採訪故事,講她怎麼一點點理解、探索新聞的價值觀,卻深深吸引了我,不,應該說,是打動了我。她的字是煽情,可情緒激發全在事實陳述之後,起碼水到渠成,沒有強迫感;

何況她對自己也夠不客氣的。第一章《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基本就是開篇先給自己一當頭棒喝,坦白自己怎麼從端著文藝的架子到終於「有人味兒了」。但「人味兒」並不夠,她還得擺脫輕慢、偏見、思維定勢,接受真實的複雜無解,在「表演性採訪」與「表演性克制」中艱苦拿捏。我覺得她不容易,做這些事寫這些字都特別不容易,因為除了她自己真沒人逼她必須成為一種什麼形象,她跟自己較勁是在追求一些別的東西。

什麼東西呢?如果僅僅是成功,是成為一名偉大的記者,那我沒興趣。打倒我心坎上的,是她怎麼一點點認識人,了解人,感受人,理解人,在認識人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第五章《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於水中》,她寫吸毒的妓女,寫濫交的同性戀,她說「知道和感覺到,是兩回事。」第六章《沉默在尖叫》,她採訪因家暴而致死丈夫的女囚,總結出「採訪是生命間的往來,認識自己越深,認識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又寫「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第九章《許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會存在》,柴靜反思她在採訪兩會期間順口用「萬人空巷」這樣的空詞、假詞,坦白思維定勢之深,「光靠自己靠不住」。第十章《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她直面「煽情」,把自己將偏見美化為趣味的姿態心理一一曝光,追問記者的職業要求究竟是迎合大眾的情緒表現,還是客觀的探索,甚至提出了一個更根本的「重建」問題——「一個世界如果只按強弱黑白兩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個立方體,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狀存在。」她要新思維的萌芽,她要「讓人『明白』」。在這一章里,柴靜原文引用了她博客上一名讀者最尖銳的批評:

歸根結底,她在追求真實,她要「明白」,「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她還要建立真實——真實的從容的自我,不為了煽情而煽情,也不為了剋制而剋制。她要將人還原為人,而不是一個概念或某種符號,以最謙卑的心態去了解、理解,去掉裝飾,關注細節,看見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那個看不見的紐帶。

柴靜這本書讓我想跟高爾泰的《尋找家園》並排到一塊兒,放在書架顯眼的地方,有空就摸摸,翻翻。高老您當年蘭州告別演講上說的那些話有人聽見了,有人在還原「人」,有人在踏踏實實地認識「人」,不急躁,不灰心,像任性卻溫柔的水流。這土地的精神血脈沒斷,我們都看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用我一輩子去忘記》:柴靜,喜歡亦舒的小說,喜歡靈魂的追問
《春秋來信》:張棗,寫詩,就像擰緊琴弦,一斷,詩人就瘋了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