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不到400方印,但已站到清代篆刻的顛峰!

他,不到400方印,但已站到清代篆刻的顛峰!

趙之謙

(1829年-1884年)

「印以內,為規矩,印以外,為巧。

規矩之用熟,則巧生焉。

刻印以漢為大宗,

胸中有數百顆漢印則動手自遠凡俗,

然後隨功力所致,觸類旁通,

上追鐘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

迄于山川、花鳥,一時一事覺無非印中旨趣,

乃為妙悟。

———趙之謙」

儘管趙之謙一生所刻

不到四百方印作,

但他已站到了清代篆刻的顛峰。

其中諸多的歷史經典,

影響著後來的吳昌碩、黃牧甫、任頤、

趙叔儒、易大廠,

直至這一百多年的整個篆刻史。

善繪畫,花卉學石濤而有所變化,為清末寫意花卉之開山。篆刻初學浙派,繼法秦漢璽印,復參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詔、漢鏡、泉幣、漢銘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掃舊習,所作蒼秀雄渾。

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

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現代意義上的篆刻藝術)始於明,盛於清中期,以丁敬、鄧石如為代表,開派立宗,形成兩大體系:浙派和皖派。

浙派有西泠八家,趙之謙初學篆刻之時,趙次閑、錢松還在世,皖派則有吳讓之。趙之謙家在紹興,離杭州不遠,在當時的交通以及社會環境下,受地域影響,從浙派入手,便成為必然。

事實上趙之謙是從學陳曼生開始的。他36歲時說:「余少學曼生,久而知其非,則盡棄之。」(《杭四家印譜〈附二陳〉序》)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棄曼生,卻沒棄浙派。

在34歲與魏稼孫在福州相遇之前,一直有仿浙派的作品。這期間的作品,大約有近百方傳世。現在能見到最早的有年款的作品是24歲的兩方:《躬恥》、《理得心安》。此時印風明顯是浙派,但很快就發現有鄧石如的皖派風格的出現。

26歲前後刻的《陶山避客》,款稱:「學完白山人作。此種在近日已如絕響。俗目既托為文何派,刻印家又狃於時習,不知幾理,可慨也。」同期所刻的《蕺子》也是仿鄧石如,而另一方《付以豫茂臣氏之印信》則稱「略有秋景陁意」。約同年刻的《以豫白箋》和27歲刻的《郭承勛印》又明顯是漢印風。

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作品是介於浙派、皖派、漢印之間,搖擺不定的。然而,他不滿足於浙派、皖派和漢印,而是在尋求浙、皖兩派合處的同時,上溯秦漢,進而將觸角伸向漢碑漢鏡等等。其取法之廣,是前無古人的。

精緻銅印閑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賞此書法,能戒色!
人的最高境界……

TAG:書法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