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不為銷量的小米 8 探索版,也許只為探索未來

不為銷量的小米 8 探索版,也許只為探索未來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

這是小米上市港交所之前公開募股時,雷軍發表的公開信中所闡述的小米硬體產品的願景,或者說是小米自己努力的方向。

作為小米的年度旗艦之一,小米 8 探索版的性價比已經被不少尾巴所認可,「以 500 元價格升級 3D 結構光、壓感式屏下指紋、透明後殼」的小米 8 探索版,已經成為搭載驍龍 845 的 Android 性價比標杆。

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講,小米 8 探索版符合價格厚道的標準,但是這部因為「裝飾性主板」而備受爭議的小米旗艦,還能感動人心嗎?

作為小米 8 周年的里程碑機型,小米 8 探索版是第一部公開發布的、搭載 3D 面部識別的 Android 手機,也是第一部同時搭載 3D 面部識別功能和屏下指紋的智能手機。

同為支付級別的生物識別和安全驗證方式,決定了 3D 結構光面部識別和屏下指紋在功能上是互相重疊的,然而從體驗出發,3D 結構光可能是更美好的驗證方式。

即便是在搭載了 3D 結構光面部識別技術的小米 8 探索版上,小米也非常慎重地沒有完全拋棄紅外 2D 面部識別功能。小米 8 探索版允許用戶在系統設置內自己選擇使用 3D 結構光或者紅外 2D 兩種人臉識別方案(兩種方案不共存,啟用新方案前必須完全刪除舊方案的人臉數據並重新錄入)。

相比於同機搭載的紅外 2D 人臉識別,小米 8 探索版的 3D 結構光在複雜環境中的識別成功率更高,比如我在小米 8 探索版上手體驗文中提到的,3D 結構光在臉部部分遮擋或者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都可以無差別的快速解鎖;而在相同的極端條件下,即便是搭載了提升了弱光環境識別成功率的 IR 紅外攝像頭,小米 8 探索版的 2D 人臉解鎖要麼完全無法解鎖,要麼解鎖成功率極低、解鎖時間明顯延長。

配合 MIUI 的抬起喚醒和雙擊喚醒功能,小米 8 探索版的 3D 面部解鎖會非常順暢。絕大多數時候,你只要從桌面上拾起或者從口袋中掏出手機,陀螺儀和光線 / 距離感應器就可以自動點亮屏幕,並自動識別人臉以完成解鎖、進入主界面,整個解鎖流程除了在鎖屏界面識別面部時會稍微卡頓(大概 0.5s 左右)之外一氣呵成,近乎無痛。

而相比之下,小米 8 探索版的屏下指紋解鎖需要用戶按壓屏幕喚醒指紋感應器,屬於主動解鎖,與 3D 面部識別的被動解鎖的邏輯並不相同:前者是拿起手機主動去解鎖,後者則是拿起手機就把鎖解了。而且,除開解鎖流暢度,小米 8 探索版屏下指紋的解鎖成功率也比較飄忽,偶爾會出現解鎖反覆失敗的情況,尤其是夜間。在我長達一個半月的體驗期內,小米 8 探索版的 3D 結構光解鎖一直非常穩定,而到最後我幾乎已經不怎麼信任屏下指紋解鎖了(9 月 19 日小米青春版發布會上林斌稱已經提升了小米 8 屏下指紋版的解鎖速度和成功率,小米 8 探索版也可以通過升級系統提升解鎖體驗)。

相比於 3D 結構光面部解鎖,屏下指紋解鎖多出了按壓屏幕的步驟

正是基於面部識別解鎖和指紋解鎖相左的驗證邏輯和實際體驗,所以我無法苟同老羅「Face ID 用來解鎖是一種倒退,指紋才是最佳的選擇」的觀點。而且撇開體驗,老羅可能還選擇性忽視了一個需要考量的因素,那就是 3D 結構光的這種體驗提升是建立在大幅提高安全性的基礎上的。

3D 結構光面部識別可以將手機被破解的概率降低至 100 萬分之一,而以蘋果 Touch ID 為代表的指紋識別被破解的概率僅為 5 萬分之一這一等級。雖然普通用戶手機被惡意用面部或者指紋識別破解的幾率遠低於 5 萬分之一甚至 100 萬分之一,但是從手機用戶龐大的基數來衡量,在指紋識別技術沒有根本性改進之前,3D 面部識別都會是遠比指紋識別更有價值的生物識別驗證方式。

而且,和人臉相結合的 3D 結構光技術還有著遠比指紋豐富的玩法,比如已經存在的「米萌」3D 動態表情,也許未來還會有被應用於「3D 美顏」甚至是 AR 通話等功能中的可能。

然而即便如此,因為缺乏除解鎖之外的適用場景,實際上體驗更美好的 3D 結構光卻在小米 8探索版上存在感並不太高。

3D 結構光確實可以直接用於屏幕解鎖,不過小米 8 本身已經支持 2D 紅外面部識別解鎖,雖然安全性非常差,但是只要不遭遇惡意解鎖,3D 結構光面部識別解鎖功能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而在解鎖之外,雖然百萬分之一的被破解概率已經足夠被採用為移動支付驗證方式,但是截至目前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應用都不支持小米 8 探索版的 3D 結構光面部識別驗證。

由於 Android 生態的割裂、Google 缺乏領導力和掌控力,採用各自的 3D 面部識別方案的小米、OPPO 們在 Google 統一 Android 生物識別框架之前,依然需要分別單獨與騰訊和阿里這兩個掌控移動支付平台的巨頭協調做支付適配,但是目前來看小米的協調過程可能並不算順利,而同樣搭載 3D 面部識別功能的 Find X 目前已經走在小米 8 探索版的前面,Find X 在發布之初就已經支持支付寶面容支付,而微信也可能很快推出支持 Find X 面容支付的正式版本。

但是之所以無法快速推進支付寶和微信面容支付的支持,很可能與小米 8 探索版的銷量有關。截至目前為止,小米 8 探索版依然處於不定期限量放貨的狀態,銷量非常有限。然而沒有市場影響力的支持,小米想要單方面推動支付寶和微信適配小米 8 探索版的面容支付可能並不簡單。而 Find X 之所以可以撬動支付寶和微信支持面容支付,很大程度上得益於 Find X 的用戶聲量。

而小米 8 探索版之所以無法拉升產量,在《小米 8 透明探索版上手談:加強版米 8 值得買嗎?》我也談及過:

由於透明後殼組裝需要專門的無塵生產線,透明小米 8 探索版的產量本身已經受限,再加上 3D 結構光和壓感指紋屏幕組件沒有大規模應用、產能 / 供貨有限,預計小米 8 透明探索版短期內供貨量依然會非常緊張。

最終小米 8 探索版還是回到了原點:它是第一部搭載 3D 人臉識別技術的 Android 手機,也是第一部同時搭載屏下指紋和 3D 人臉識別技術的智能手機,但是在新技術沒有普及、產業鏈還未成熟的背景下,不計成本的堆砌新硬體功能的小米 8 探索版註定不可能成為一款常規意義的消費品。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小米會在一部智能手機上同時強加上兩種超越主流的、功能相互重疊的生物識別方案。

小米 8 探索版更像是小米在 2016 年 10 月發布的首款概念機型——初代 MIX,這兩款手機都不考慮產量 / 銷量、不計較工藝成本,瘋狂追求「黑科技」——前者的「黑科技」是 3D 人臉識別 + 屏下指紋 + 透視後殼;後者的「黑科技」則是全面屏。

初代 MIX 的全面屏促成了小米另外一條旗艦產品線的誕生,也為小米積累和測試了一批全面屏的基礎設計方案,而小米 8 探索版可能也會複製小米 MIX 的軌跡,比如小米 9 月 19 日在成都發布的小米 8 屏下指紋版就借用了小米 8 探索版的屏下指紋和透明後殼。

誠然,和@小淼-海在普通版小米 8 體驗文《在 MIX 系列的光芒下,小米 8 還能帶給我們些什麼?》中所提及的一樣,小米 8 探索版並沒有旗艦機產品的那種細膩感,比如高分屏、超窄邊框、線性馬達、誤觸優化,但是 3D 結構光 + 壓感式屏下指紋 + 透視後殼它看起來更像是一部價格厚道的「紀念品」,而不是一部感動人心的消費品。

也許它是一枚楔子,被釘在了小米攀登的岩壁線路前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為何 OPPO Find X 的亮相會讓人眼前一亮?
是什麼讓你還在堅持玩遊戲?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