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戊戌年中與康有為勢不兩立的御史文悌,究竟是小人還是忠良?

戊戌年中與康有為勢不兩立的御史文悌,究竟是小人還是忠良?

作者:金滿樓

戊戌年中,御史文悌曾因彈劾康有為等新黨人物而名動一時。

然而,關於文悌本人的生平及事迹,甚至其生卒年份,多數著述大都不甚了了。

在民國年後修撰的《清史稿》中,主筆者倒曾為文悌作傳,其中曰:

「文悌,字仲恭,瓜爾佳氏,滿洲正黃旗人。以筆帖式歷戶部郎中,出為河南知府,改御史。」

戊戌年中與康有為勢不兩立的御史文悌,究竟是小人還是忠良?

不過,關於文悌在戊戌年的作為,《清史稿》的記載也是錯的,其中云:

「光緒二十四年變法詔下,禮部主事王照應詔上言,尚書許應騤不為代奏,御史宋伯魯、楊深秀聯名劾以守舊迂謬、阻撓新政,諭應騤明白回奏,覆奏稱珍惜名器,物色通才,並辭連工部主事康有為,請罷斥驅逐。

奏上,以抑格言路,首違詔旨,禮部尚書、侍郎皆革職,賞照四品京堂。文悌以言官為人指使,黨庇報復,紊亂台諫,遂上疏言……」

這段話的大意是:1898年變法開始後,禮部主事王照上書被其上司許應騤阻隔,於是宋伯魯、楊深秀遂彈劾許應騤阻擾新政。之後,光緒皇帝將許應騤革職,而文悌為許應騤抱不平,並彈劾宋伯魯等人為人指使。

不過,從時間順序上看,王照上書被阻擾由此導致禮部六堂官被罷乃七月之事,而御史宋伯魯、楊深秀聯名彈劾禮部尚書許應騤,還有文悌彈劾宋伯魯、楊深秀、康有為系五月之事,兩者在時間和邏輯上並無前後關聯,《清史稿》將三件事混為一談,誤矣。

戊戌年中與康有為勢不兩立的御史文悌,究竟是小人還是忠良?

從某種程度上說,修《清史稿》時,距離戊戌變法不過二十年,此等事都會弄錯,其質量可想而知了。

不過,《清史稿》倒是詳細記載了文悌彈劾康有為等人的奏摺,其大意是:

康有為表面推崇孔子,實則藐視之,其學術不端,有如蘇秦縱橫者之流。而其所謂改革提議,似乎一切變為西化,即可立致富強,而對其中隱憂毫無考慮,此等變法,實則召亂;

此外,康有為等人一貫以煽動為能事,其所設保國會,日執途人而號之曰:『中國必亡,必亡!』此等作為,實與煽惑召亂無異;

康有為等在京城遍結言官,把持國事,而宋伯魯、楊深秀兩人身為御史,竟公然聯名庇黨,誣參朝廷大臣,此風萬不能助長。

戊戌年中與康有為勢不兩立的御史文悌,究竟是小人還是忠良?

最末,文悌在奏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變法原本是為了整頓國事而不是讓國事更加敗壞,譬如一個屋子年久失修,自然應該請懂行的工匠加以改造,如果讓幾個完全不懂建築的好事之徒生拉硬拽,那就不是修繕房屋而是房倒梁塌,連人都要被砸壞了。試想,就康有為這樣的變法,豈不是這個道理嗎?

奏摺上後,文悌被罷御史之職而發回原部門(戶部)待職。對於這一事件,時為刑部主事的唐烜在日記中的記載:

「五月三十日(7月8日):……有滿洲侍御文仲弓悌者,前以戶部司員,京察記名,簡放河南知府,在任三載,丁艱回旗。起服後仍在原衙門行走,保送御史,去冬傳補。此人向在戶部有聲,閻文介深重之,學問亦淹雅絕倫。

上月中旬,專折糾參康有為暨宋伯魯、楊深秀多人,折中備言:康某為人,有才無行,語多不法,曾託人向文侍御先容,往來數次,具見底里,而宋、楊以風憲官,受其指使,可為無恥。洋洋數千言,語極痛切。

奏上,上諭斥其跡近朋黨,難保無受人指使情事,不勝御史之任,著仍回原衙門行走。近日折已發抄,都中人士盛傳誦,以為朝陽鳴鳳,雖不見聽,亦足作中流之砥柱矣。」

戊戌年中與康有為勢不兩立的御史文悌,究竟是小人還是忠良?

由此可知,在王照事件之前,文悌已經被罷御史之職而發回原衙門(戶部),是不可能在禮部六堂官被罷職時再上疏言事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被教科書中指為「保守派」、「小人」的文悌,在當時的京官中口碑卻很好,這倒是讓人有些詫異了。

而其觀點,大概也也不是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民國遺老辜鴻銘與北大學生約法三章:背不出書就給我一直站著
4萬變200萬,葉澄衷笑而不語:要發財,還得做地產生意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