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風詞韻 長安秋望

詩風詞韻 長安秋望

長安秋望

[唐]杜牧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注釋

秋望:在秋天遠望。

倚:靠著,倚立。

霜樹:指深秋時節的樹。外:之外。指樓比「霜樹」高。

鏡天:像鏡子一樣明亮、潔凈的天空。

無一毫:沒有一絲雲彩。

南山:指終南山,在今陝西西安南。

秋色:晴高氣爽的天空。

氣勢:氣概。喻終南山有與天宇比高低的氣概。

譯文

樓閣倚在經霜的樹林外,天空如明鏡無纖雲一毫。

峻拔的南山與清爽秋色,氣勢互不相讓兩兩爭高?

鑒賞

次句寫望中所見的天宇。「鏡天無一毫」,是說天空明凈澄潔得象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沒有一絲陰翳雲彩。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徵。這種澄潔明凈到近乎虛空的天色,又進一步表現了秋空的高遠寥廓,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當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和高遠澄凈的心境。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第三句轉筆寫到遠望中的終南山。將它和「秋色」相比,說遠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雲的氣勢,象是要和高遠無際的秋色一賽高低。

這首詩的作者顯然偏于欣賞秋色之高遠無極,這是從前兩句的描寫中可以明顯看出的。但秋之「高」卻很難形容盡致(在這一點上,和寫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別是它那種高遠無極的氣勢更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在這種情況下,以實托虛便成為有效的藝術手段。具體有形的南山,襯托出了抽象虛泛的秋色,詩人通過「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詩句,不但能具體地表現出「秋色」之「高」,而且寫出了它的氣勢、精神和性格。

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難確定,以大中四年(850)杜牧在長安,且多詠長安景色,故應是詩人晚年居住在長安所作。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終於應允了他的要求。

作者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歡迎下載【文藏】手機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從王翚題跋看王鑒《九夏松風圖》軸都有哪些蹊蹺?
「普天同慶班」笏板及架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