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交所副總闕波:個人投資者趨於理性,平均持股時間在增加

上交所副總闕波:個人投資者趨於理性,平均持股時間在增加

首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於9月26日在京召開。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闕波表示,截至2017年底,滬市投資者賬戶數為1.45億戶,其中95%以上是中小投資者。投資者保護工作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需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構築「保護網」、打出「組合拳」。

上交所相關研究和問卷調查顯示,經過全市場的共同努力,個人投資者群體正在逐漸走向理性和成熟,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趨勢。其一,投資者持股時間增加。個人投資者在2017年的平均持股周期超過20個交易日,較2016年的持股時間上升約20%。其二,信息獲取趨於理性。閱讀上市公司公告、上市公司年報、交易所信息披露監管函件的個人投資者佔比比往年有明顯提高。其三,權利意識有所增強。通過網路、電話、現場向上市公司提出建議、質詢,並通過現場或網路方式參加過股東大會的個人投資者佔三成以上。

但是,中小投資者在股票投資中存在「羊群效應」、「過度自信」等「非理性」行為。闕波表示,特殊的投資者結構和行為是開展投資者保護最大的現實基礎,如何為「散戶型」投資者提供便捷、專業、高效的教育和保護,是全市場面臨的重大課題。

闕波認為,隨著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和資本市場改革創新持續推進,投資者保護工作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需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構築「保護網」、打出「組合拳」。對此,上交所有以下幾點考慮。

其一,打好地基,持續推進市場制度建設。建規立制是投資者保護的基礎性工作。要聚焦投資者保護中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為制度健全提供智力支持。一是深化發行上市、併購重組、分紅退市等基礎性制度改革,確保市場運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構築投資者保護「第一道防線」;三是探索對投資者保護效果的評估。

其二,防控風險,切實扛起一線監管責任。風險防控是深化改革開放、保護投資者權益的前提。一是要堅持「穩」字當頭,重點關注股票質押風險、信用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外圍市場對A股市場的溢出風險等,為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堅實保障。二是要依法加大對欺詐發行、虛假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打造風清氣正的市場生態。

其三,擁抱技術,積極創新投教方式方法。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為主要特徵的金融科技創新正深刻影響資本市場,投資者教育的內容正從通俗性、統一性向專業性、針對性發展,投資者教育的形式正從單向性、被動性向開放性、互動性轉變。要緊跟科技進步步伐,積極推進投資者畫像,結合不同層次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探索差異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投資者教育和保護手段。

最後則是搭建平台,攜手匯聚投保工作合力。上交所投資者保護涉及立法、司法、行政、市場等各方力量,需要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學術機構、新聞媒體等多方參與主體協調合作。一是要加強投保資源共享,促進形成長效合作機制。二是加強國際合作。日前,中國證監會積极參加國際證監會組織中小投資者委員會(IOSCO C8)工作會議,牽頭制定全球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引。上交所不僅需要深入研究學習境外市場的經驗做法,也需要通過舉辦如「世界投資者周」等活動,分享在投資者保護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轉型,AI助力金融業
6月車市遇冷:廣汽痛失自主增速前三,福特創入華後最大降幅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