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蔣校長 | 7000億美元都難買賬,這兩大集團把美國架上了戰爭列車

蔣校長 | 7000億美元都難買賬,這兩大集團把美國架上了戰爭列車

看中外大事,解天下時局,歡迎大家來到蔣校長精選,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蔣校長。




大家一定注意到,美國國內對中國的宣傳有個很「精分」的現象,一會是「中國崩潰論」,一會又是「中國威脅論」。



時間長了,老蔣也就看出規律了:「中國崩潰論」一般是用來討好選民給大家提勁;而宣揚「中國威脅論」時,一般就是各軍種向國會要預算了。




這就是美國軍工資本集團、軍事集團不斷吸血,並試圖左右美國政策的一個例證。



下面請方老師給我們深入聊聊。







雖然美國定期運用貨幣手段剪世界的羊毛來補充國力,但是美國的國家力量終究快要架不住

不斷吮血的軍工、軍事集團勢力

的抽取了。




美國霸主的軍事力量早已無敵,卻還一味增加軍事投入,幕後原因是

軍事、軍工集團在強行爭奪國家的資源份額。

殊不知,軍工、軍事兩大集團的資源份額獲取過當,就是美國資源分配失衡的開始。




美國軍事集團擴張願望的養成,離不開軍工集團對利益無限追求而產生的促進動因。反過來,軍事集團又為軍工集團的利益全球護航。兩相勾連,

美國的所有對外戰爭,軍工、軍事集團都成為「絕對獲利者」。







兩大集團的 「自主意志」已經覺醒很多年,並且配合默契。

為了集團利益,為了美國每財年國防預算的增加,一個愈加明顯的傾向是軍方的「自主意志」開始主動製造「威脅」。




那麼,之後某一天,軍方會不會未經許可「自主」選擇「衝突」,以將美國綁上戰爭列車的極端方式來強行壯大實力?




或者直接以力量操控美國資源分配的更大份額轉向軍事。如此多吃多佔的軍方會不會遭遇美國政治、民生勢力的全力反彈?我想,結果不言而喻。







之上的兩種局面:其一就是引發美國對外戰爭;其二就是激發美國的國內矛盾。




鑒於美國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地位,兩種局面中的任何一種恐怕都絕非世界之福。


 


所以,

放任美國軍事實力極限擴張的特朗普政府,就像在為美國和世界培養「綠巨人」

(或者說美國正在養成一個壓榨世界的怪物)。「浩克」一旦失控,於世界就是浩劫!







歷屆美國政府試圖削減軍費的努力,被特朗普政府一舉抹滅。

美國國防預算從2017財年的5827億美元,躍遷至2018財年的6920億美元,再躍遷至2019財年的7170億美元。特朗普終結國防自動減赤機制,強力助推軍事實力幾級躍升之後,美國或者要走向征服世界的「先軍」之路?




對於美國軍事實力的程度,特朗普的觀念是:

「強大到根本無需使用他們,而一旦我們使用了,任何人都不會再有機會」。




這段話的含義,就是特朗普內心「力量觀」的映射。而他給美國抓的「藥方」可以總結如下:



——特朗普以減稅政策來獻媚美國民粹。美國前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表示,減稅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




——特朗普認為,強硬的移民政策可以為美國的資源分配「止血」。




然而,

減稅、止血之後,強軍支出這個大窟窿要如何來填?




特朗普的辦法是:

逼迫世界「回吐利益、反哺美國」。也就是收割全世界。







以犧牲美國國家「信用」為代價的關稅政策和強迫貿易,在特朗普的設計中就是為填補強軍支出這個窟窿而預設,

同時利用關稅政策和強迫貿易還可以幫助美國重建本土市場,為特朗普心心念念的「產業回歸」做鋪墊。再輔以美聯儲加息,促進美元走強且引導美資迴流美國,來推動達成「產業回歸」這個大勢。於是,製造業的全面回歸,既全面解決美國就業問題,且由此而來的財政收入的增長,又正好作為關稅政策和強迫貿易這個臨時措施的替代。於是,美國經濟完成良性循環,資源分配也重新進入良性軌道。試問,經濟、軍事雙強的美國有誰能敵?!




這樣的戰略博弈路徑真是美好到冒泡!




然而,

這只是特朗普的如意算盤而已!

以上美國戰略建立在犧牲世界利益的基礎之上,世界會讓美國如願嗎?肯定不會!







特朗普政府戰略博弈路徑的設計有兩個明顯的破綻:




其一

是逼迫世界「回吐利益,反哺美國」的設定,如果這個設定被世界力量阻斷,美國拿不到這份利益,那麼沒有啟動資金的戰略要如何繼續?




其二

是「產業回歸」策略設定,首先,建立在關稅政策和強迫貿易基礎上的市場,在資本的評判中是一種「病態」,病態市場違反經濟規律,註定很難持續,不可持續的產業誰會去投資?其次,美資迴流誰說一定會投向本土的製造業?而資本不投製造業當然就不可能解決更多的就業。




美國產業向外轉移的深層原因或許特朗普政府根本就在選擇性視盲。




目前局勢表明,特朗普政府預定該拿的利益,大概率之下是拿不到的!




所以,

特朗普政府不可能完成這個過於「完美」的戰略博弈路徑

(理想化不是不可以,但是過於理想化就會急劇放大博弈難度,或者讓博弈結果絆倒在細節的門檻之下),2018財年巨額國防預算消耗之後,美國經濟必然面臨捉襟見肘的尷尬局面,其結果就是美國資源分配失衡的弊端急劇凸顯,社會矛盾會變得更加尖銳。







假設一下,美國國家經濟不再能夠滿足軍工、軍事兩大集團的擴張需求的情況出現,後果會怎樣?




兩大集團面對生存危機的反應,我第一個想到的是

「反噬」

,至於判斷反噬的作用方向是向內還是向外,這絕對不亞於一個世界級難題。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級政體的資源分配失衡,通常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架構失衡。或許以特朗普的格局,可能不知道這樣的關節。但是,龐大的美國智庫不應該不知道:國家的任何一個權力結構或行業得到過於優勢的發展機會,其結果都是「尾大不掉」,

他們都會謀求自身去捆綁國家命脈,走上「腫瘤式」膨脹道路。

最終,明確的結果有兩個:要麼被國家力量強行剪除;要麼惡性潰裂,引發國家架構突變。所以,當下特朗普政府這樣突破極限地去膨脹軍事集團的策略,原則來講無異於

「養癰遺患」




時至今日,

「舉債養兵」,美國還可以持續多久?




事實上,「舉債養兵」的美國已然猶如在鋼絲上跳舞。然而,特朗普憑什麼堅信通過貿易戰訛詐,世界一定會拱手向美國奉獻利益,並試圖以此利益來支撐他的政府在經濟上「乾坤大挪移」一般的「寅吃卯糧」?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級數的博弈設計,世界看穿之後,只需「堅壁清野」就可以輕易阻斷這個

「特朗普式幻想」。







特朗普政府的「美國第一」理念,就是要讓美國跳出「規則」直接「封神」,時下世界如火如荼的

貿易戰,本質上只是美國打壓對手,抬升自己地位的手段之一。




特朗普要穩固白宮且附帶著事實提升美國地位以壓制世界,藉助美國強大軍力威嚇對手是必然的選項。作為回報,特朗普助力國防預算完成了兩級跳。白宮與軍方之間的利益交換叫作:

投我以桃李,報之以瓊瑤。

更何況,這樣的交換也極端符合特朗普的認知和理念,軍方的「利益意志」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反正我是多拿了,哪管它少拿的是哪家。




在特朗普的博弈棋盤之上,透視了所有路徑設置之後,可以看見當下的美國利益格局就像「積木塔」遊戲,特朗普正在放縱軍工、軍事兩大集團的「利益意志」,如果沒有阻斷機制,

美國國家經濟架構就會被軍方「抽取」到崩塌!




美國軍工、軍事兩大集團的「擴張意志」也逐漸讓人看得清晰,發展下去,美國必然被引導走向「先軍」之路。筆者很強烈的一個感覺是美國軍工、軍事兩大集團一定會從當下的吮血成長發展到噬血自肥的階段,他們的利益之路,必定是血花飛濺。




而流血的那個,不知是美國自己?還是世界?







精彩推薦

蒼主任:讓你們天天跟中國叫板,這下傻了吧,你的竹杠川普照敲

風博士:普京為何死保敘利亞,原來是看懂了中國老祖宗上千年的這個陰謀


平教授:同樣30年,為什麼別的國家成不了第二個中國?

金不換:

連台詞都搶,中國這一舉動讓白宮都開始「抗議」了


高得道:咳咳,咱們聊聊一個讓中美都頭疼的地方,槍炮在這不好使


小邪:報報報!敵人打上來了!急什麼嘛,讓人家先敷完面膜




大國博弈,時政解析,每天在此開「蔣」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洞察 的精彩文章:

我國正秘造一新武器,或是擊落F-35新方法,西方人:這將改寫規則
科菲·安南:最遺憾未能阻止伊拉克戰爭

TAG:環球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