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結業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結業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西安)」結業典禮在陝西師範大學舉行 記者陸航/攝

9月2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總協調,陝西省文化廳、陝西師範大學承辦的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西安)」結業典禮在陝西師範大學舉行。陝西省文化廳副廳長唐利如、對外文化處副調研員劉愛莉,陝西師範大學副校長馮旭東,陝西師範大學國際漢學院副院長吳媛,陝西師範大學國際漢學院副院長李瓊,陝西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呂建福教授和相關研修單位代表以及來自26個國家的38名青年漢學家出席了結業典禮。典禮由國際漢學院副院長吳殿華主持。

來自烏茲別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石清照暢談了學習體會和研修感受記者陸航/攝

38位學員均表示收穫頗豐。來自烏茲別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石清照暢談了學習體會和研修感受。她說,此前自己對中國了解並不多,此次研修計劃注重發揮西安當地豐富的古城文化資源和教育資源,側重中國歷史、傳統文化及語言文字等領域,涉及唐代文化、「一帶一路」與中國文化產業等內容,突出西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淵源和現實意義,令其加深了對中國的認識,見識了中國最自然、最人文的一面。

來自巴西的亨利暢談感受 記者陸航/攝

來自埃及的阿瑚德發言 記者陸航/攝

對於外國的青年漢學學者來說,前往中國實地考察與體驗,並在一流中國導師的指導下學習,是了解中國文化的最佳途徑,而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恰好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來自埃及的阿瑚德和來自巴西的亨利,對此表示認同。亨利表示,通過此次研修計劃,令他們有機會了解到來自世界不同國家漢學家的不同視角和世界觀,這些意見的分享給了自己很多啟迪,也有助於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發展和和對世界和平進步的推動作用。阿瑚德認為,此次研修計劃安排全面、活動充實,讓他們拓寬了眼界,能夠深入了解領域內的前沿研究成果,為他們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幫助和支持。豐富多樣的實踐考察活動讓他們能夠看到中國發展的真實面貌,感受「一帶一路」政策實施背景下,陝西省取得的突出發展成就。此外,他們還認識了不少研究方向相近的中外學者,回國後他們會繼續保持聯繫,利用研修計劃搭建的平台,拓寬自身學術研究層面,爭取開展更多領域的交流合作。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西安班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研修方向涉及中國的文學、歷史、語言、文化、傳媒、社會、國際關係等諸多領域。陝西師範大學西部邊疆研究院周偉洲教授做了《歷史時期新疆民族的發展與變遷》專題講座,主要從「新疆史前的早期人類活動」「古代新疆地區的民族及變遷」以及「新疆近代維吾爾族為主的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與發展」這三個方面為學員詳細講解了新疆民族的發展、變化及現狀。講座結束後,學員們就民族劃分、民族文化認同、文物中的民族特色等問題進行提問,周偉洲教授同學員一起討論交流。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雙懷教授以《周秦漢唐文化的基本特徵》為題,講述了這四個文化底蘊極其豐厚的朝代的基本特點——周文化禮樂並重、溫文爾雅;秦文化崇尚統一、博大精深;漢文化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唐文化相容開放、輝煌燦爛。周秦漢唐都是開放型文化,在這些文化中很少有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觀念,而是注重取長補短、合作交流。千年後的今天,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亦是蘊含著和睦相處、兼容並蓄、互惠共贏的文化內涵。

陝西師範大學國際漢學院張建成教授做了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一帶一路」建設》的講座。張教授從當前世界局勢、中國能為世界做什麼、習近平的主要理念及主張出發,重點論述了「一帶一路」建設以來的成就、不足與發展目標。他指出,當前世界處於大變革時代,全球化問題突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最後,張教授結合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漢學家們商討「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希望各國之間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堅持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的發展道路,共同展望「一帶一路」建設的美好未來。

經過集中授課階段的學習,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漢學家們與各位專家學者進行了較為深入的交流與探討。通過不同的講座內容,漢學家們加深了對中國的歷史、民族、文化、文學的理解與感悟,更新了對「一帶一路」政策及當代中國的認識,為之後的進一步研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們在接受為期三天的集中授課、專家專題講座之後,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專題研討和交流,還赴四川成都進行調研考察,並在成都參加第四屆阿拉伯藝術節,深入感受絲路文明。

研修單位代表,陝西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呂建福教授在講話中表示,此次研修計劃作為一次良好的學習交流機遇,讓學者們更加透徹地了解了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他們從異域視角提出中國相關問題,也有助於我們中國學者的學術研究。雖然研修行程只有短短二十天,但收穫的知識和友誼卻彌足珍貴。

馮旭東發表結業致辭。他向經過二十天緊張學習並順利結業的青年漢學家們表示祝賀,向所有為本次研修計劃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他表示,「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不僅為關注中國研究的學者們提供了學術交流平台,也為陝西師範大學搭建了一座與他們所在的機構互相交流學習的橋樑。陝西師範大學將繼續跟進通過此次研修發掘碰撞出的學術新方向和靈感,保持與相關學者及他們所在機構的密切聯繫,藉助研修計劃提供的學術交流平台,推助陝西師範大學在漢學研修領域走向新高度,力爭打造出陝西國際漢學研究的新品牌,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唐利如在講話中肯定了陝西師範大學在承辦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對陝西師範大學及各研修單位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他說,不同的文化要在「異」中求「同」,在「同」中存「異」,希望青年漢學家們繼續發揮他們在中國學研究方面的優勢及無法替代的橋樑和紐帶作用,關注中國發展,傳播中國文化,為中外友好合作和交流互鑒發揮積極作用,為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最後他指出,結業並不意味著結束,在這樣一個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中國的時代,歡迎大家常回來看看。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西安)」作為「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受到了陝西師範大學領導的高度重視。陝西師範大學國際漢學院作為項目的具體協調單位,聯絡校內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宗教研究中心及校外單位西安國際港務區、楊凌示範區,共同努力保證項目圓滿。為表彰陝西師範大學在活動承辦過程中的優異表現,「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組委會」特授予陝西師範大學「優秀組織獎」。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由文化和旅遊部於2014年創辦,目前已成功舉辦14期,培養了來自93個國家的413位青年漢學家。該項目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漢學家開展中國研究的全球性平台,為各國中國研究領域的青年人才創造與中國優秀學術、文化、教育機構和學者開展交流合作的機會,為其學術研究提供便利和實質性幫助,並以人才培養為契機推動各國學術機構與中國研究機構和智庫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繫,實現雙方交流互鑒,共同推進中國研究的發展。通過研修,青年漢學家增進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對當代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的認識,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友好包容、熱情好客的真摯情誼。2018年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首次開設春季、夏季、秋季班,先後於重慶、廣州、北京、上海、杭州、西安6個城市舉辦7個班,年度研修人數將超過200人。

原標題:學習中國文化 講述中國故事——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西安)」結業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蔡昉:從改革開放經驗看東北再振興
第六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論壇綜述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