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為什麼一天要吃三頓飯?

人為什麼一天要吃三頓飯?

一日三餐是我們很早就流傳下來的傳統,我們為什麼要每天固定早中晚吃三頓飯呢?

人為什麼一天要吃三頓飯?
一日三餐的由來?

現代人都習慣於一日三餐,實際上秦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第一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隅中)時就餐。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

漢代以後,一日兩餐逐漸變為三餐或四餐。並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早飯,漢代稱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後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點心之稱。《能改齋漫錄》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至今,我國許多地區仍稱早飯為早點。午飯,古人曾稱之為「中飯」或「過中」。

人為什麼一天要吃三頓飯?      

為什麼是一日三餐?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

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

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文章首發:本文由美唄網首發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美唄網

作者寫於2016-04-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長期不感冒更易患「癌」?感冒到底要不要吃藥?
能「隱形」的中微子是個「什麼鬼」?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