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致那些中秋不能回家的人:謝謝你們守護了我的團圓

致那些中秋不能回家的人:謝謝你們守護了我的團圓




早安輕音樂,好文好心情






在中國人眼裡



回家團圓是最重要的事情


又是一個中秋團圓節


忙碌了大半年的你


此刻也一定在奔赴回家的路上了吧




可此時此刻

還有另外一些人


他們不能回家過個團圓節


他們有的在邊疆頂著深秋的寒風


他們有的在火車站維護秩序


他們有的在醫院手術台上縫合傷口

他們不能回家


卻以另外的方式守護著我們的團圓


劉鍾,是廣九客運段深圳至烏魯木齊的列車員,她有一個兒子叫丁丁。她的兒子已經快6歲了,可無論是兒童節還是中秋、過年,她都沒有陪伴在兒子身邊。




劉鍾每次看到火車上的孩子,都會覺得很愧疚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17年春節,劉鐘的丈夫帶著丁丁來到劉鍾路過的站台,讓母子短暫地相聚。列車停靠三分鐘,劉鍾接送完旅客後,只剩下一分鐘擁抱兒子。




劉鍾希望丁丁能夠理解:

媽媽此刻不能陪著你,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回到媽媽身邊。


劉鍾就要和兒子分別,依依不捨,流淚不止。圖片出處人民鐵路網。


△劉鐘的丈夫和兒子在火車站與劉鍾告別。圖片出處人民鐵路網。


庄來陽是呼和浩特至滿洲里的列車員,每次都會路過家,但是工作6年來卻從沒有在任何節假日回過家。





每當節假日,人人奔赴團圓,是客運量最大的時候,也是乘務員必須值守之時。庄來陽的父母,都會買上兩張火車票,拎著大包小包的食物,趁著4分鐘的列車停靠時間,來站台看看女兒。




但更多時候,庄來陽的父母只在站台上看看她,不走過去,怕影響她工作。



庄來陽與父母4分鐘的小團圓,是為了更多人圓滿的大團圓。


△庄來陽的女兒果果(右一)和母親在呼和浩特火車站外等庄來陽下乘。新華社記者連振攝。


△父母買了288張車票後,才換來與女兒的一次小年團圓。新華社記者連振攝。


樊鼎是一名邊防軍人,雷雲是廣州東站的列車員,他們經歷了六年愛情長跑,終於在2016年領證,可他們一天婚假都沒休就各自奔赴工作崗位。





如今他們依舊是半年或一年才能見上一次面,平日里只能通過電話傳遞對彼此的思念。他們不能像其他夫妻牽手看電影、買菜回家做飯,他們唯一的團圓,是在廣州東站的月台上30分鐘的相見。




他們說從不後悔:

他們倆的分離,是為了更多異地夫妻的團圓。


△樊鼎一年未見妻子雷雲,見面後緊緊抱住妻子,鐵血漢子也忍不住淚濕雙眼。圖片出自新華網。


△夫妻倆寒暄、合影。圖片出自新華網。


△30分鐘後,火車發車,兩人又要分別,各歸崗位,下一次見面還不知是什麼時候。圖片出自新華網。



武孟傑是北京總隊十六支隊的一名武警,從入伍以來,就沒有回過家。




17年1月春節,武孟傑的父母耐不住思念抱著小兒子從河南焦作出發,坐了10個小時的火車到北京去探望大兒子武孟傑。到了部隊後才發現,武孟傑去了北京西站執勤,於是夫婦倆又跑到北京西。




原本夫妻倆商量好偷偷看一眼就走,但是當武孟傑母親看到消瘦的兒子,怎麼也止不眼淚,挪不動腳步,就想多看一眼。其實武孟傑遠遠就看到了父母親,因為正在站崗,他不能說話也不能走過去替媽媽擦眼淚,父母對他說要走時,他挺拔地敬了個禮。




一家不圓萬家圓,武孟傑相信父母親一定能理解自己。


△武孟傑正在執勤,母親在一旁流淚不止。圖片出自中國武警網。



△看到母親流淚,武孟傑深感愧疚。圖片出自中國武警網。


△武孟傑對父母敬了個軍禮,希望他們理解。圖片出自中國武警網。


「從小到大,每一個放學的黃昏,看到同學們都一個個投入到爸爸的懷抱,羨慕、嫉妒便會悄悄溜進我的心頭。因為我從沒有在校門口看見過我爸爸的身影……」





這篇小學生的作文在網上被無數人轉發,而文中那個「不稱職」的爸爸,就是溫州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邵浙和。在民眾眼中他是「十佳民警」,是嫌疑犯的追擊者。




可在孩子眼中,他是最「不稱職」的爸爸:學校活動永遠缺席,節假日永遠值班,就連電腦的屏保都不是家人,而是一些嫌疑犯的頭像。




可是兒子還是說:我長大也要當警察,抓罪犯!


△邵浙和兒子寫的文章,語文老師批閱後給予高分,並發給邵浙和,邵浙和看了後深感愧疚。圖片出自溫州晚報。


△邵浙和和兒子在江邊留影。圖片出自溫州晚報。


「我是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是李華豐醫生對家人說過最多的一句話,2016年,他說完這句就踏上了西藏的路程。那曲海拔4600米,高寒缺氧,李華豐常常戴著氧氣瓶給病人看病。




那曲不通水電,洗澡要開車7小時去縣城,可李華豐一待就是兩年,和當地的醫護人員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




對於他來說,

讓患者病癒回到家中,是他最想看到的團圓。


△李華豐在那曲下鄉為百姓義診。圖片出自海寧日報。


△因地勢高,空氣稀薄,李豐華缺氧,回到在辦公室吸氧,然後繼續替病人看病。圖片出自海寧日報。


急診科是最能看到生命脆弱和世事難料的地方,所以急診科的醫生從來沒有節假日。





車在前是瑞金醫院的急診科醫生,他曾經連續48小時搶救病人卻在半年中抽不出一天時間來陪孩子。他可以把一個心臟停跳的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卻無法在家人生病時出現在他們身邊。




15年中秋前夕,車在前與通宵達旦搶救一位海鮮中毒的年輕人,可最後還是無力回天。中秋那天,車在前收到家屬的中秋祝福與致謝。




那個夜晚,車在前特別感動,

中秋,讓他這個不能回家團圓的人,感到溫暖。


△車在前在急診室視察病人身體狀況。圖片出自紀錄片《人間世》。


2015年中秋節,海鮮中毒搶救無效的病人家屬給車在前醫生髮來了這樣一條簡訊:「請方便時給毛主任和其他醫護人員代為致謝。臨床有各種風險存在,現實也很殘酷。現在他已入土為安,我們也會逐步調整過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祝願您和ICU全體醫護人員工作順利,中秋快樂!」 圖片出自《人間世》。


在祖國邊界,有一群哨兵,他們是祖國的守衛者。




陸蘭軍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家三代,為國守疆33年。從父兄接過「哨棒」那一刻,陸蘭軍就沒有離開過哨所。




如今52歲的他,每月依舊在哨所所轄的24.5公里長的邊境線上步行巡邏4次,每次往返49公里。每經過一個界碑,陸蘭軍和戰友們都莊嚴敬禮,然後用毛巾把界碑擦得乾乾淨淨。




陸蘭軍已經24年沒有回過家,所有節日他都在哨所度過,站在祖國邊界守衛著,就是他與祖國的團圓,他說:一

生只做一件事,我給祖國當衛士。


△陸蘭軍在擦界碑。圖片出自人民網。


△陸蘭軍和戰友對界碑莊嚴敬禮。圖片出自人民網。


△2011年6月1日下午6點,陸蘭軍大哥叫他馬上下山回家,可當陸蘭軍回到家時已經來不及和父親說上最後一句話。大哥告訴陸蘭軍,父親臨危時交代:「不要叫蘭軍回來,他的工作比我的病更重要。」陸蘭軍十分悲痛,更堅定了自己要堅守崗位,守好哨所,遵照父親遺言。圖片出自人民網。


吳俊寰,是四川內江的一名消防戰士。從警十五年,他參加滅火搶險救援上千次,24小時待命。





警報響起、穿好救援服、確定位置出警,這些程序他已經不能再熟悉,可他早已忘記家裡中秋祭月的程序。





2018年1月20日上午,鎮西鎮發生火災,吳俊寰聽百姓說民房裡可能還有一位老大爺,他果斷決定一人衝進去搜救,讓戰友在外邊協助迎接。可沒想到,牆體倒塌,將吳俊寰壓於火海之中,這次逆火而行,竟是吳俊寰留給世人最後的背影。




他再也不能回家過節,但他仍在天上守望著我們的團圓。


△妻子周芳芳是縣上急診科醫生,遺體告別儀式上痛別丈夫。那天他們原本約好去簽新房合同,周芳芳打電話給吳俊寰時,吳俊寰只說了一句:「我在救火!」沒想到這竟然是留給妻子最後的一句話。圖片出自中新網。



威遠縣萬餘民眾淚別消防英雄吳俊寰。



△吳俊寰生前訓練間隙。吳俊寰因其英勇事迹已被四川省公安廳追記一等功,四川省公安消防總隊追授其為「優秀共產黨員」,公安部政治部批准為烈士,並頒發獻身國防金質紀念章。




有人說,中秋節就是


讓能回家的人更幸福


讓不能回家的人感受幸福


今晚一家團圓賞月之時


別忘了告訴你的家人


在我們此刻看不到的地方


還有很多人


在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團圓


這個中秋,讓我們道一聲


謝謝你們!




  · 今日茶話 ·  


你有沒有發現過,


身邊那些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人


歡迎在留言區


分享你看過的人和事






點擊圖片



品味更多茶學知識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中國有誰?
空調吹多了,喝點甜潤成熟滋味吧

TAG:茶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