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不一樣的思維,不一樣的人生

不一樣的思維,不一樣的人生

不一樣的思維,不一樣的人生

思維方式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基於他對客觀事物的見識、理解與認知,並蘊含在為人處世、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的各項活動之中。

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維方式。

莊子啟示我們,衝破日常思維的限定,就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莊子講過很好的一個寓言:「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把船藏在山谷裡面,把山藏在海洋裡面,自以為很牢固了,誰知卻有一個人力氣很大,半夜三更不知不覺地把山和海洋都背走了。

每個人對生命中的一切,往往都想把握得很牢,其實永遠都把握不完的。

人類喜歡收藏,喜歡佔有,可是藏得住嗎?縱然能藏得一時,到頭來還是要歸於自然。即便自身這個皮囊,也是藏不了,何況身外之物!

唯有不想佔有萬物,萬物才能為我所有;唯有把個體的生命托於自然,才真正能跳脫生死的鎖鏈!

莊子的「道」,就是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尊重萬物眾生平等。在與自然和諧相處中,才能其樂融融,感覺天人合一的和諧。

莊子說:「唯至人乃能游於世不避,順人而不失己。」

我們在人群中生活,該如何與人相處?莊子的建議是先做到「外化」,再修練「內不化」。

外化就是外在的言行與別人差不多,既不標新立異,也不憤世嫉俗。

莊子舉了一個例子說,有一種鳥名為「意怠」,飛行時不領先也不落後,飲食時不先吃也不後吃,安全地處在中間位置。

更重要的是內不化,內心不動安如山,既然一切都在「道」裡面,又何必隨著外在的成敗得失而陷於喜怒哀樂的情緒困擾?

莊子對生死,對無可奈何之事,是先了解再接受,繼之以順從與淡定,然後全盤超越,享受生命當下的美好。

人生的種種,無論悲喜順逆,最後難免都是「船過水無痕」。這時可以放曠慧眼、穿透表象,直觀「道」之本體,見出一切變化都是「道」的姿態,最後以「達觀」心態,將人生的煩惱與痛苦一一點化,成為連綿無盡的美好風光。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只不過,它被現實捆住,飛不起來了。

莊子說:「乘物以游心。」

莊子的「游心」即是「神遊」,是在精神世界中進行無限的漫遊和逍遙,是不受外物約束的,在精神世界中達到的一種「隨心所欲」的境界。

從客觀外在世界來說,人受到的限制無所不在,人被各種命運所左右和控制,或來自社會,或來自自然,或來自人自身,可以說「人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因此,人要在客觀世界中擺脫來自各方面對自身行動和行為的限制,是肯定不可能的。但是,在精神世界中卻可以達到對一切限制的克服和解脫,可以從容遊戲,可以無拘無束。

這種「游心」不是「胡思亂想」「逃避現實」,更不是「精神勝利法」,而是讓自我真正回到精神的家園,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來源:新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