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甲午海戰經遠艦遺址水下考古 出水文物500餘件

甲午海戰經遠艦遺址水下考古 出水文物500餘件

據中新網9月21日消息,國家文物局21日在北京舉行「經遠艦水下考古成果彙報會」。9月15日,考古隊員在海床面以下5米處發現懸掛於艦舷外壁的木質髹金「經遠」艦名字牌,由此確證沉艦即為經遠艦。這是繼「致遠艦」之後,我國甲午海戰遺迹水下考古工作獲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圖為25日,考古工作人員在大連轉運出水的經遠艦遺物。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經遠艦」由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1887年底作為「致遠艦」的僚艦,入編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林永升分別出任兩艦的管帶(艦長)。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爆發,北洋水師戰敗,共損失戰艦四艘。圖為黃海海戰中經遠號管帶、左翼左營副將——林永升的影像。

圖片來源:漢圖/視覺中國

其中「經遠艦」受到四艘日艦圍攻,全艦官兵不畏強敵,英勇接戰,直至最終沉沒。全艦僅有十六人倖存,管帶林永升及二百餘名官兵捐軀殉國。「經遠艦」是德國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最早案例之一,它的發現為世界海軍艦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圖為黃海海戰中經遠號的影像。

圖片來源:漢圖/視覺中國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長姜波介紹,甲午海戰遺迹是近年來我國水下考古工作重點之一。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本次經遠艦水下考古隊員在遺址中還發現一塊木牌,清晰書有「經遠」二字。艦體前端保存了艏柱、錨鏈、舷板等遺迹,外圍發現大量散落的艦體構件。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水下考古清理出鐵、木、銅、鉛、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質各類遺物標本500餘件,種類十分豐富,包括鍋爐、斜桁、舷窗、艙門、鐵甲堡襯木等艦體結構,毛瑟步槍子彈、左輪手槍子彈、37毫米炮彈、47毫米炮彈等武器裝備,以及銼刀、扳手、旋柄等船載工具。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此外,遺址中還還發現了53毫米格魯森炮彈、120毫米炮彈引信等,均不見於「經遠艦」出廠檔案,推測為海戰爆發前緊急添置的武器裝備。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庄河黑島海域出水的甲午戰爭「經遠艦」武器裝備。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甲午戰爭「經遠艦」遺址出水的船載工具。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至於將來是否會將「經遠艦」整體打撈出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這要經過詳密勘測才能最終決定,「我個人當然認為有打撈出水的必要,但是『南海一號』的整體打撈出水工作,從發現到最後打撈歷經十餘年。所以『經遠艦』如果要整體打撈出水,也會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庄河黑島海域甲午戰爭「經遠艦」遺址出水的燃煤標本。宋新潮表示,國家文物局將進一步加大指導和支持力度,督促遼寧省、大連市人民政府落實致遠艦、經遠艦保護措施,加大日常巡護力度,並繼續組織開展黃渤海海域水下考古工作,及時向社會公布最新成果。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與2014年發現的「致遠艦」一樣,「經遠艦」沉艦遺迹是中日甲午海戰真實見證,還原了一段悲壯歷史。它的發現對於近代史、海軍發展史、世界海戰史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圖為考古調查結束,工作人員把鮮花撒向大海,告慰為國捐軀的英靈們。

圖片來源:王華/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覺中國圖播快報 的精彩文章:

巴黎水族館辦「金魚難民營」 已收留幾百條被遺棄金魚
美國29歲辣媽奶量驚人 多到冰箱放不下捐贈近1000品脫

TAG:視覺中國圖播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