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感懷】周總理自我批評的「三個一」

【感懷】周總理自我批評的「三個一」

原標題:【感懷】周總理自我批評的「三個一」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一大優良作風。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周恩來在這一作風的形成和發揚過程中,率先垂範,起到了表率和榜樣作用。


一篇光輝的文獻


1943年初,延安整風運動已經在全黨開展起來,周恩來也積极參与其中。3月18日,他在重慶紅岩整風學習時寫下了《我的修養要則》。


在這篇材料里,周恩來給自己定下7條規矩,其中三次提到要進行自我批評——「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鬥爭」,「適當的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的糾正自己的短處」。


周恩來希望通過這次整風,嚴格剖析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在這天的學習會上,周恩來說,自己參加革命已經20年了,但「理論修養不夠,有些事務主義作風」。這樣的自我批評,起到了以身作則帶動大家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用。


周恩來還公開表示: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政黨,「如果不願做反省功夫而自滿自傲,不承認自己有任何錯誤和缺點,或者不善於看出自己力量之所在而害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敢正視錯誤和改正錯誤」,都將歸於失敗。在周恩來看來,是否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個關乎政黨存亡的大問題。



一次令人難忘的報告


1951年9月29日,周恩來在北京、天津高等學校教師學習會上作了題為《關於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的報告。報告共7個部分,在報告的最後一部分,周恩來專門列題強調自我批評的重要性。

他說,黨內要搞好民主生活會,一個重要的武器就是批評和自我批評。那麼如何使用這個武器呢?周恩來說出他的體會: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從自我批評開始。


他解釋說,人們一般容易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人家的短處。如果反過來,多看自己的短處,多看人家的長處,自己才能進步,也能幫助別人進步。自己做好自我批評,別人也就會跟著做自我批評了。


周恩來在倡導大家做自我批評的同時還帶頭開展自我批評。


在這次會議上,周恩來談到了他是如何進行自我改造的:「講到改造問題,我想還是先從自己講起。……我儘管參加了革命,也在某些時候和某些部門做了一些負責的工作,但也犯過很多錯誤,栽過筋斗,碰過釘子。」


周恩來指出,不要把犯錯誤當包袱,要主動認識錯誤的根源,進而改正錯誤,這樣也可以使以後少犯以至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把自己犯的錯誤公之於眾即做自我批評,不僅可以教育自己,同時也能幫助別人少犯這樣的錯誤。

這樣旗幟鮮明的自我批評是與會教師們聞所未聞的,大家聽後思想震動很大。



一份讓尼克松感慨的坦誠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中方安排尼克松夫婦登長城。這一天,天氣格外寒冷,卻有很多身著綵衣的小朋友三三兩兩或打羽毛球,或跳繩,或聽收音機,尼克松隨行記者對此做了報道,稱中國人「演了一場戲來給我們看」。

周恩來知道後,向尼克松坦誠表示:「我們有些做法比較虛假,是形式主義。」


對於周恩來的自我批評,尼克松印象深刻,多年後他在回憶錄中這樣評說:「周恩來的精細的自我批評」,是他「成熟的自信心的明證」。尼克松認為,表面上的大吹大擂只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自卑心理,而真正自信的人敢於直面自己的缺點,周恩來做自我批評正是他個人魅力的體現。


尼克松回憶說,與他交往的中國領導人「願作批判性的自我反省,對自己的缺點並不諱言」。在一次會談時,周恩來看到雙方代表團成員的平均年齡相差很大,就坦誠表示:我方領導人中間上年紀的太多,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向你們學習。周恩來這種不斷表明自己需要了解和克服不足之處的坦誠著實令尼克松感慨。


(來源:「共產黨員」微信公眾號,原標題《周恩來的自我批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基層黨建 的精彩文章:

今天,緬懷毛主席逝世42周年

TAG:上海基層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