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代重彩寫輝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重彩畫高研班林順文工作室「古代壁畫研究」課題成果展

當代重彩寫輝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重彩畫高研班林順文工作室「古代壁畫研究」課題成果展

原標題:當代重彩寫輝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重彩畫高研班林順文工作室「古代壁畫研究」課題成果展



主辦單位:廣州美術學院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協辦單位:老泉藝術 廣州謝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重彩畫高研班林順文工作室、廣東省美協藝術中心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9日—10月14日


展覽地點: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3號)


開幕時間:2018年9月29日下午3:00


參展畫家:林順文、楊偉時、陳哲強、葉明德、王凱生、陳奇全、鍾錦松、王夢丹、張雪濤、林柳妍、雷陳保、林曄珊、林志保、馮燕鈿、吳遠儀、孔 武、楊彩雲、李 龍、藍婷婷、王朝暉、周路德、衛麗同、張 玲、 呂 肖、曾燕雲、林海城、林 墨、王 蘇、吳達清、方先勇、陳銳東、劉子群



文︱李勁堃(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國畫有著悠久的「丹青」歲月,從魏晉到隋唐,青綠重彩,就曾打造過輝煌的歷史。直至今日,這些輝煌還保留在山西永樂宮、敦煌莫高窟等藝術寶庫之中。金碧輝煌與富貴典雅自古就是皇家氣派、國家興盛的重要象徵。


近代嶺南大儒康南海就在其《廣藝舟雙輯》中倡導碑學,大力宣揚渾穆大氣的陽剛之美,提出復興院體畫的呼籲;魯迅也曾倡導宋畫周密不苟的畫風,可見百年來對青綠重彩的召喚與渴求。以及劉奎齡、于非闇、陳之佛、張大千等藝術大家對重彩畫的研究創作和推崇,還有敦煌壁畫的發現,大大擴大了我們對中國畫傳統色彩繪畫的認識。


80 年代以來,中國畫不斷尋求突破,從形式、技法、材料、顏色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其中對重彩的探索尤為喜人,各大美術學院相繼成立重彩繪畫工作室、研究所,可以說,在當代中國畫變革與創新中,重彩得到新的時代演繹。因此,對傳統的中國畫色彩研究,並推動中國畫在新時代的發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順文跟隨楊之光、陳金章、陳新華等諸位先生問道中國畫的創作與學習,特別是到中央美術學院之後,在蔣采萍先生門下學習重彩畫的經歷,使順文的中國畫作品呈現出現代性的色彩,畫出了個人的繪畫風貌,這一點是可喜可賀的。

近幾年來,順文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重彩畫高研班擔任導師,傳學授道,他寓教於樂、寓教於學,藝術日益精進。在教學中尋求畫理,提倡寫生、創作與畫材的教學研究並進,與學生一起積累了不少探索性的新作品。在這些作品中間,呈現著一種生活性的、觀念性的、技術性的和材料性的實實在在的探索,特別的具有當代性,也很鮮活,我可以看到順文和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熱情。所以這是一件很值得肯定和鼓勵的事情。


在近幾年的時間裡,順文帶領工作室學員先後奔赴山西、川藏、甘肅、新疆、敦煌、北京、普寧等地進行採風考察,尋找中國重彩畫的根,開悟自我的心源。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順文帶領工作室學員在壁畫研究下足了功夫,從壁畫圖形、構圖形式、文本內容、色彩等多方面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在與當地壁畫研究專家的反覆交流與探討中,研究、創作並建立出一套有效的永樂宮壁畫、敦煌壁畫、法海寺壁畫、布達拉宮壁畫、千佛洞壁畫的臨摹方法和教學體系,並啟發梳理出一套壁畫對當代繪畫創作的方法。本次展覽是順文的教學研究經歷與小結,也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教學研究成果展。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將看到順文在重彩寫意畫上的思考,以及當代中國重彩畫多元的藝術面貌。


部分作品欣賞


山西永樂宮壁畫臨摹



林順文


臨永樂宮三清殿的《朝元圖》壁畫


179cm×100cm


2017年


王夢丹


臨摹永樂宮三清殿的《朝元圖》壁畫(局部)


179cm×100cm


2017年



吳遠儀


臨《永樂宮》壁畫(局部)


181cm×101cm


2017年


王朝暉


永樂宮壁畫


180cm×97cm


2016年



衛麗同


臨《永樂宮》壁畫局部


175cm×91cm


北京法海寺壁畫臨摹


王凱生


臨法海寺壁畫


木板坦佩拉


70cm×50cm


敦煌莫高窟壁畫臨摹



林順文


臨敦煌莫高窟千手觀音


166cm×176cm


2018年


葉明德


意臨敦煌莫高窟飛天


2018年



呂肖


臨敦煌莫高窟仙鳥


27cm×24cm


2017年


王蘇


臨敦煌莫高窟


50cm×50cm


2018年



陳銳東


臨《鹿王本生》


40cm×60cm


2018年


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沿線寫生


林順文


吐魯番千佛洞


25cm×31cm



林順文


榆林石窟


24cm×27cm



楊彩雲

絲路之韻


23cm×26cm



王夢丹


吐峪溝大峽谷


24cm×27cm


2017年



林柳妍


山之脈動


24cm×27cm


2017年



陳哲強作品


24cm×27cm



陳奇全


觀自在


24cm×27cm


2018年



張玲作品


24cm×27cm


商務合作、轉載事宜請在後台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020藝術觀察 的精彩文章:

蔣兆和:「人物畫要看王子武,他已超過我」
李樺:「怒吼」與長者之風

TAG:020藝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