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做數學題就冒汗?可以用這些方法打敗數學焦慮

一做數學題就冒汗?可以用這些方法打敗數學焦慮

  來源: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你是否親眼見過這種情況:有些人在做數學題,或者參加數學考試時,會心跳加速、手心發汗,甚至腦袋一片空白——這就是數學焦慮的表現。根據斯坦福研究調查,大約每100個受教育的人之中就有20人患有數學焦慮。


  除了明顯感到血壓驟然升高,心跳加速之外,通過大腦圖像掃描還發現:當數學焦慮感產生時,其喚起的區域和身體部位受傷時喚起的區域有部分重合的現象。原來,數學焦慮給人帶來的感覺竟然如同身體受傷一樣。


  數學焦慮的成因


  人們為什麼會產生數學焦慮呢?


  行為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的原理是「刺激—反應」;學習的過程是試誤;學習指導的途徑是外部控制。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為了掌握定義、法則和公式,為了考試高分,學生會進行高強度地訓練。在「題海戰術」中,不斷地試誤,產生挫敗感、焦慮感。

  情感方面:學生對數學和學習的信念和態度上產生一定的偏差,比如不知道學數學為了什麼,把數學當作是一堆枯燥無味的公式和法則,看成沒有用處的學科,因而產生焦慮情緒。


  現行數學的學科難度:以現行數學課程設計來說,從小學到初中,抽象的程度跳了一層,到高中又再跳一層。對過去的抽象推理經驗上不足的情況下,再跳層學習更難的知識點,會讓學生一步步喪失學好數學的信心,產生對數學的焦慮。


  打敗數學焦慮


  數學焦慮感並非一朝一夕形成,很多人從小就飽受焦慮的困擾。焦慮導致人在數學做題、考試時的發揮差,數學成績不理想加深焦慮感,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克服數學焦慮感,越早越對學業有利。


  斯坦福大學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曾追蹤英美兩國幾千名學生成長曆程中的數學學習經歷,得出結論,鼓勵用成長性思維,來幫助孩子打敗數學焦慮。


  「成長性思維」(growth mindset)是指,相信頭腦是可塑的,智力或聰明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獲得的,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學習任何東西。而與此相對的是,那些具有「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的學生則認為自己智力有限,能學的東西也自然有限。他們傾向於在失敗或犯錯時主動放棄,認為「我天生不是這塊料」。


  換句話說,讓孩子認識到,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通過努力與日俱增的。有了這種認識論做武器,孩子們就能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得更好,在遭遇挫折時,也更容易恢復元氣。


  Jo Boaler教授建議老師、家長可以從「成長性思維」的方向來引導孩子的數學學習:


  科學引導孩子挑戰難點。科學已經證明,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樣,是可以被發展的。多挑戰,孩子會越來越聰明。但要注意的是,挑戰數學難題必須是要有前期的知識鋪墊、符合孩子認知發展的。 

  肯定孩子學業上的努力,更關注孩子犯錯時的原因。研究人員發現,成長性思維強的人,更關注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孩子在數學學習中,有很多犯錯的時候,大人苛責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分析背後的原因。


  家長永遠不要對孩子說,自己當年在校時數學很差,討厭數學之類的話。研究表明,家長對數學的焦慮感很容易傳遞給孩子。


  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拉開孩子數學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數學思維。具備數學思維的孩子,面對知識點能融會貫通,掌握更快更輕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蘋果和三星的相愛相殺:我恨你,但我需要你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