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報告:科學家在中國公眾職業期望中排名第四

報告:科學家在中國公眾職業期望中排名第四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操秀英)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期間發布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報告(2018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科學家在中國公眾職業期望排名中名列第四。值得注意的是,從2001年起開展的8次調查中,以往科學家排名均為第二或第三。


  報告顯示,與科技相關的職業中,醫生、教師、科學家是中國公眾職業期望較高的三類職業。中國公民職業期望值排名前四的職業為醫生(52.1%)、教師(51.1%)、公務員(35.3%)、科學家(32.7%)。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將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和領導幹部與公務員作為重點人群。《報告》表明,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水平由2007年的10.38%增長到2018年的20.84%,在重點人群中居首;城鎮勞動者和農民的科學素質分別從2007年的2.97%、0.97%增長到2018年的10.14%、2.62%。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已達到8.47%,縮小了與主要發達國家的差距。


  按地區劃分,2018年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我國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目標10%的省市共有6個,分別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其中上海市以21.88%的比例居首,北京市以21.48%位列第二。與2010年相比,所有省區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均有大幅增長。


  此外,《報告》還顯示,我國科普人才隊伍明顯壯大,2016年科普人員就已經達到185.24萬人,比2006年增加22.89萬人;科研經費投入力度顯著增強,2016年科普經費籌集額為151.98億元,比2006年增長224.54%;科普基礎設施加速完善,大眾傳媒科普資源持續增加。科學普及已經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公眾高度關注科技進展,積極支持科技發展,2018年,有82.6%的公眾贊成「現代科學技術將給我們後代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有81.6%的公眾贊成「儘管不能馬上產生效益,但基礎科學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應該支持」。


  《報告》指出,公眾高度關注科技進展,主要集中在生活與健康、環境污染及治理、農業發展、科學新發現、新發明和新技術、醫學新進展、宇宙與空間探索等科技領域,對生活與健康、環境污染及治理的關注度最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太空採礦令人堪憂 可能引起人類「星球大戰」
中秋國慶接踵而來:用月餅開啟美好假期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