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水師慘烈之事:多位管帶與艦同沉,犧牲官兵的遺孀自殺殉節

北洋水師慘烈之事:多位管帶與艦同沉,犧牲官兵的遺孀自殺殉節

自從「經遠」艦殘骸被發現以來,圍繞著戰艦的發掘,以及「經遠」艦與甲午海戰展開了很多討論。

隨著「經遠」艦的發掘,該艦管帶林永升的很多事迹也隨著被人提及。尤其是在大海戰中,林永升駕駛「經遠」艦,先是隨同旗艦「定遠」一同對日本聯合艦隊的「赤誠」號和「比睿」號,之後又與友艦「致遠」、「來遠」和「靖遠」一同與日本第一游擊艦隊鏖戰。直到,「致遠」沉沒,「來遠」和「靖遠」遠離戰場救火之際,「經遠」在四艘日本戰艦的圍攻下,奮勇作戰,不幸被日艦擊沉。林永升,也在海戰中壯烈殉國。據記載林永升是「中彈破腦而亡」,清廷認為其在海戰中「死事最烈」。

或許,林永升的事迹讓人突然發現,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海戰中,除了駕駛「致遠」艦準備與日艦同歸於盡的鄧世昌之外,還有多位北洋水師的「管帶」在這場海戰中壯烈殉國。而他們的名字似乎早已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不為人們所記憶。比如,「超勇」號管帶黃建勛,作為福州船政第一批留學生出洋留學,曾經在法國、英國學習。回國後在福州船政學堂擔任老師,此後被李鴻章「挖」到北洋,先後充當「鎮西」號炮艦管帶,1887年接任「超勇」艦管帶。在大東溝海戰中,沒有裝甲庇護的「超勇」艦,與姊妹艦「揚威」號面對日本第一游擊艦隊的圍攻,殊死作戰。可惜,「超勇」號被擊中後引發大火導致沉沒,落水的黃建勛拒絕了左一魚雷艇拋來的長繩,選擇與「超勇」一同沉沒。

在「超勇」沉沒不久,「揚威」號也到了最後關頭。面對四艘日本戰艦的圍攻,「揚威」號雖然僥倖沒有被擊沉,但是由於被擊中後引發大火,不得不退到淺水區進行自救。可惜,就在「揚威」自救之時,卻不幸被逃跑的「濟遠」艦撞沉。管帶林履中憤然蹈海自盡。林履中,原為福建水師的軍官,不過最終還是被李鴻章「挖」到了北洋。先是在「定遠」艦擔任大副,後1887年調任「揚威」艦任管帶。

在很多人看來,性格「果敢勇毅」的鄧世昌,還有「為人慷慨,尚俠義,性沈毅,出言憨直」的黃建勛,似乎能做出與艦同沉的事情並不讓人奇怪。但是,平日里「少言寡語」,而且「性情和易、藹然可親」的林履中也如此激烈,似乎讓人有些出乎意料。其實,除了這三位選擇與艦同沉的管帶之外,此後因為駕艦觸礁的「鎮遠」管帶林泰曾也選擇了服毒自盡。或許,我們用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能夠更好地解釋這一切。雖然,鄧世昌等英烈,接受過西方教育,甚至很多生活習慣都已經西化。但是,在戰爭來臨之際,他們都無反顧的選擇了在某些人看來是「愚忠」的做法,那就是「戰至一兵一卒,與城共存亡」。

其實這種深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的不止是這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還有他們的妻子。據說,當這些陣亡士兵的遺骸,在兩個月後被運送到安徽巢縣(今巢湖市)高林鄉郎中村。他們這些人都是去投奔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的,他們曾經因為是丁汝昌的同鄉。或者因為這層關係,他們享受著北洋水師的高薪(比一般綠營和團練)。但是,在當海戰發生之時,他們沒有人再繼續貪圖榮華富,選擇了捨死忘生與日寇血戰。而他們犧牲之後,他們的遺孀幾乎在一夜之間全部守貞殉情。

與他們相比,那位號稱「保住了鐵甲艦」的「濟遠」艦管帶方伯謙,那位仗著是丁汝昌老鄉而屢次臨陣脫逃的「廣甲」艦管帶吳敬榮,顯得更加無地自容。與他們相比,這些在海戰中戰死的北洋水師下級軍官和士兵,以及他們殉情的遺孀,或許籍籍無名。但是,他們卻用自己死,證明什麼叫「名垂青史」!

一艘「經遠」艦,不僅讓我們的記憶重回那段驚心動魄的大海戰。同樣,那一段段隨著重新喚醒的記憶,讓我們對那些英烈的敬意更為濃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參謀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航母奇葩設計:輕型航母半雙體船 核動力航母雙滑躍甲板
澳大利亞採購武器,已花費好幾百億美元,是為「討各國歡心」?

TAG:老參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