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十本紙上度假書單,伴你遨遊世界

十本紙上度假書單,伴你遨遊世界





中秋長假剛結束,


十一長假倒計時了,


想好怎麼玩了嗎?

作家畢淑敏說:所謂旅行,不但指身體的空間移動,更是心靈的飛翔之途。


今天,我們準備了10本書,


願你在書中「看遍」世界。






NO1


《娜塔莎之舞:俄羅斯文化史 》



大自然的慷慨給了俄羅斯人一無際涯的空間、豐富的資源,也給了俄羅斯人高大魁偉的身軀,寬廣豁達的胸懷,慷慨、豪爽而猶豫的性格,堅韌、頑強的毅力,超強的天賦和創造力。——張建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娜塔莎之舞》通過對18世紀興起的俄羅斯芭蕾、繪畫、詩歌、戲劇和音樂等討論,探索俄羅斯文化中歐洲文明與民間元素之間的分歧,「文明」和「本土」兩個俄羅斯之間的對抗,以及貴族上流社會和底層農村民眾間的分裂。書中更進一步討論「俄羅斯靈魂」和「俄羅斯性」的建構與表現,揭示政治、國族認同、社會觀念、風俗習慣、民間藝術、宗教等對俄羅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呈現出一幅充滿戲劇性的細節、輝煌炫麗的文化長卷。






NO2


《資本之都:21世紀德里的美好與野蠻》




《資本之都:21世紀德里的美好與野蠻》講的是「印度新中產階級」。他們身處的城市充滿了金錢、改變和野心,還關乎焦慮、苦行和歷史創傷——只有詢問住在這裡的人實際上如何生活、做何感受才能發現這座城市的現實。儘管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很接近歐美的「中產階級」,但這個詞用在印度的國情下卻有點彆扭。  


——[英]拉納?達斯古普塔,《資本之都:21世紀德里的美好與野蠻》作者




《資本之都:21世紀德里的美好與野蠻》的核心主題是正崛起於印度城市中的富人,他們搭乘全球化的列車,在被資本主義徹底改造的德里獲取財富、地位與權力。這群新興中產階級通過無限商機建立起龐大的商業帝國,為城市注入活力和西方的生活方式,也為崛起的印度帶來生機和希望。同時他們對土地和資源的爭奪、對金錢的渴望,嚴重剝削了農民和窮人,改變了政治、住房、醫療、教育等各面向的運作規則,令德里被籠罩在資本主義的陰影中。






NO3


《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




若想了解導致貧窮的問題是如何盤根錯節的,不妨讀一讀這本關於密爾沃基驅逐危機的作品。德斯蒙德形象描繪了美國貧困人口的生活群像。相較我讀過的其他書籍,《掃地出門》使我更清楚地理解在美國做窮人是什麼滋味。——比爾?蓋茨 



《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形象描繪了美國貧困人口的生活群像。房價持續上漲、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收入卻停滯不前、甚至不增反減——本書作者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馬修?德斯蒙德深入貧困社區,一探問題的核心。在書中,我們將直面貧窮帶來的流離失所,見證匱乏者拒絕屈從的優雅身影。這是一本關於貧窮和驅逐的啟蒙之書,也是一部呼籲行動與改變的作品。





NO4


《教宗與墨索里尼:庇護十一世與法西斯崛起秘史》





《教宗與墨索里尼》完全配得上「開創性」、「有膽量」和「引人入勝」這幾個詞,甚至必須用它們來描述之。本書明確挑戰了學界關於庇護十一世和法西斯領導人關係的既定觀念。簡而言之,兩人的關係絕非敵對,而是相互依存。多虧了作者深入、全面的研究,嚴謹的學術態度,以及高超的敘事技巧,他才能這樣毫不畏縮地提出大膽的結論,並確鑿地予以證明。這本精良之作文筆優美、研究細微、內容新穎,令人沉迷其中,並予人極大的啟發。


——凱文?馬迪根(Kevin Madigan),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





透過歷史迷霧,本書還原墨索里尼與庇護十一世的利益糾葛;爾虞我詐,真實版《達芬奇密碼》的權謀再現,揭開義大利法西斯與羅馬天主教會最高領導人的選擇與沉默,如何將歐洲拖向深淵,改寫數百萬人的命運。






NO5


《放牧人生:湖區故事》




這是一個家庭和一個牧場的故事,但同時也講述了更多被現代世界遺忘的人的故事。它將告訴我們為什麼需要睜開雙眼,看看生活在我們中間卻被遺忘的人,這些人的生活是如此傳統,深深植根於遙遠的過去。如果我們想要理解居住在阿富汗山區的人,也許先要試著理解居住在英格蘭山區的人。 ——詹姆斯?里班克斯,《放牧人生:湖區故事》作者




《放牧人生:湖區故事》作者詹姆斯?里班克斯以雋永清新的文筆,帶領讀者體會牧羊人的一年,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田園生活記錄,這種生活深深紮根於我們大多數人已失去的土地。這是一個關於謀生的故事,關於他周圍的人,他的童年,他的父輩和祖輩,在身邊的世界快速變化的時候,他們仍然這樣生活和經歷著一切。許多故事都在講述一個人如何為了離開而努力工作,而這個故事則是講述了一些人,他們努力工作,是為了留下來。《紐約時報》、《衛報》2015年度圖書。






NO6


《八月炮火》




《八月炮火》推出後立即洛陽紙貴,空前成功,書評爭相推介,口碑迅速傳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一睹為快。肯尼迪總統特別訂了一本送給當時的英國首相麥克米倫,他的閱讀心得是:當代政治家必須儘可能避免陷入1914年8月大戰的陷阱。普利策獎捐款人已立下規章禁止頒發歷史類獎項給主題與美國無關的著作,但是委員會還是找到名目,頒給作者塔奇曼「非虛構類獎」。《八月炮火》讓作者一舉成名,她的作品深入人心且文筆流暢優雅,但是大部分的讀者只需要知道這本新書的作者是「巴巴拉?塔奇曼」這塊金字招牌。——羅伯特?馬西,歷史學者,憑《彼得大帝》獲普利策獎




在這部普利策獎經典著作中,巴巴拉?塔奇曼透過生動的歷史場景還原、豐富的細節勾勒以及堅實的史料支撐,精彩地展現了1914年8月期間危機的形成、爆發以及大戰初期的戰役,叩問了是什麼讓帝王、政客和將領踏進一場無人希望發生,且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可能會發生的世界大戰。本書面世後不久即發生了幾乎引發核戰爭的「古巴導彈危機」,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正是從本書中汲取了歷史教訓,使美蘇和平化解了危機。這些歷史教訓對當今世界仍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NO7


《神經的邏輯:謎樣的人類行為和解謎的人腦機制》





《神經的邏輯》令人大開眼界,它既輕鬆有趣,又是極富啟發性的研究,也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做那些最為奇怪的事。斯滕伯格撬開了我們的心靈,解釋了腦的運作方式,對一系列諸如感知、習慣、催眠、語言、學習等話題都給出了真知灼見。就如何面對人類大腦的無意識邏輯這一問題,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專業性的指導。讀罷掩卷,我對「我這個人到底是誰」有了更多的體悟。


——列奧納德? 莫洛迪諾夫,《大設計》第二作者





 無論是哈欠會傳染、虛假記憶、不餓卻進食、色情片盛行、感同身受等常見的行為、心理狀況和情感,還是清醒夢、瀕死體驗、盲人看到的景色、夢遊殺人等驚奇案例,《神經的邏輯》都為我們娓娓道來。以這些現象為契機,斯滕伯格博士深入腦和神經系統的內部,揭示並解讀腦與神經中理性的有意識系統和幽深的無意識系統,解釋兩套系統怎樣造就了我們或平常或怪異的行為。弄清楚腦與神經系統的運作模式和邏輯,不僅可以改變我們對心理疾病和超自然體驗的看法,也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身的隱秘之處,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NO8


《日本之鏡:日本文化中的英雄與惡人 》





我不贊同日本人獨一無二的神話。相反,由於其長期以來的閉關鎖國,日本保留了大量在我們自身歷史進程中已然喪失,或潛入隱秘甚或變得面目全非的東西。儘管今天的日本在表面上似乎比日漸沒落的英國更加發達和現代化,但在表象之下,這個國度在許多方面更接近於基督教尚未徹底掃除異教殘餘勢力的中世紀歐洲。


——伊恩?布魯瑪,《日本之鏡:日本文化中的英雄與惡人 》作者




《日本之鏡》通過對電影、戲劇、文學、藝術和神話傳說鞭辟入裡的分析,剝開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層層面紗,解釋日本民族這些兩極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時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樣貌。無論是黑澤明的電影、三島由紀夫的小說、文樂《忠臣藏》、宮本武藏的傳說,或是黑幫片與家庭劇,作者伊恩?布魯瑪都信手拈來,幽默風趣地探索有如鏡子般反射出現實的戲劇性幻想。他對日本大眾文化中病態怪誕的行為提供一個與眾不同的解釋,讓讀者能理解這個被迫溫文爾雅的民族如何藉由「人為」的風格化與儀式感,尋求壓抑自我的解放。






NO9


《我的孤單,我的自我:單身女性的時代》





最初我並沒有想要把這本書寫成一本僅僅以女性的話語和著述、女性的故事和見解作為依據的書。事實上,當我後來意識到在全書三百多頁的篇幅中只出現了少數幾個男性的時候,我覺得不太妙。畢竟,不管從社會、經濟,還是從情感的角度來說,男性在女性的生活中,以及在她們尋求獨立的故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構成了我們正在重塑的這個世界的另外一半。雖說男性長久以來都是女性生活的重心所在,但事實證明,他們並不是我這些故事的中心。


——麗貝卡?特雷斯特,《我的孤單,我的自我:單身女性的時代》作者



理想國外文紀實001,《紐約時報》年度選書,美國名記麗貝卡?特雷斯特直擊單身女性群體。本書是一部單身的通俗史,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單身並不是我們這代人的「發明」。特雷斯特將單身女性納入美國近代史的脈絡中: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們投身醫療救護、工業生產,女權運動浪潮中她們積極爭取投票權、墮胎權益。長久以來,單身女性的故事就是這個國家的故事。不是「獨身宣言」,也不為向傳統婚姻「抖機靈」——特雷斯特提醒我們:女性命運不再是簡單的「二選一」(不結婚就養貓),在她們面前會有更多的選項、更出彩的人生。結不結婚,女性都需要一種保持單身的能力,在思想上自主、經濟上獨立。由此我們將無可避免地迎來一個單身時代。


 




NO10


《海灘上的愛因斯坦:帶上相對論去度假》





在愛因斯坦肩上觀看宇宙。閱讀科學家的趣聞軼事,並不能幫助我們真正理解科學家。科學家很大程度上被他的科學研究定義。《海灘上的愛因斯坦》這本書不是愛因斯坦的傳記,而是對過去一百年建立在愛因斯坦相對論之上的物理世界的梳理。書的題名可能來自牛頓對科學探索的比喻:真理的大海無窮無盡,而科學家只是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愛因斯坦和牛頓並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兩位物理學家,他們恰好也對真理大海中同樣的問題感興趣:那就是引力的秘密。


——李然(狐狸先生) ,北京大學天文系博士、中科院國家天文台星雲計劃研究員


 






翻開本書,你可以一一了解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來龍去脈、回顧相對論對宇宙學產生的革命性影響,揭開宇宙的面紗並得到屬於你自己的時間版本。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至28號點贊數量前五的讀者,我們將隨機將送出其中一本,豐盈你的假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在這10個城市讀大學,不比北上廣差
在生活面前,九零後和每代人一樣苦逼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