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槍,為諸器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手臂錄》

明朝嘉靖時期,隨著東南沿海一帶商品經濟發展,私人海外貿易十分活躍。與此同時,東瀛倭寇也開始大舉肆虐東南沿海,引發了明代的抗倭戰爭。戰爭初期,明軍面對倭寇往往敗於敵手,甚至在明軍的圍剿下,小股精銳倭寇依然能橫行三省共八十餘天。這一方面的原因是承平日久明朝東南防禦軍隊武備鬆弛、訓練不足,但是不容忽視的另一面就是東南衛所的明軍所裝備的武器及其戰術並不適應對付倭寇特有的武器,以及倭寇使用小集團襲擾為主的作戰方式。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當時侵犯明朝東南沿海的倭寇,非常擅長使用被明人稱作倭刀的武器。不過這種倭刀並非是現在人們通常理解上的那種日本武士刀。其實我們現在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日本武士刀,其實是一種被成為「打刀」的武器,其出現於日本南北朝晚期,廣泛應用於日本戰國時代,並在江戶時代成為主流武器。打刀多為60~80厘米長,並非嘉靖倭亂時日本武士通常裝備的武器。

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在其著作《紀效新書·長刀解》中寫道:「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迸足則丈余,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戚繼光仿製了倭寇的這種「長刀」,根據書中所說,這是一種刃長五尺,加上刀柄共六尺五寸的重型雙手刀。對應來看,倭寇所擅長使的倭刀應該是被日本人稱之為野太刀(Nodachi)或大太刀(Odachi)的一種實戰超長雙手長刀,其長度多在1.5~1.75米之間,重量達2.5公斤。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大太刀、野太刀這種武器,在日本為豪壯勇武之士使用,倭寇中擅長使用此種重型雙手長刀也是其中的精銳之士。比如《籌海圖編》寫道,「善運刀者在前衝鋒,可畏頗有限也。中國人不知,望之輒震而避焉。」倭寇作戰時,將使用此刀的精銳衝鋒在前,再加上「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於是往往對明軍造成心理上的震懾感,使明軍不戰而逃。同時,當時江浙明軍常用的武器,例如棍、鏜鈀、標槍等,也往往不利於對付這種雙手長刀。於是為了對付倭寇的這種武器,明朝軍隊開始使用比舊式長槍更長的超長矛。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戚繼光在其著作《練兵實紀·長槍解》中寫道:「用毛竹之細者,長一丈七、八尺,上用利刃,重不過四兩,或如鴨嘴,或如細刀,或尖分兩刃,造法亦自脊平鏟至刃乃利。必執持正根,用楊家法,初則用之南方殺倭,全賴於此。」明代營造尺一尺32厘米,由此計算,戚繼光所言長槍則達5.76米,已為超長矛範疇。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當時血腥的抗倭戰爭讓明代人明白了,對付倭刀「一切鈀棍短兵俱不濟事,必用丈八長槍而入之」,也就是說,御倭只有利用這種接近6米的超長矛才有效。因為倭刀「粘滯不便揮」,過長的雙手野太刀在揮舞劈砍時並不靈便,並且以劈砍為主要攻擊方式的野太刀必須與其它人保持一定距離,以便揮舞長刀,因此倭寇的作戰陣型並不那麼緊密。超長矛的主要攻擊方式為刺擊,不需要揮舞,士兵與士兵之間可以貼近並組成密集陣型,並且超長的長矛抵消了倭刀的長度優勢,在倭刀攻到近身之前,長矛已經可以發動數次攻擊。較密集的長矛陣型對付使用野太刀的倭寇,又可在一定範圍的空間內取得數量上的優勢,一名倭寇會將同時面對多名明軍士兵刺出的長槍。因此當士兵使用超長矛形成密集戰陣時「成列而前,一齊擁進」,使用野太刀的倭寇哪怕再精銳也無計可施。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這裡還要特別提一下楊家槍。明代經常使用的有三種長矛,即馬家槍,沙家槍,楊家槍。馬家槍較短,長九尺七寸,約3米,是一種短槍。沙家槍則是一種丈八至二丈四長,最長可達7.7米的超級長槍。楊家槍,全稱稱為「楊家梨花槍」,該槍長為丈二至丈八,也屬於超長矛範疇。該槍相傳為南宋末年紅襖軍首領李全的妻子楊妙真所創,甚至有」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的說法,明代山東等地有很多教習楊家槍法的教練。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明末清初的武術家、《手臂錄》的作者吳殳曾評價到,馬家槍短,使用全憑腕力,較為精巧,難以訓練,不適宜戰陣。只有超長的楊家槍和沙家槍因易學好練,即使是粗笨之人也可以較快入手。長矛超長的長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士兵的膽量,有助於提升士氣。不過沙家槍過於長大沉重,而楊家槍比沙家槍短一點,但輕重適宜,士兵可以持久作戰,因此楊家槍更被明軍將領推崇,以戚繼光為代表的抗倭將領也多選擇丈八的楊家槍。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但是,僅有超長矛的密集陣型並不能完全有效地對付倭寇。例如明將李逢時等人率領的使用楊家槍的六千山東長槍手曾與徐惟學、徐海所部倭寇在新涇橋遭遇。在初期正面作戰,倭寇並不是使用長矛的明軍對手,倭寇大敗而歸,一路後退。但是當倭寇逃回到采淘港——地處泥濘,遍地蘆葦的港灣時,這種大戰術編製的密集戰陣卻無法適應當地的環境,陣形出現漏洞,被倭寇利用蘆葦叢從明軍腳下滾入槍陣之中亂砍。長槍適合中路格蘭戳刺,但迴轉不便,此時過長的長矛反而成為累贅,無法抵禦闖入長矛陣里的倭寇,於是明軍大敗。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痛定思痛,明軍在楊家槍的基礎上,配以狼筅、鏜鈀、刀牌等冷兵器,與楊家槍這種超長矛一起形成了對付倭寇的小型戰陣。其中最為著名者就是戚繼光的鴛鴦陣。

鴛鴦陣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執旗,此旗實為長一丈三尺的矛,在矛上掛旗。次二人為配備腰刀的盾牌手,一人執笨重堅固的長牌,一人執靈活輕便的藤牌,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作戰時負責執牌向前推進,其自身安全交由身後的狼筅手保護。狼筅手執狼筅位於牌手身後,狼筅其械形體重滯,械首尖銳如槍頭,械端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具有廣闊的防禦面積。附枝最長60厘米,最短25厘米,桿長5米。頭與桿均為鐵製成。狼筅重7斤,均為力大之人所使用。面對使用狼筅和盾牌的明軍,持倭刀的倭寇很難攻入這些重型武器防禦範圍。接著是四名手執超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在盾牌與狼筅的保護下,使用長達近6米的超長槍手可以放心對敵進行攻擊。最後的是左右兩位鏜鈀手,他們使用鏜鈀這種帶有橫枝的短兵,用於對長槍手的身側進行保護。在這樣的兵力配置中,長矛手可以將自身安全交由盾牌、狼筅和鏜鈀手保護,不用分心自身防禦而可以放手殺敵,對倭寇刺出致命一擊。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其變為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因此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同時,這種小型戰陣又有效的符合浙江等沿海地區水網密集的地形特點,鴛鴦小隊即便是在泥濘的水稻田梗上也可以展開陣型。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自鴛鴦陣成,戚繼光率領他的三千戚家軍取得了百戰百勝的曠世戰績,其每次戰鬥的傷亡交換比例令人恐怖: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被燒、炸死而未能割首的倭寇數目不詳,戚家軍僅損失3人。

白水洋戰鬥:全殲2000多名倭寇〔包括幾百脅從〕,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戚家軍犧牲3人。

長沙之戰:消滅倭寇3000名,解救百姓1200多人。

福建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解救百姓800多人.犧牲戚家軍13人。

仙游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解救百姓3000多人,戚家軍犧牲童子明等24人。

倭寇屠戮者 —超長矛在抗倭戰爭中的應用

諸多戰績不一一列舉,俗話都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戚家軍卻以自身極低的傷亡對倭寇獲取了完全不成比例的殺傷,創造了古代軍事史的一個奇蹟。隨著戚繼光等明軍將領及沿海軍民的努力,東南沿海的倭寇之患被逐漸平息。但是長槍這種抗倭利器卻並未消亡,它還將在更多更大的戰場上繼續以」兵之王者」的地位橫掃四方。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李夢陽原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鑄劍師沈師傅的私人微信號:LQLSSFA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作者寫於2016-04-1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總是如此疲倦?
男人眼中的美女什麼樣的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