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當世界又老又窮》探討如何面對全球老齡化大衝擊

《當世界又老又窮》探討如何面對全球老齡化大衝擊

原標題:《當世界又老又窮》探討如何面對全球老齡化大衝擊


  人民網北京9月26日電 《當世界又老又窮:全球老齡化大衝擊》作為「新知文庫」叢書中重要的一員,於2018年4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暢銷書作家泰德·菲什曼(Ted Fishman)在書中與讀者探討遍及全球的老齡化社會案例並分享自己的解決建議,為我們必將面對的未來提供一種新的思考。


書中,菲什曼與讀者分享了具有代表性的、關於全球老齡化生動而翔實的故事,由此呈現出世界範圍內老齡化社會的面貌與未來,涉及的話題包括社保、醫療、住房、隔代養育、啃老等,勾勒出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未來圖景。菲什曼指出,老齡化正以極快的速度席捲全球,預計到2030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0億人。這是人類歷史上頭一遭,50歲以上人口的數量超過了17歲以下人口。同時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與大眾持有的對老齡化的消極觀點不同,菲什曼首先以積極的視角肯定了老齡化,認為全球老齡化是人類最大的成就,我們不可能做出任何交換來反轉這個過程。在20世紀之前,最常見的死因是傳染病、暴力和分娩。五分之一的孩子活不過周歲,再有五分之一的活不過五歲。老齡化是公共衛生和現代醫學取得極大進步的成就。然而,全球人口的迅速老齡化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正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現象,它才會引人恐慌。全球性的老齡化在我們尚未做好準備時,已掀起了多輪挑戰。伴隨挑戰而來的是國家、產業、社會、家庭之間的激烈競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想將老齡化帶來的負擔轉移到別人那裡。


當越來越少的年輕人必須供養眾多的老年人時,將會出現怎樣的景象?人口變遷將如何創造或消滅整個產業,該如何準備或應對?當80、90後的獨生子女開始擔負起供養老人的任務,當現代化程度不斷加速,家庭規模越來越小,中國式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維繫,該怎樣破解養老難題?


作者指出,一個國家老齡化的速度越快,對跨國的商品,人力和工作的需求就越迫切。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越來越傾向於在世界其他地區找到低薪的年輕人。比如日本的父母對孩子選擇讀工科會感到猶豫,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印度和巴西的工程師起薪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是像法律和醫學這樣的專業就比較不容易受到產業外移的影響。中國是世界老齡化版圖上廣受關注的國家,為老齡化的世界供應了全世界都渴望的年輕工人與消費者。同時中國也是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估計到了2050年,每三名中國人就有一人超過60歲。中國的特別性在於,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轉變特別快速。


改革開放以後,雖然中國家庭的規模也在持續縮小,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隨著老齡化的進程和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中國人對家庭的依賴增強了。隔代養育如今在中美兩國都很常見,菲什曼認為這也是老齡化社會的特徵之一。原因是如今的女性需要回到她們的工作崗位,並且她們的工作比父母一輩收益更高。因此,為使家庭的生產力最大化,日常養育孩子的工作自然就交到祖父母手中。好在和過去的老人相比,如今的祖父母在晚年更有活力。在隔代養育發展起來的過程中,似乎人們都傾向於認為它來源於各自的文化傳統。其實在19世紀之前,人壽命短,大多數人在做上祖父母之前就過世了。所以更有可能的傳統其實是,孫輩需要照顧更虛弱的祖父母。菲什曼認為這是個好現象,它體現了家庭的可塑性。

國家的前景、文化與人際關係、代際關係因老齡化而發生變化,我們的命運取決於我們如何應對這些前所未有的轉變。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深入,這些問題必將引起更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青年當立志 為國作棟樑
獲刑24年後朴槿惠又吃新官司!被判8年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