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手不扶碗窮一世, 抖腿聳肩霉三代? 你知道為什麼嗎?

手不扶碗窮一世, 抖腿聳肩霉三代? 你知道為什麼嗎?


命由心造


福自我求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老話有理。相由心生,看相識人,由表及裡,相定乾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 「抖腿聳肩霉三代,手不扶碗窮一生」,這句話可信嗎? 相信不少人肯定覺得這是迷信,沒有科學依據,那為什麼有不少人說過這樣的話呢?你知道為什麼嗎? 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霉三代?你知道為什麼嗎? 







南懷瑾先生曾說:腿不要抖,這個動作的習氣要戒掉,不戒掉會倒霉,運氣不佳。

一個人千萬不要抖腿,坐在那裡兩腿這樣抖動,有錢則錢抖光,有人則人抖光,家破人亡。如果出家師父,則茅棚都會抖掉。






大師之言,往往有深意,普通人很難窺視其中的奧秘。民間則言:「男抖窮,女抖賤。」一個人老是聳肩、抖腿,就男人來說不可是事業有成,女人可能輕浮、下賤。







中國是禮儀之邦,舉止文明體現的是文明舉止。舉止從容優雅,讓人感到潛在的修養。而懶散懈怠、矯柔造作、輕浮粗魯,則是一個缺乏教養的表現。由表及裡,一個缺少教養的人,是很難談得不上事業。 




《弟子規》云:「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大凡有教養的人,都自然而然地以儀態展示教養。儀態是人的姿態、舉止和風度,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率直而不魯莽,活潑而不輕佻。即便蹲著也會呈現優雅,不要有彎腰、臀部向後撅起的動作,切忌兩腿叉開露出內裝,淪為他人的笑談。



 「民以食為天」,吃飯其實也是天大的事。日本人、韓國人吃飯時,常常脫鞋進屋,這其實是古代中原民族的禮儀。所謂登堂入室,就是要脫掉鞋子,脫掉襪子(足衣)。春秋時衛國大夫褚師聲子與國君到齊國避難,吃飯時褚師聲子脫了鞋子沒有脫襪子,衛出公露出不悅。褚師聲子解釋說:我的腳有病,脫掉足衣不好。衛出公非常生氣,要把他的腳砍掉,因為這種行為有違禮法。







禮法在一個人的心目中,最高境界就是體現為禁忌。中國古代,古人吃飯時使用筷子,就有十餘種禁忌。如果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裡,嘴嘬發出聲響,就叫「品箸留聲」;如果用筷子敲擊盤碗,則被視為是罵天,就叫「擊盞敲盅」;如果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便是嚴重失禮行為,就叫「落地驚神」,等等。 




古人吃飯時,要求右手把筷子拿穩,左手把碗扶好,嘴伸到碗邊吃飯——以食就口,不以口就食。「手不扶碗窮一生」,就是對違反者的一種警告。




 古代皇族吃飯,規矩也是有的。滿桌珍饈,高大上就不用說了。清順治皇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狀》載: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癖嗜奢侈」,「嘗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怫然不悅」,最終被廢。這位皇后缺少敬畏,只懂得「奢侈」,把規矩理解成排場,其實也是缺少教養的表現,對她自己與皇族都是不利的。



 皇族吃飯的奢侈,不單純是待遇,主要是還有安全的考慮,也就是不讓外人看出隱私或愛好。《資治通鑒·晉紀八》載:漢惠帝司馬衷,「食餅中毒,庚午,崩於顯陽殿。」皇帝被成功謀殺,是因為他愛吃什麼別人知道,否則,所有的食物都下毒,操作起來就難多了。




 「廣廈萬間,夜眠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三餐。」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平時的食宿並不存在太多的安全問題,為什麼要把自己當作皇帝,帝王一樣地講究呢?有所敬畏,不為所欲為,這才是人生的一道底線。大師的警言,民間的俗語,無論哪一種說法,其本質就是要人有所敬畏,守住人生的底線。





- END -










點擊收聽 :改變命運的經典










  • 改變命運的經典 | 了凡四訓有聲書-改過之法之一!



  • 連載篇 | 了凡四訓有聲書-改過之法之二!



  • 連載篇 |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之一!



  • 連載篇 | 了凡四訓有聲書-積善之方之二!



  • 連載篇 | 了凡四訓有聲書-積善之方之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了凡四訓 的精彩文章:

8歲雙胞胎姐妹溺亡!別再讓手機「殺」死孩子!
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TAG:了凡四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