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餐企Logo不怕丑,怕的是讓人過目就忘!

餐企Logo不怕丑,怕的是讓人過目就忘!

原標題:餐企Logo不怕丑,怕的是讓人過目就忘!


點擊圖片報名活動


對任何企業來說,Logo最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有用。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很多餐飲從業者對仍然沒有對Logo形成一種正確的認知。比如一般Logo的設計流程都是由設計師通過自身的專業技能,根據餐飲老闆的模糊需求設計出初步的Logo樣式, 再在老闆看過初稿後,根據其想法與喜好進行修改。


改個十稿八稿的,最終老闆得到了現階段他覺得最好看的一款Logo,雙方皆大歡喜。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設計出來的Logo,雖然在餐企老闆眼中達標了,但在消費者眼中卻沒有記憶點,依舊過目即忘。而且也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的品牌聯想,因為這個Logo的深奧內涵,往往只有企業內部的人懂,其他人卻是摸不著頭腦。



如何避免這種尷尬的情況發生?


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基模,即利用別人腦海裡面已經存在的概念,去圈定Logo的方向。


比如2006年肯德基將原始Logo上,穿西裝的山德士上校換成了穿圍裙的形象,就是因為圍裙和餐飲的關係在人們腦海中有一個成熟的聯想,加上老爺子和藹可親的笑容,消費者很容易對肯德基產生一個共同的認知。



▲ 肯德基新舊logo對比


這樣一來,不僅大家都可以一目了然,不必廢過多的口水解釋,在傳播上也可以降低成本。


而且圍繞基模設計出來的Logo往往擁有更強的記憶功能、更方便的二次傳播功能以及更優質的詮釋功能。


更強的記憶功能

Logo除了對產品本質進行區分外,第一層也是最簡單的功能就是記憶功能——讓消費者記住你。


在這一點上就把很多精美複雜的Logo給淘汰了,甚至有時候在一群人眼裡感覺記憶簡單的Logo,但是,在另外一群人眼裡也很難記憶。


在中國,很多餐飲企業喜歡選擇將店名等中文作為品牌Logo,海底撈、西貝莜麵村等都大牌都不能免俗。


這種Logo在中國人看來司空見慣,但要是放在特定的場景下,其最大的優勢就有可能變成劣勢。


比如這屆世界盃的現場品牌廣告,如何在有限的鏡頭下讓全世界記住你,對企業的Logo來說考驗極大。


像萬達、蒙牛等這些中文標字的Logo品牌廣告,目測廣告資源起碼浪費50%以上。



▲ 世界盃上的萬達廣告


因為中文字在外國人眼中看上去就像一個個相似的方塊畫,識別起來都困難,更別提迅速記憶併產生理解了。


許多國際品牌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早在1995年,Nike就去掉了Logo中的文字元素,原本的「Just Do It」不再出現;


▲ Nike標誌演化過程


星巴克在 2011 年的新Logo中也正式去掉了「Starbucks Coffee」字樣,時任行政總裁霍華德·舒爾茨為此釋義:「我們正在做的,是讓Starbucks 突破固有圈子,超越咖啡領域。」



▲ 星巴克logo演化過程


現如今,無字Logo已經成為世界潮流,畢竟視覺的意向總是比語言更加容易理解。


對於圖形的理解,沒有國界和文化差別的限制,溢於言表且充滿力量。


同時,在互聯網佔據生活的今日,文字和口號顯得太過冗長,簡約的才更能令人一眼就記住。


二次傳播功能


利用熟悉事物的基模設計Logo不僅可以降低人們的記憶成本,還可以降低人們的二次傳播成本。

就拿麥當勞的例子說吧,假設,你在路上吃著一根冰淇淋,路上遇到一老人帶著一小孩,小孩對你說,叔叔,你冰淇淋那裡買的呀?


在對方老人和小孩識字不多的情況下,你是該如何精準的跟他們表達呢?很顯然,直接說麥當勞的門頭標誌上面是一個金色的拱門,看到這個標誌就是那一家在賣了。


這下老人和小孩子也會一下子就理解了,因為在他們腦海里已經存在這樣的事物基模了,出錯的概率就會極低。


但是,如果是複雜的Logo,不僅表述的人困難,而且聽的人也會混亂,當雙方都不能精準的表達和接受時,那麼出錯的概率就會極大,後果就會很尷尬。



▲ 國外麥當勞往往將logo放在顯眼處,方便消費者辨認


詮釋功能


利用基模設計Logo來詮釋品牌的內涵,可以做到讓人一目了然,並對品牌進行正確的聯想,但是,前提條件是基模必須跟品牌擁有以下三種聯繫。


①與產品相似


當你需要跟別人解釋一個複雜的概念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他已經存在的熟悉概念,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找到跟新事物相似的熟悉事物基模。

前段時間大火的《我不是葯神》上映之初,很多人還不太了解電影的性質,看到徐崢還以為是無厘頭喜劇片。


於是網上有人就將其比作中國版《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有了後者的帶入與類比,人們很容易迅速理解到影片的風格與形式。


而在Logo上也可以借用相似的熟悉事物基模跟品牌進行聯繫,比如在成都大龍燚火鍋的Logo中,「燚」字其實是偏生僻的,但四個鮮紅的「火」字總是能讓消費者產生熱辣滾燙的聯想。


而logo圖案則既像是龍頭又像是一團升騰的火焰,對應名稱中的「燚」。


這樣一來,不僅消費者能夠迅速理解到其中的含義,而且這個複雜又形象的字還會給他們留下更深的印象,讓消費者想忘都忘不掉。



▲ 大龍燚logo


②與產品相關


與之相關,是一種指示性,暗示著他們倆擁有共用的屬性。比如,消費者看到圖標A,就會推測出B產品的相關結論。


通常,在Logo上只需要找到跟產品擁有共同屬性的熟悉事物進行品牌聯繫就可以了。

就像是人們一看到奶牛都會聯想到牛奶,利用這個熟悉的基模設計Logo,不僅可以降低人們的記憶和傳播成本,還可以指示人們不自覺的進行聯想,即產品和Logo的形象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屬性,那就是牛奶。


③習慣性聯繫


很多Logo會採用比較抽象的圖形,但就像上文所說,Logo的深層含義往往只有企業內部人員了解,無法讓消費者一眼就明白。


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通過圖形或文字,讓消費者產生習慣性的聯想;再跟品牌進行比較聯繫,從而將抽象複雜的概念以大家熟悉的方式表現出來,以引導人們進行正確的品牌聯想。


比如去年海底撈將使用了近23年的Logo換成了一個更加抽象的「Hi」。



▲ 海底撈新舊logo對比


Logo利用了人們熟悉的問候單詞作為基模,免去了人們再次記憶編碼的過程。


而「Hi」和「海」同音,再加上「Hi」在消費者看來,是一種「親切、友好」的象徵,通過嫁接這個象徵的意義到品牌的Logo上,可以讓人直接聯想到這是一家有著優質服務、對人友好的餐飲企業。


參某說

Logo是每個企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看似簡單,所以很多人都不會過於深入地去了解。


但是往往越簡單的東西,其中隱含的影響力就越大,越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雕琢。


從而達到以標誌識公司的境界,通過簡單的圖標就可以實現精準表達,記憶並傳播,一圖勝過千言萬語。


你覺得什麼樣的logo才是好logo?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餐飲人必讀


輯:兩隻魚 | 統籌:鶴九

【原創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餐飲界mp 的精彩文章:

引領飲品潮流,看鹿野茶事如何演繹都市中的山野靈魂?| 案例

TAG:餐飲界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