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李可:中醫和西醫可以互補,但絕對不能結合!

李可:中醫和西醫可以互補,但絕對不能結合!





李可簡介:老中醫李可,男,漢族,山西靈石人,生於1930年,畢業於西北藝專文學部。逆境學醫,經全省統考獲中醫大專學歷。曾任靈石縣中醫院院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山西分會會員。




《中醫藥研究》特邀編委,香港《中華醫藥報》醫事顧問,全國民間醫藥學術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特約研究員。致力於中醫臨床與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學說。擅長融寒溫於一爐,以重劑救治重危急症。自創方劑28首,對各科疑難雜症有獨到的救治經驗,是山西中醫界獨具特色的臨床家之一。






田原:關於經絡的問題您研究的多嗎?




李可:經絡問題很少研究。因為傷寒的六經辨證和經絡有絕大關係。傷寒的六經實際上就是十二經的一個簡化。現在也有研究

《傷寒論》

的人,他們認為六經就是六個證候群。




這是在純粹的胡說八道,因為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

當時張仲景寫《傷寒雜病論》的時候啊,他所遵從的那些個基本觀點他在書裡面都講到了。所以這絕對不是現在理解的《傷寒論》,就只是乾巴巴剩下這麼幾個方子,這幾個方子可以治什麼病



為什麼能治?他鬧不清楚。研究這個《傷寒論》,如果離開六經,離開臟腑之間的這個關係,那麼你就研究不通。彭子益對於《傷寒論》的認識啊,那是古往今來最高的一個,你從他那個路子,你不僅可以入門,還可以登堂入室。但是他的觀點很多人都不接受。




田原:為什麼不接受?




李可:因為他們做中西醫結合研究已經形成一個體系了。你就比如說在這個民國時期,那些搞中西醫結合很著名的人……比如說現代版本的《傷寒論》最早就是陸淵雷著作的。




陸淵雷對《傷寒論》的認識太皮毛了,言不及義啊,他所講的就是中醫怎麼樣與現代醫學的基礎理論、生理學的觀點、病理學的觀點套在一塊兒。這哪有那麼容易啊?你研究中醫,可以拿西方的東西作對比,但是你要把它們融合在一塊那完全不可能。




 


田 原:那會兒,您談到中西醫結合似乎有微詞……中醫現代化的戰略裡面,常說的就是「中西醫結合」,您覺得中西醫結合得了嗎?




李 可:

中西醫不能結合,可以互補。中醫辦不到的,可以請西醫幫忙,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中醫大部分都可以解決。




你說我們國家單單是有記載的歷史就有五千年了,而西醫進入中國才不到兩百年,它們沒來之前那幾千年中華民族怎麼樣活過來的?(笑)歷史上有好多次大型瘟疫啊,有好多小國家都被亡國滅種了!我們中華民族十幾億人口是怎麼樣延續到現在的?這些主要是中醫的功勞。




田原:現在中西醫結合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所以結合的花樣兒越來越多了。比如中西醫治療方法的結合、中西藥一起開的結合,還有的人提出了中西醫理論的結合。




李可:那是胡說八道。中醫和西醫可以互補,但絕對不能結合,因為

中醫、西醫是兩種體系。一個是東方醫學,以古代文化、哲學為基礎;一個是西方醫學,以現代的機械唯物論為基礎,只能看到具體的某一點。




從西醫上看一個細胞可以分成幾百萬個去研究,只是研究那個微觀的東西,但是微觀 與整體之間有什麼關係他不管。西方醫學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這個很大的弊病了。



田 原:現在中醫在國外非常火,那是一種真正的反思後的熱情。比如日本,韓國、美國,他們對中醫的研究比咱們還要認真。




李可:日本醒悟得早啊,否則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就把中醫取締了,哪裡還有現在的漢方。我們解放初期的時候,也是認為中醫是封建醫學,中醫不科學,中醫如果要存在那就必須科學化、現代化……這其實是一種很巧妙的消滅中醫的方法。(笑)






田原:可是中醫沒被消滅掉,總在春風吹又生。(笑)




李可:啊,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田原:您怎麼說差不多了呢,談談您的理由?(笑)




李可:理由就是全國的中醫全盤西化,這就是最明顯的現狀。




田 原:但是還有您這樣的中醫人在堅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醫的根在,就還能保住中醫!




李 可:民間可能還有堅持中醫的人。但是就是從這個正規大學裡面,系統培養出來的一代人,我就不敢期待嘍。因為現在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模式來辦中醫學校啊,理論和臨床都分開——講課的是教授,哇啦哇啦,講就行了,你給他個病人他也不會看;臨床呢,又是另外一套。雖然西醫是這樣教育的很成功,但是中醫用這個方法那絕對失敗!

 


田 原:您現在帶了多少學生?




李可:現在能夠獨當一面的,有這麼三五個。




田原:這三五個學生都在哪兒?




李可:山東有一個,在中醫藥大學;廣東有幾位;廣西有一兩位。




田原:您擔心他們會受到客觀環境的一些制約嗎?




李可:

讓他們自己去奮鬥,扎紮實實做自己的工作。

在山東的那個學生把他這幾年看的各種病的病例,都做了系統的總結。統計現代醫學認為不治之症的病例,我們中醫治療好了多少,治療結果都有西醫的診斷,有西醫的最後鑒別,他肯定沒話說啊。




田原:得到了您的真傳的學生們,除了出診還再帶學生嗎?




李可:他們呢,就是在他們所在的那個省市,辦一些研究機構,招一批學生,或者不固定地開班授課,用這個方法來往下傳。我很擔憂的是沒人繼承,只要是誠心誠意學習中醫的,我都會帶一段時間。但是堅持學下來的人很少,他們顧慮太多。比如西醫出事故不是大事,中醫出事故就是大事了。所以他們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田原:您身邊有多少學生跟您出診?




李可:沒有。我最近很少看病。




田原:我曾採訪過一位滿醫,他有門絕技,針特別長,最長的一尺多,扎在身上是要扎透的,甚至能扎眼球和一些禁忌穴位。這門絕技幾乎快失傳了。他找學生三個條件:1、膽識,2、悟性,3、韌勁。看著很簡單,其實很難做到,像您說的很少有人難以堅持到最後。




李 可:

學中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沒有信心不行。

當醫生要發大誓願,學醫不是為了去賺錢,你不能考慮自己,只是想著怎麼把病治好。有了這點,膽識自然就有了,附子就敢用了。

膽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田原:但是畢業以後是要進醫院的,進了醫院,就有很多無形的束縛……




李可:

如果沒有冒險精神,就很難成功。

我去救病人,也有朋友說你是個二百五,去救病人,也沒有紅包,萬一死了,他要敲詐你。(笑)而我當時只是想怎麼把病人救活,不會去想別的。在病人生命都要沒了的情況,醫生一心想著趕快救他,就算沒成功,病人也是能夠理解的,農村的百姓非常淳樸。




---轉載於《田原訪中醫》

 


中醫大家李可的五十餘年臨床經驗談






西方醫學的致命局限


 


西方醫學界曾提出了威脅人類生命的十大醫學難題,他們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沒有成功,基本失敗了。現在由中國的中醫來做這份答卷。


 


西醫為什麼失敗?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認識論。他們的手段十分先進,是由現代尖端科學武裝起來的,對局部疾病的認識,精確到分子水平。但他們卻忘記了活生生的人,忘記了一切疾病只是整體失調的局部表現。「只見局部,不見整體。」正是這八個字,把西方醫學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承認「中醫學是區別於現代醫學的東方的系統的醫學體系。」


 


古中醫傳承生生不息




 


什麼是古中醫?和西方醫學的分水嶺何在?答案是認識上的差異。


 


古中醫認識人與宇宙的立足點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體觀」。世界是一個大宇宙,人身是一個小宇宙。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氣所生,並與天地大氣在千變萬化中和諧一致。


 


這是中華文化第一經典《易經》的觀點。醫學領域,先賢以易道論醫,產生了《內經》,東漢張仲景集易醫之大成,作《傷寒雜病論》。


 


至此,奠定了古中醫學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與完備的臨床實施要則,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論與臨床完整結合的經典,較之現代西醫早了一千六百年。


 


我遵循這條古中醫學的路子,實踐探索52年。深深體會:六經辨證的一整套理法方葯,可以囊括百病,從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傳染病,內傷雜病,以及現代罕見疾病譜中的奇難大症,都可以從中吸取智慧,找到解決的辦法。


 


由於古中醫學的傳承在一千八百年間發生多次的斷層,因而這份寶貴的遺產,連同古中醫傳統,瀕臨滅絕境地。

怎樣使我們的國魂與醫魂歸來,只有學習《傷寒論》等經典


 


鑒別古中今醫家之是非,逐漸走出誤區與迷陣,回歸經典——從兩千年之前,從頭學起。




李可五十餘年臨床心悟精華

 


1、

凡病皆本氣自病

。本氣,即人體與生俱來的先天腎氣(元氣、元陽)與後天胃氣(中氣)構成的渾元一氣。為人生命之兩本,兩本飄搖,危若壘卵。


 


2、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久病,難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氣,保得一分胃氣,便有一分生機,見病治病,不顧兩本,妄用苦寒攻伐,醫之罪也!胃氣一傷,非但不能運化飲食亦且不能運載藥力。凡治病,以顧護胃氣為第一要義!


 


3、

先天腎氣號稱命門之火

。五行圓運動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陽為釜底之火。故凡治脾胃病本葯不效,速溫養命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湯又是救胃氣,治百病之要方。五臟之傷,窮必及腎。生死關頭,救陽為急!存得一絲陽氣,便有一線生機。


 


4、

一部傷寒論,397法只是兩大法:保胃氣以救腎氣,救腎氣以保胃氣之法。113方只是兩方,理中湯與四逆湯。

太陽病條文最多。誤治最多,救誤之法最多。汗、吐、下誤用,所傷者胃氣(中氣),救誤即是救胃氣。胃氣一傷,升降乖亂,當升者反而下陷,當降者反而上逆,五行運動不圓。


 


救胃氣以復中軸,升降復常,四維得安,病癒。至少陰病階段,一點真陽將亡,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生死關頭,陽根將拔,破陰回陽,以挽生命。




學傷寒要由博返約。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樣「傷寒」之理路,只『表裡寒熱』四字。即可貫穿113方主,合之不過三方(中氣、營衛、臟腑)而已。否則被方縛住,(成為方的奴隸)我便不能用方矣!」


 


5、

傷寒六經,實是陰陽兩經。三陽統於陽明,三陰統於太陰,胃——脾——中氣之升降而已

。中氣者人之本氣也。萬病皆本氣自病。本氣強者,邪從熱化、實化,便是三陽病;本氣弱者,邪從虛化、寒化,便是三陰病。


 


醫者治病,助人體之本氣也。治之得法,陰症化陽,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內陷三陰,步入險境。故治病要密切觀察,注意轉機的出現,一見苗頭,便要判斷發展趨勢,及早為計。


 


還要牢記:陽明之燥熱(為標)永不敵太陰之寒濕。治標宜中病則止,不可過劑。大實症,一通便要停葯,否則陽明實證轉眼變為太陰虛證,中氣一傷,變生不測。若瀉脫中氣則頃刻轉化為少陰亡陽危候,多致不救。


 


6、

現代人類體質多虛,陽虛者十分之九,陰虛者百難見一

,六淫之中,風寒濕為害十之八九,實熱證百分之一二。地無分南北,國不論中外,全球如此,臨證萬萬不可大意。


 


7、

人身各部但凡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

。沉寒痼冷頑症,一切腫瘤皆此因。當知病之來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經絡、而臟腑,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層層積圧,深伏於三陰要害而成病,當遵《內經》:「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訓,以麻附細法,開門逐盜,扶正托透伏邪外出為上。


 


8、

「坎中一絲真陽為人生立命之本」

.一部傷寒論,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乾薑24方,附子34方,溫通陽氣之劑佔總方的百分之七十強。醫聖的著眼點、立足點,全在衛護元陽上下功夫。




好物推薦:補腎佳品—人蔘黃精膏(150g/瓶*2)198元





本文來源

:網路。

由中醫編輯整理。




領10元現金券再下單更划算

(滿100元可用)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訂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今日處暑,養生要點!
泰國皇室御用助眠神器,傳承兩千年古法秘方,每年造福6000萬失眠人士!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