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北大清華對照:兩位校長昨天對總理說了什麼?

北大清華對照:兩位校長昨天對總理說了什麼?

編者按:

2016年4月15日,總理李克強在一天當中分別訪問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當日下午,李克強還出席了在北京大學舉辦的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北大校長林建華和清華校長邱勇分別講話。

北大校長林建華在講話中強調,教育改革的關鍵需要釐清政府、社會公眾和大學的基本利益訴求。大學是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場所,必須要有獨立、兼容和自由的學術氛圍,才能實現政府和公眾的要求。他呼籲明確各方職責,釋放大學潛力。清華校長邱勇在發言中主要總結了清華在教學、科研以及學校人事管理方面的成績,稱清華已經全面啟動人事制度改革,並制定了教師跨院系兼職制度,從今年開始將建設若干直屬學校的實體性交叉科研平台,努力破除阻礙交叉的體制機制障礙。

北大清華對照:兩位校長昨天對總理說了什麼?

我們將林建華校長和邱勇校長的發言收錄如下。

● ● ●

北大清華對照:兩位校長昨天對總理說了什麼?

以下為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的講話稿:

《以問題為導向,探尋教育規律》

尊敬的李克強總理,各位領導,教育界同仁:

歡迎總理到北大視察工作!

改革開放至今三十多年,北大取得了不少成績,發生了巨大變化。剛才總理視察了學校的工作情況,成績不多介紹,下面我重點彙報北大發展的思考和想法。

一、面向未來的教育

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和進步取決於創新能力,教育是通向未來的橋樑。教育的目的是啟迪智慧。但未來教育不僅要「啟而求真」、「立德樹人」,還必須「知行合一」,培養學生髮現、創新、創造和改變的能力,才能真正推動人類進步。

我們現在的教育仍然以知識傳授為主,這必須改變。教育改革有兩方面任務。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只懂標準答案,要學會提問題;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批判精神。但這還不夠,我們培養的人不能只會坐而論道,還要能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事務,發現新的機遇,去創新去創造。

我們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教育模式,而要根據中國實際,走「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發展之路。

北大通識教育的核心是啟迪學生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意義。要通過對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鑒賞和理解、對近代中國與世界發展變化的思考和體悟,使學生真正能夠「懂自己、懂社會、懂中國、懂世界」,以天下為己任,樹立中國自信,擔當世界責任。北大專業教育要更加突出「以學生成長為本」的理念,打破傳統的、單純以院係為基礎的專業教育模式和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的教育方式,給予學生更多選擇,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北大的教育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探究未知、探索未來、啟迪智慧的旅程。

總理曾多次強調把創新創業融入到大學教育中。我們相信,這種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的模式,將會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體驗。不僅會促使學生深入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發現和發掘自身潛力,還會給予學生探索未來的專業起點,使他們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去創新、去創業、去造福社會。

二、遵循教育規律,破解發展瓶頸

教育是一個很複雜的體系,教育改革必須遵循規律。

從學校層面看,大學是高度依賴個人能力的學術機構,學校、院系、教師三方的利益訴求有共性,也有差異。對學校而言,人才培養決定長遠聲譽,是最核心的使命;對院系來講,在本學科領域的學術聲譽是第一位的;從教師角度看,個人學術發展是第一位的。大學的綜合改革就是要通過建立合理的資源調配機制,把院系的生存發展與人才培養緊密聯繫在一起,促使院系把人才培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激發教師熱情,使他們更加用心教學和學術,更加用心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從國家層面看,釐清政府、社會公眾和大學的基本利益訴求,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政府要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要求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學術和人才支撐;社會公眾要求教育公平,要求高質量的教育;大學是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場所,必須要有獨立、兼容和自由的學術氛圍,才能實現政府和公眾的要求。因此,應當明確各方職責,釋放大學潛力,實現教育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目標。

作為「一市兩校」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我們將按教育規律和北大實際,推進人才培養、人事體系、大學治理、科研管理和資源配置五個方面的綜合改革,為北大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尊敬的克強總理,再有兩年,北大將迎來120周年校慶。我們一定抓住機遇,守正創新,繼往開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雙一流」計劃、北京市高精尖中心計劃的支持下,把北大建設好,為國家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更多貢獻,為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做出更多貢獻。

謝謝!

● ● ●

北大清華對照:兩位校長昨天對總理說了什麼?

以下為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的發言:

《在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上的發言》

2014年10月31日,清華大學率先啟動綜合改革。學校把最難的人事制度改革作為綜合改革的突破口,2016年1月15日完成了所有單位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制定,3月10日38個院系人事制度改革全部完成啟動。學校通過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來帶動教育教學、科研體制機制及其它改革。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要「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清華大學在本科招生中堅持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社會公平、擴大中西部招生比例」為重要導向,通過落實自強計劃、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等措施向中西部地區及農村地區傾斜。清華於2011年就推出了單獨面向貧困地區的招生計劃。2015年,清華大學通過自強計劃和國家貧困專項錄取的學生已超過招生總數的10%。我們認為這是清華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是我們促進教育公平的主動選擇。

在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學校突出育人導向,要求教研系列教師至少40%的工作量用於課堂教學和班主任等學生培養工作;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教研系列助理教授可以獨立執導博士生,大幅提高青年教師入職時的科研啟動經費,提升青年教師的學術創新能力。在2014年啟動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明確提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改革學業評價體系,將百分制改為相對等級制;創立了跨院系交叉的技術創新創業輔修專業;啟動本科生培養方案重構工作,增加培養方案的柔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講話中強調,要「在戰略必爭領域前瞻部署,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大創新往往產生於交叉學科領域。為了推進學科交叉,我們成立了交叉學科學位工作委員會,制定了教師跨院系兼職制度,從今年開始還將建設若干直屬學校的實體性交叉科研平台,努力破除阻礙交叉的體制機制障礙。

全球開放、跨界合作是集聚創新資源、取得創新突破的重要途徑。2015年,我們與華盛頓大學、微軟公司合作在西雅圖建立了中國大學第一個在美辦學實體——全球創新學院,並攜手四川省與美國華盛頓大學、華盛頓州共同展開「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的「2+2」科研合作。

要做到總理所要求的前瞻部署,不僅要有科學的眼光,更要有長期執著的堅守。清華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對模塊式高溫氣冷堆進行前瞻性探索,經過30多年的努力,經歷實驗堆和工程商業示範堆的建設,解決了自主建造反應堆核燃料元件主氦風機、反應堆壓力容器等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下,目前正在建設世界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性的高溫氣冷堆商業示範核電站,是當前最先進的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使我國佔據了世界核能科技的制高點。上周4月7日,清華正式啟動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在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要超前部署一批面向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重大科技項目。

今天上午,總理到清華大學視察並與師生交流座談,對清華師生給予極大鼓舞。請總理放心,我們會按照中央部署,加快推進綜合改革,在2020年率先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北大清華對照:兩位校長昨天對總理說了什麼?

北大清華對照:兩位校長昨天對總理說了什麼?



北大清華對照:兩位校長昨天對總理說了什麼?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關注請加微信號:the-intellectual。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繫

作者寫於2016-04-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劇烈運動會導致近視者視網膜脫落嗎?
嘉慶帝遇刺是和珅餘黨所為還是白蓮教報復?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