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懂很多,但你會管理你的知識嗎?

你懂很多,但你會管理你的知識嗎?

我已經讀過了很多很多的書,是否就算是有知識了?

我是一個碩士(或者說博士),是否是有知識呢?

我硬碟上已經收藏了幾十個G的文章,我是不是算有知識呢?

……

也許吧,因為上面的描述都只說出了知識管理的某一個方面。首先,關於讀書這個定義非常的多元化,讀書是否就等於學習?你學習開車,教練在駕駛,你坐邊上貌似什麼也沒幹,但是否就是沒有學習?從理論上來說,你手裡拿本《金瓶梅》也算在讀書······

同樣的,你的學位只能片面代表你曾經在某一方面的知識水平,記得有一句話:「現在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能力持續學習的人」。你藏了海量的文章,如果你記不住,而且在需要的時候又不能有效地找到,那又有什麼用呢?

有時候,我們的知識只是一座孤島罷了。

排除那些單純為了興趣而求知的人,我想我們很多人還是抱著多少有點功利的想法,想通過學習達到某種目的,而無論你是出於何種動機,讀書都只是整個學習過程中最起始,甚至是最簡單的部分。我們的知識需要管理,否則我們學來的東西只是一座座孤島,並不能對我們有太大的改變。

你懂很多,但你會管理你的知識嗎?

一、學習知識

記得曾經對朋友說過自己一個比較偏激的論斷:「如果一談到讀書,一個人立馬就想到的是拿一本《基督山伯爵》開始讀,那就說明他是一個明顯的外行」,大家別誤會我的意思,我對文學作品並沒有偏見,實際上我也讀文學作品,我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們讀書應該先搞清楚方向,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如果以自己時間的有限去搏知識浩瀚的無限,那麼知識就真的是汗牛充棟。實際上,學習知識的第一步是確定自己的知識方向,如果不能確定自己學習的方向,那你學的再多再廣,也並沒有進行正向積累,你在任何領域都是新手,你學到的定西就都是常識,常識的東西怎麼能帶給你獨特的競爭力呢,現在的工作崗位是一個需要「專家」的時代。

你比別人強一點是沒用的,你需要比別人強很多。

但是這並不是說你的博文廣識沒有作用。其實一個良好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廣博的基礎知識,加上充分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知識。

另外,關於「書獃子」這個詞,以前經常被用在讀書人身上,而現在受教育的人越來越多,書獃子卻變少了。因為現在知識的開源渠道非常多元化,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有無數的機會可以糾錯,從而避免去犯那些「有知識,沒常識」的錯誤。因此,避免自己的知識結構過於單一,也很重要。(說通俗一點,如果單身,和異性打交道的常識你要知道吧,否則怎麼把自己優秀的基因傳遞出去呢···)

你懂很多,但你會管理你的知識嗎?

二、保存知識

雖然心理學上認為,人的長時記憶擁有無限的容量,但是人腦這個無限容量的「硬碟」並不是一個精巧的機器。

那麼我保存資料可以了嗎?很多時候不行,你轉到自己朋友圈,放硬碟的角落一放,心安理得的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了這些知識,實際上你幾乎不會去自己朋友圈找,有時候就算想找也不知道從何下手。

所以說,你應該在接觸到需要的資料之後,儘早地去「處理」它們。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們留存下來,不管是書、文章、視頻還是網頁,你可以使用一些軟體來完成(比如雲筆記)。把你需要的資料變成你可以檢索到的筆記,題目改成有利於提取的關鍵字,關鍵字之間用空格分開,比如「類別1 類別2  書名 推薦人」,總之一切有利於你找到它的詞語。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知識保存的有效方式。

三、知識共享

不在於你認識什麼人,在於什麼人認識你;不在於什麼人影響了你,在於你影響了什麼人。

知識共享還有幾個明顯的好處:

一來,你應該讓別人知道你知道。有些人覺得,自己還是不錯的,但為什麼別人就這麼不識貨呢?但是問題是,你憑啥說自己不錯?你應該把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展示出來,供大家來評判,否則敝帚自珍是沒有好處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在競爭環境中是需要展示自己的。

二來,有利於樹立個人品牌。有很多大牛會有不少的關注,而他們的回答或者說見解就打上了個人品牌的烙印,個人品牌的建立,有利於自己的持續發展。

四、知識使用

把才華應用於實踐當中。才能本身毫無用處,許多有才華的人一生碌碌無為,通常是因為他們把才華本身看作是一種結果。

——管理學大師 彼得·德魯克

有了知識,我們應該想辦法把它變現,否則就連用它裝b都是吃力的。你的知識藏在肚子里,賣不出去也沒人會買,只有把它轉化成服務或產品,才能實現它的價值,一般來說,知識的使用方式有以下三種:

1.個人知識與項目相結合,向第三方提供服務;(比如企業諮詢公司)

2.個人知識變成專利,向社會銷售專利服務;(高通公司的CDMA技術)

3.個人知識產品化,直接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最露骨的可以說是羅輯思維吧,它不是號稱知識型電商么)

另外,「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不是只有寫出來的東西才是知識。相反,如果你有機會和牛人貼身學習,或者有這樣的平台,你學到的東西才是真正獨一無二的隱性知識,寫出來的顯性知識人人都能學,而自己的隱性知識卻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這也不是說顯性知識不重要。

以前問過一個新入職的華為HR:「前輩,你認為什麼是你進入華為的關鍵因素?」,他分享了一段不錯的實習經歷,所謂「功夫在詩外」,可見一斑。

五、知識創造

知識創造其實並不難。

你在不斷接受輸入的過程中,知識並不是單獨存放的,新來的知識會和你舊有的知識雜交,於是便產生了新的想法,這就是新的知識。有人說過:「知識本來沒有分界,人們把它分開只是因為人類的無能」,可見知識本來就不是孤立的。

當然這取決於兩點,一是知識的學習,二是自己勤于思考。

之前看過兩部電影《海豚灣》和《十二怒漢》,它們其中都顯示了個人的力量,海豚灣的屠殺被一個環保人士終結,而環保組織多年的斡旋卻沒有用;一個案件因為一個人求真的堅持進行了重新梳理,結果避免了一場冤案。而這就和決策心理學上的「集體行為陷阱」有關聯(集體行為陷阱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表述,個人亂扔垃圾為個人帶來方便,而環境破壞的損失卻是大眾承擔,於是個體水平的漠不關心就可能造成環境的真正破壞),這樣,這三塊知識或者信息就掛在一起了。

知識要貫穿在個人整個生態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方能顯示其價值。



原文發表在微信公眾號:腦子有話講                 我們思考,原創,共享;講道理,講故事。

朋友們,搜索並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的內容和更好的閱讀體驗

推薦:《你的知識需要管理》-田志剛

作者寫於2016-04-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熒光海灘」是怎麼回事?
電動汽車電池壽命短?教你幾招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