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長期吃味精有害嗎?

長期吃味精有害嗎?

味精是廚房常用調料,長期吃味精有害嗎?很多家庭都喜歡炒菜的時候加味精,那麼長期吃味精有害嗎?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味精的主要成份和作用

「深扒,味精君!」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鈉水解為谷氨酸,而谷氨酸有鮮味,這就是味精之所以能提鮮的原因。

長期吃味精有害嗎?

谷氨酸鈉存在於葡萄、番茄這些水果中,水解後的谷氨酸也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生活中很多動植物蛋白質食物中都含有谷氨酸,比如牛奶、雞蛋、豬肉等等。

所以味精當然可以吃,味精對人體健康是有一定益處的。現在,國際糧農與衛生組織已將味精列為推薦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味精的安全性

針對味精安全性的研究很多,但並沒有發現過它能產生危害,特別是1999年中國發酵工業協會委託中國中醫研究院對味精進行了大鼠毒品實驗,分別用人類用量的100倍、50倍、25倍,發現沒有任何不良反應,這個實驗結論充分表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那麼在中式的日式的這樣的高溫烹飪下,味精會不會安全?國際食品添加劑委員會,第十九屆委員會議總結20年的科學研究結論,在1988年前後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使用谷氨酸鈉(俗稱味精)是完全安全可靠的。

針對網上一些文章信息說吃味精掉頭髮、過敏性鼻炎、皮膚病、甚至高血壓等。其實在我們吃的食物中幾乎都含有谷氨酸鈉,都有谷氨酸和呈味的氨基酸,如果確確實實存在這樣的過敏人群的話,那他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吃不了。所以,不管味精、雞精,造成過敏的可能性或風險幾乎是不存在的。

長期吃味精有害嗎?


味精雖無害,但是要注意使用方法:

雖然味精的危害沒有那麼危言聳聽,不過,營養學講究均衡,任何食物都過猶不及,應該適量!

1、味精添加應適量,每道菜添加的味精不應超過0.5克,每人每日攝入量不超過6克。

2、味精最好在每道菜出鍋時再加入。我國人的做菜時間較長,較長時間的高溫加熱導致味精產生苦澀感;同時由於味精在超過120攝氏度時會焦化,生成致癌物質焦化谷氨酸鈉。當菜肴快出鍋時,溫度降至70攝氏度~90攝氏度,恰好是味精溶解的最佳溫度,鮮味也最濃。但是如果菜肴需要勾芡,味精添加應在勾芡之前,所以,勾芡的菜肴最好不要添加味精。
3、低溫使用味精時應先用溫水化開。因為味精在低溫下不易溶解,所以製作涼拌菜不能直接加入味精,且此時粉狀味精比晶狀味精容易化開和攪拌。和餡也是同樣道理,但是餡料做成包子、餃子後,經長時間高溫煎、炸、蒸、煮,也會導致味精變性,所以餡料最好不要加入味精。

4、強調原味、鮮味較強以及甜味的菜肴和食物中不宜添加味精。在製作美食時如果要突出原汁原味,或者像製作蘑菇、香菇、雞、牛肉以及雞蛋等食物時,這些材料本身就含有大量如味精成分樣的物質——谷氨酸、甘氨酸等,所以不用再添加味精。

5、味精不宜添加於鹼性較強的菜肴中。由於味精能與強鹼反應,生成具有不良氣味的谷氨酸二鈉,從而使味精失去了原有的提鮮作用。所以,在製作鹼性較強的菜肴如海帶、魷魚、海參、蝦仁等時,注意不要添加味精,以免喪失鮮味或者影響口感。
6、味精也不宜用於酸性食物中。因為味精不溶於酸性溶液,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因而做醋溜、糖醋等菜肴時不宜添加味精。

長期吃味精有害嗎?

特殊人群避免味精
1、哺乳期婦女和嬰幼兒最好不用味精,因為味精中的谷氨酸能與血液中的鋅結合,降低鋅在血液中的濃度。谷氨酸通過乳汁或湯進入嬰兒體內,生成不易吸收的谷氨酸鋅排出體外,導致嬰兒缺鋅,輕則厭食,味覺差,繼而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肺炎、肝炎等感染性疾病;重則導致智能低下、生長發育障礙、貧血、肝脾腫大、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徵發育不全。
2、味精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鈉,過多使用味精會使人產生口渴感,而60歲以上老人對鈉的攝入比較敏感,所以,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壓、腎病、代謝綜合征等疾病的病人應少吃或不吃味精。

長期吃味精有害嗎?

作者寫於2016-04-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21世紀的科幻戰艦長啥樣?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