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那些從不擔心失業的人,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那些從不擔心失業的人,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最近,關於「失業」的焦慮文又在網上開始躥紅。



「5年內,90%的人都要失業」,「未來10年,你將找不到工作「,類似的論斷總能刷新我們的眼球。我不喜歡販賣焦慮,但對這個話題也有一些看法。今天就來談談,我們可以如何避免「被」失業。




全文3400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篇幅有點長,但就像我過去的乾貨文一樣,讀完你一定不會後悔。




下面進入正文。





  • 成為那13.5%的人




美國學者埃弗雷特·羅傑斯在《創新的傳播》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創新擴散曲線」模型,即:




任何一個新穎的觀點、理論或事物,被市場所接受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被描繪成如下的曲線圖,從左至右擴散。








上圖中,有能力創新的人大概只佔總體的2.5%;



能夠馬上接受創新理念並付諸實踐的人,有13.5%;




知曉並理解創新理念的人有34%;




等到創新理念完全成熟了才開始使用的人,也差不多有34%;



根本還不知道的人,只有16%。




這張圖被國內各大科技企業廣泛運用在新品發布會上,用來標榜自己就是那2.5%的創新者。




然而,我今天要說的並不是科技創新。




實際上,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個人職場發展上。




無論你在哪個行業,想要不被淘汰,那麼至少要讓自己的知識技能處於行業中「13.5%」的早期採用者水平。




最差的情況,也要變成那「34%」的早期大眾,千萬不要讓自己落在擴散曲線的右邊。在那裡的人是一定會被淘汰的。




拿我最熟悉的廣告行業來舉例,這次說得深入一點。



這個行業近10年都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公司和諮詢公司的入侵讓整個行業的利益分配開始重新洗牌。




許多往昔風光無限的傳統廣告公司不斷丟失客戶,大批從業十幾二十年的人紛紛下崗。






核心問題出在哪裡呢?




廣告創意的產出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過去,廣告創意都由那些傳統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們坐在會議室里拍腦袋來想的。




可現在隨著淘寶,微信,支付寶們的興起,95後年輕消費者的興起,網紅經濟的興起,人工智慧大數據的興起,整個市場的內容生產模式都發生了變化。




廣告公司不再是唯一的創意內容生產者,更多來自其他領域的厲害角色開始搶他們的飯碗。




伴隨著這一變化,後面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始凸顯。大數據分析,媒介效果監測,社交碎片化內容,電商渠道運營……眾多新的挑戰撲面而來,許多廣告公司開始無暇應對。




而那些知識技能跟不上時代變化的人,自然就被淘汰了。




如果套用前面的「創新擴散曲線」來看,這個行業的創新者,就是那些發明了新的概念和技術,能解決這個行業痛點的人。




例如,程序化購買技術的發明,就解決了「究竟哪一半廣告費是被浪費掉的」這一世紀性難題;

早期採用者,是洞察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並開始付諸實踐的人。




例如,那些洞察到網紅經濟的爆髮式增長,開始提前布局自媒體聯盟的廣告公司們;

而早期大眾,是那些蠢蠢欲動的觀望者。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什麼,只等一個好的時機就切入進去。




例如,那些順勢而為的、大膽的品牌商們。




至於剩下的晚期大眾和落伍者,不提也罷。




講了這麼多,啟示在哪裡?




你所在的行業一定也存在這樣的「創新擴散曲線」。去找到它,並想想自己目前處於哪個階段。不奢求做最前端的創新者,但至少不要成為落伍者。




想要不失業,就讓自己的知識技能始終位於行業前列。




那麼還有哪些避免「被」失業的秘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科學撩漢:我是如何運用增長黑客思維找到真愛的?
不想上班的101個理由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