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要讓政府花錢有效果

社論:要讓政府花錢有效果

隨著財政預算規模的日益壯大以及民眾對公共服務質量需求不斷提高,特別是當前減稅降費推進和宏觀經濟放緩令財政收入增速承壓的背景下,讓政府花錢有效果,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課題。

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公布,旨在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關鍵點和突破口,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力爭用3至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預算即政府部門有計劃地集中和分配資金,調節社會經濟生活主要的財政手段和財政機制。政府各項預算收支的合理性、效率和效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預算績效也是世界通行的用于衡量政府績效的主要指標。

事實上,早在2003年,中央和不少地方政府就開始在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對規範各級財政支出、提高支出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由於制度不完善及績效理念缺乏,現行預算績效管理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包括預算收支中績效理念尚未牢固樹立,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重投入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意識;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不足,尚未覆蓋所有財政資金、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一些領域財政資金低效無效、閑置沉澱、損失浪費的問題較為突出,剋扣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的問題時有發生等。

因此,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關鍵點和突破口,化解政府預算收支中存在的不合理、低效、無效問題,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務供給和質量,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迫在眉睫。且這種迫切性還體現在近年政府預算收支規模的不斷擴大及民眾對公共服務的關注提升,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四本預算收入合計超29萬億元,支出合計超31.5萬億元,同時民眾對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不斷提高。

從本次《意見》頂層設計的內容來看,既要硬化預算績效管理約束,亦要完善績效管理的責任約束機制,明確責任主體,本質上是讓財政資金花的有效率。其中,項目責任人對項目預算績效負責,對重大項目的責任人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正體現了「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而且,只有預算資金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使用,民眾才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民生實惠。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來的執行過程中,應該重點解決此前久治不愈的頑疾。比如以往基層財政部門、各類預算資金使用者、各級立法監督機構以及社會公眾參與預算績效管理的氛圍不夠濃郁,在未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聽取來自基層一線預算管理者和資金使用者的聲音,實現上下級政府財政部門之間、財政部門與資金使用者、立法監督機構、社會公眾之間的良好互動。就預算對於公眾而言,是廣大公眾表達自身公共偏好,並依法監督公共經濟活動的基本制度載體。

因此,對於事前績效評估或者可行性分析應該更充分,項目該不該上、政策該怎樣制定,標準是否符合公眾利益,一併層層細化、量化形成效果評價指標。雖然執行起來有一定的挑戰,但也正是對預算績效管理指標的選取和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的考驗。

可以說,預算績效管理既能管住政府的「手」,也關乎公眾切身利益,而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最終目的無疑是讓政府花錢有效果,讓民眾受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全球首個5G商用化,韓國計劃怎麼做?
「一個中國」不容侵犯!但還有三家航空公司沒有更改官網信息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