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發動兵變奪取皇位,兇狠殘暴殺人如麻,卻對一個書生低三下四

發動兵變奪取皇位,兇狠殘暴殺人如麻,卻對一個書生低三下四

原標題:發動兵變奪取皇位,兇狠殘暴殺人如麻,卻對一個書生低三下四


大家都知道,大明王朝的第三個皇帝是朱棣。他的皇帝位子是發動了「靖難之變」趕走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才當上的,是為明成祖。事實證明他確實是以為好皇帝,在位期間使得大明王朝繁榮昌盛,人丁興旺,經濟,軍事實力都飛速發展。但是儘管他已經非常努力做個好皇帝了,缺仍然摘不掉那個謀逆篡位的名聲。雖然都是自己家的,但是,也是不好聽。所以他在位的時候,就極力想彌補這一點,他編撰了《永樂大典》、修建故宮、派鄭和下西洋,北征少數民族,最後也算是戰功赫赫,功勞一大堆,不必他爹的功勞少了。然而,因為自己的皇位爭取來的不光彩,總是疑神疑鬼,一生都生活的這件事情的陰影之下。還因此錯殺不少大臣。


剛剛攻下南京城的時候,有個註明的「清宮三日」,殺死所有的宮女太監,清理掉前朝的不服從的舊臣。聽話的,還當你的官,不聽的直接殺,逃跑的被抓回來更加殘酷。男的被肢解,女的被充妓女。手段的殘忍程度,一點不亞於他父親朱元璋。


期間有個兵部尚書叫鐵鉉,死的那叫你個慘烈。朱棣當著眾人的面割下他的耳朵鼻子,然後放進鍋里煮熟然後再塞進他的嘴裡,讓他吃掉。然後還問上一句:「味道如何?人家沒有一點屈服的意思,吞下自己的肉說:」忠臣的肉,當然好吃。朱棣的氣場瞬間被秒殺,惱羞成怒,下令凌遲了這個忠臣,然後肉還被放進油鍋里炸的粉碎。



朱棣的殘暴程度實屬罕見了,自古沒有他這麼殘暴的。當然他可能也是為了穩定他剛得來的江山。所有的人,要不順,那你就活著,要麼死。但是唯獨有一個人例外,讓朱棣十分頭疼,非但不順從他,還對他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朱棣卻還要低三下四的求他,勸他。人家就是雷打不動。最後實在沒辦法,來回周旋幾天,最終殺了,不為我用的,都要殺。此人便是大文學家——方孝孺,建文帝朱允炆的心腹、死黨.


方孝孺是明朝時期的大思想家,文學家,他的師父是宋濂,朱元璋時期就開始當官。從小小的九品開始做。一步一步,在建文帝的時候被朱元璋召回,被建文帝朱允炆委以重任。方孝孺也是從小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自幼立誓,要站在皇帝身邊,做個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做貢獻。朱元璋時期,他被推薦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對這個人也是喜愛有加,但是沒有給他官當。後來,過了幾年又一次被推薦,這次朱元璋給了他一個九品的小官讓他當。朱元璋的心思,其實是想把這個人才留給自己的兒子,太子用的。這是個人才。



最後,太子非常遺憾,沒能當上皇上,死了,他的兒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朱元璋死的時候給他留的財富,其中就有方孝孺。很自然的,方孝孺就被重用了。兩人也是心心相惜,很多大政策方向都能一拍即合。方孝孺也是在朱允炆的提攜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把個大明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條。但是,他們雖然治理國家,有一套,但是論智謀,算計,跟朱棣不是一個檔次的,所以到最後的皇位爭奪當中就失敗了。非常可悲。


後來據說是建文帝自焚了,方孝孺悲痛欲絕,穿上孝衣給建文帝哭喪。最後被朱棣的人給五花大綁帶到朱棣面前。朱棣知道此人的來歷也知道這個人的名聲,實力。所以趕緊一邊道歉,一邊解繩子,想著恩威並施,可以拉攏方孝孺為自己所用。但是方孝孺一點沒有被感動的意思,相反還往朱棣最不想聽的地方說,說他不忠不孝,謀反篡逆,一定要讓他遺臭萬年。朱棣氣急敗壞,說要滅他九族。方孝孺說滅十族又怎麼樣呀,不怕。



然而,到這種地步,按說,根據以往朱棣的脾氣,早滅你十一族了。但是,方孝孺不一樣,他知道這個人的影響力。是讀書人的領袖,殺了他,天下讀書人會不滿意的。畢竟天下還要讀書人來幫你守。很快,朱棣又一輪勸降,想讓他給擬個詔書,把自己最在意的這個事給糊弄過去,寫過去,給自己正個名聲。方孝孺還是一點也沒有動搖的意思,穿著孝衣為建文帝嚎啕大哭。朱棣見形勢不對,就說,我跟我侄子,關係特別好,沒有你們想想的那麼糟糕,我是想消防周公。然而方孝孺就是一根筋,不給他台階下。步步緊逼,反問朱棣說:「成王呢?」朱棣說:「自焚死了」:「那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兒子」方孝孺的步步緊逼讓朱棣非常難



特別尷尬。朱棣也是被逼急了,讓人拿來筆墨,給方孝孺,讓他下寫詔書,就算幫自己個忙。話都說到這份上,朱棣的內心得憋的多難受呀,心想,要不是你有點用。早殺你幾百回了。然而,方孝孺一點面子也沒有給朱棣。只在紙上寫了四個字:「燕賊篡位」寫完還說,就算死也不會改變的,不用費心思了。這把朱棣給氣的,說要滅他九族,一定要滅他九族。方孝孺大義凜然的說,滅十族又怎麼樣。結果,這個朱棣也真給氣的實在受不了。就給方孝孺開了個先例,把他的學生朋友也列進了十族裡面,算是湊夠數了。最終方孝孺連同他的學生朋友一塊被殺害在了南京城。


根據歷史記載的,方孝孺一案被殺的有800多人。致死方孝孺的氣節絲毫沒變,千古流傳。只是那些被牽連的朋友,學生算是倒了八輩子霉了。被這樣莫名其妙的給處死了。


方孝孺的故事,非常好的詮釋了忠誠二字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那種精神,那種氣節。放眼現在,我們似乎少了很多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洛古今 的精彩文章:

TAG:河洛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