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特蕾莎修女:我們必須不停地去愛,直到愛至成傷

特蕾莎修女:我們必須不停地去愛,直到愛至成傷






特蕾莎修女一生簡樸,她的大半生都在飢餓窮苦的貧民窟里度過貧寒的一生;但是,她又是最富足的,她充滿了基督的恩慈、憐憫、仁愛…… 




她創建的仁愛宣教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無償捐錢給她,然而,當她去世時,她全部的個人財產,僅僅是一張耶穌受難圖,一雙涼鞋和三件舊衣服。




特蕾莎修女於1997年9月5日安息,至今已21周年,但如今,她的很多話語仍然有力,成為很多基督僕人前進的動力。她的生命,讓我看見,人走過一生,生命中真正能留下來的東西,只能是自己曾給出去的。




01







一顆純潔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飢餓的人中,在赤身裸體的人中,在無家可歸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沒有人要的人中,在沒有人愛的人中,在麻風病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我們必須不停地去愛,去給予,直到成傷。




假如你愛至成傷,你會發現,傷沒有了,卻有更多的愛。




02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而絕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03







在你說話之前,必須先安靜下來傾聽,因為上帝正在我們的心中默默地說話。



04







我希望你能理解耶穌的涵義,


「你已得到了我的愛,因此請把愛帶給其他人」,




捫心自問,「主是怎樣愛我的?我是否真的以同樣的方式愛著其他人?"




除非我們之間還存在著這種愛,否則我們會因工作殘殺自己,而工作也只是工作,沒有了愛的存在——我們只是奴隸。




05







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沒到來。我們所擁有的只有今天。讓我們開始吧。




06







你和我,我們就是教會,不是嗎?




我得到了基督的呼喚,放棄一切跟隨祂來到貧民窟 ,在最貧困的地方,作祂的僕人。這是命令。




07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宗教,每個宗教追隨上的方式不同。




我追隨基督:耶穌是我的上帝。耶穌是我的夫。耶穌是我的生命。耶穌是我唯一的愛。耶穌是我的所有。耶穌是我的一切。




就像耶穌一樣,我們的世界是為別人而活,不是為我們自己而活。上帝的喜悅正是我們的力量。




08







今天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極度忙碌,渴求更大的發展和追求更多的財富等等,以致做子女的騰不出時間去關懷父母,做父母的也沒有時間彼此關心。




這招致家庭生活瓦解,直接擾亂著這個和諧的世界。




能夠彼此真正相愛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最貧困的人身上看到這份愛。他們愛自己的子女,愛自己的家庭,他們雖然貧乏,甚至一無所有,但他們生活快樂。




09







事實上,我們接觸窮人時,也就是在觸摸基督的身體。當我們給窮人食物、衣物、居所時,我們所作的一切,也就是作在那飢餓、赤身露體、無處容身的基督身上。




飢餓的人所渴求的,不單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單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單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質豐裕的人,都在切求愛、關心、接納及認同。




10







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心。




11







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飢餓、衣不蔽體和沒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貧窮卻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




末後的時代,物質的豐富,無法掩蓋精神的貧窮;光鮮的外表,無法隱藏心靈的虛空;社會的進步,無法修飾愛心的冷漠。




耶穌說: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




來源:黑門 HeyMEN27


轉載請註明本文編輯整理:

身心靈

(shenxinlingdao)

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於網路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歡迎原作者聯繫我們。謝謝!



身心靈

微信號:

 

shenxinlingdao 

身心靈微信第一平台

★★★★★


每一個生命都將覺醒。


粉絲人數30萬,關注收看更多靈性文章!

回復:

占卜

,進入

在線靈性占卜

回復:

我的前世

,進入

在線前世分析

主編:

宣鑒

yifangxiaoshi

(長按可複製)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身心靈

微信平台:



- 謝謝你,看到了最後 -



元辰能量調整術如何助你事業運籌帷幄?
佛陀為什麼不談"原生家庭"?心理學家一直在找理由為人們的過往開脫!

TAG:身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