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奇蹟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奇蹟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艾倫說,自從把陪伴喬伊和蘇的時間當成他自己的,他就有了「無限」的時間。但是,艾倫也許只是原則上擁有這個無限的時間。
因為毫無疑問,在和喬伊溫習功課時,艾倫有時會記了把喬伊的時間當成自己的,那他就會失去這些暗,艾倫可能會希望時間快些過去,他也許會變得不耐煩,螅怕時間被當月費了,因為那不是他自己的時時間。
所以,如果艾倫真的想擁有「無限的時間『,他就必須在和喬伊一起學習時,對「這是我的時間」保持清醒認知。可是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在這樣的時間裡被其他事物分心。
所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覺知(從現在開始,我將用「正念」這個詞來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就要即放慢在生活中開始修習,而不只是在修時。
當你行走在通往鄉間的小路上,你就可以修習正念。走在這條四周都是草的泥土路,如果你修習正念,你就能(真正)體驗這條小路,這條帶你去往鄉村的小路。你可以通過練習保持覺知來修行正念:「我正走在這條通往鄉間的小路上」。
不論晴天還是雨天,不化道路乾燥還是泥濘,你都要一直保持這個心念,但不要機械式地重複。「機械式的思維」是「正念」的對立面。當漫步鄉間小路時,我們如果能夠直正地安住在正念中,就會獨每一步都是無上的奇蹟,歡喜將如花兒般綻放在心間,使我們就此步入實相的世界。
我喜歡獨自漫步在鄉村小路上,兩旁長滿了身苗和青草,我在正念中踏下每一步,了知自己正行走在這條奇妙的大地上。(在這樣的時刻,存在本身就是個奇蹟,是不可思議的實相)
人們通常認為在水上或在希薄的空氣中行走才是奇蹟,但是我覺得真正的奇蹟,即不是在水上行走,也不是在稀薄的空氣中行走,而是在大地上行走。
每一天,我們都置身奇蹟中,那些連自己都未認知到的奇蹟:藍天、白雲、綠草,孩子黝黑而充滿好奇的眼睛——那也是我們自己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蹟。
禪 坐
獨體禪師說,禪坐時,應該坐得挺直,生起這樣的念頭:「正身端坐,如坐菩提坐,當願眾生,心無所著。」菩提座是佛陀開悟時坐的地方。既然人人都可以佛,而「佛陀」指的就是所有已經開悟的眾生,那麼,肯定有許多成佛的人坐過我當下所在的菩提座,即可生出歡喜,在正念中坐禪本身就意味著漸次成佛。
越南詩人尹楚聰在某處靜坐時,經歷過相同的體驗,他突然了悟:無數年以前許多人曾坐在他現在靜坐的位置上,而未來的歲月里還會有其他人坐在那兒。
他靜坐的那個地方,那段時間,成為連接他與永恆實相的重要橋樑。
然而,忙碌又多慮的人們沒有悠閑的時間,漫步在綠草茵茵的小路上,或是在樹下靜坐。人們必須籌備各種計劃,不斷和身邊的人協商,試著努力解決層出不窮的難題,總是有棘手的事情要做。人們必須處理種各困境,每時每刻都專註工作,每分每秒保持警醒,準備應對好任何發生的狀況,隨機應變。
你可能會問:「那我們如何修習正念?」
我的答案是:專註工作,保持警覺和清醒,準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隨機應變。這就是正念。
沒有理由把正念與專心工作、保持警醒並做出最佳判斷區分開來。
人們在協商、解決和處理各種狀況時,若要獲得圓滿的結果,平靜的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必不可少。任何人都明白,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控制自我,反而讓焦躁和嗔怒干擾了我們,那麼我們的工作不再有任何價值。
正念是奇蹟,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
就好像,假設一個魔術師把自己的身體切成很多塊,把每一塊放在不同的地方——手掌放在南面,手臂放在東面,腿放在北面,然後藉助於某種魔力,魔術師大喊一聲,身體的各個部分就重新組合歸位了。正念就像這個魔術,它是奇蹟,可以瞬間召回我們渙散的心,使它恢復完整,這樣,我們就可以過好生命的的每一分鐘。
有覺知的呼吸
因此,正念既是方法,同時也是目的,既是因,也是果。當我們為了修持定力而修習正念時,正念就是因。但是,正念本身就是覺知的生命:正念的存在意味著生命的存在,因此,正念也是果。正念把我們從無知無覺,心念散亂中解脫出來,讓我們充分地活好生命里的每一分鐘。正念讓我們真正的生活。
呼吸可以止心念散亂,是一個自然且極為有效的方法,因此你需要知道如何呼吸以保持正念。呼吸是連接生命與意識的橋樑,讓你的身心合一。不論何時,心念一旦遊離不定,都可以用呼吸作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輕輕地深吸一口氣,覺知到你正在深呼吸這一事實。現在呼出肺里所有的敢,整個呼吸過程中保持覺知。
《正念經》教導我們用以下的方法覺知自己的呼吸:
入息,你知道你在入息;出息,你知道你在出息。入息長時,你知道:「我入息長」。出息長時,你知道:「我出息長」。入息短時,你知道:「我入息短」,出息短時,你知道:「我出息短」。
深深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氣。」
輕輕地吸入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在輕輕地吸入一口氣。」
輕輕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在輕輕地呼出一口氣。」
「吸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吸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在佛教寺院里,每個人都要學習以呼吸為法,止住心念的散亂,以此修持定力。定力是藉由修習正念獲得的能量,能夠助人開悟。當一個普通人有覺知地呼吸時,他就已經開悟了。為了維持長時間的正念,我們必須不間斷地觀照自己的呼吸。
這裡正是秋天,金黃色的樹葉一片片落下,真是美極了。在樹林里散步十分史上,觀照呼吸並保持正念,我感到神請氣爽,煥然一新。如此,我可以真正地與每一片樹葉交流。
當然,獨自漫步在鄉間小路上比較容易保持正念。假如你身邊有個朋友,他不說話,只是觀他自己的呼吸,那麼你也可以毫不費地繼續保持正念。但是如果身邊的朋友開始說話,保持正念就變得有點困難。
如果你在心裡想;「希望這傢伙別再說了,這樣我才能專心」,你就已經偏離了正念。但是如果你心裡想:「如果他聊天,我會回應,但是我會繼續安住在正念中,覺知我們正一起在這條路上行走的事實,在我們所說的話,我還是可以繼續觀照我的呼吸。」如果你能生出這樣的心態,你不會繼續安住在正念中。
這樣的情形下修習正念比你獨處時要困難一些,但是你如果繼續修鍊,就能鍛鍊出功力,修持更深的定力。有一句越南民謠這麼唱:「最難莫過於在家修道,其次是在人群中,再次是在寺廟裡。只有在喧鬧和苛刻的情況下,修行正念才是真的一種考驗!
數呼吸與隨呼吸
在最近為非越南人開辦的禪修班裡,我常建議各種自己使用過的方法,這些方法都相當簡單。我建議初學者學習「隨息」法(隨順呼吸的方法)。學生生背地板躺著,然後我請所有的上課的學員圍過來,好給他們解說一次簡單的要點。
1)儘管吸氣也呼氣都靠肺來運作,並且範圍在胸腔一帶,但是胃部也發揮一定作用。
胃會隨隨著肺的充氣鼓起來。剛開始呼吸時,胃會開始往外鼓,但是吸氣進行到大約三分之二時,它又開始癟下去。
2)為什麼呢、你的胸腔和胃部之間一層肌肉膜,叫做橫隔膜。
在你正確的呼吸時,空氣會先充滿肺的下半部。空氣充滿肺的上半部前,橫膈膜會往下推到胃,使胃部鼓起來。當肺的上半部充滿空氣時,胸腔會向外擴張,使得胃又癟下去。
3)這就是古人所說;「呼吸始於肚臍終於鼻尖。」
對初學者來說,躺下練習呼吸非常有幫助。重要的是防止太過用力:對肺部來說,過度用力是危險的,尤其是在肺部因多年不正確的呼吸而變得虛弱時,開始練習時,修習者應該背枕著一塊薄勢子或毯子,雙臂輕鬆地放在身 側。不要墊枕頭。
專註呼吸,看看它有多長,心裡默數:1,2,3.......緩慢地測量它。這樣,數幾次之後,就能知道自己的呼吸長度,或許是5。
現在,試著延長呼氣的長度,多數一或兩個數,讓呼吸的長度變成6者7。接下來開始一連呼氣,一邊從1數到5。數到5的時候,不要像以前一樣立刻吸氣,試著讓呼氣延長到6或者7。
這樣你就能清空肺部里的氣。呼氣結束時,稍作停頓,讓你的肺自發地吸入新鮮空氣。讓你的肺在不費力的情況下,能吸入多少空氣就吸入多少空氣。
吸氣一般要比呼氣「短」些。保持在心裡計數,測量吸氣和呼氣的長度。像這樣練習幾個,躺下時,對你所有的呼氣和吸氣保持覺知。(如果你有一隻「嘀嗒」聲很響的鐘,可以用它來幫助自己的測量呼氣和吸氣的長度.)
在行走、坐卧、站立中,尤其在戶外時,繼續測量你的呼吸。行走時,你可以用腳步來測量呼吸。大約一個月後,你的呼氣和吸氣的長度就會並差不多了,會逐漸拉平,最後變得完全相同。如果你呼氣的長度是6,那麼吸氣的長度也會是6。
發果練習時覺得有點疲倦,要立刻停下來。即使你絲毫不覺得累,也不要太長時間地練習這種長度均等的深呼吸——10次到20次呼吸就夠了。當你覺得稍徽有點疲勞時,就恢復到賓呼吸狀態。疲勞是一種出色的身體機能,在決定我們是該休息還是繼續時,它是最好的顧問。
為了測量呼吸的長度,你可以計數,也可以用喜歡的有韻律的話語速。假如你呼吸的長度是6,你可用六個字來代替數數:當-下-我-心-平-和。如果長度是70可以用「我-走-在-綠-草-地-上」。如果你是個佛教徒,可以說:「我-皈-依-於-佛-陀」。如果你是基督徒,可以說:「我-勻-天-上-的-父」。當你行走時,一步一字。互相對應。
寧靜的呼吸
你的呼吸應當是輕柔的、和緩的、順暢的,像流過沙土的小溪一般。你的呼吸應該非常寧靜,靜得連坐在你身邊的人也聽不見。人的呼吸應當溫和的流動,一如河流,也如水蛇遊走水中,而不是像一行行崎嶇不平的山脈或是馬兒的飛奔疾馳。對我們的呼吸運用自如,就是對我們的身心掌控自如。每一次我們發現自己的心神散亂,或是用盡方法也難以自我控制時,都一次當運用觀照呼吸的方法。
在你坐禪時,開始觀照自己的呼吸。首先,像平常那樣呼吸,然後漸漸緩和下來,直到每次呼吸都變得平靜、和緩且綿長。從你坐下到呼吸變得深細無聲的期間,覺知自己所有的起心動念。(要一直覺察發生在身上的一切。)
就如《正念經》的開示:
吸氣時,覺知你在吸氣;呼氣時,覺知你在呼氣。
深深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氣。」
輕輕地吸入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在輕輕地吸入一口氣。」
輕輕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在輕輕地呼出一口氣。」
「吸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吸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大約十到二十分鐘之後,你的心緒就會沉靜下來,寧靜得像一個池塘,水面上甚至連一絲漣漪都沒有。
數 呼 吸
讓呼吸變得平靜且和緩的方法,可稱為隨息法(隨順呼吸)。如果這個方法一開始學起來有點困難,你可以用數息法(數呼吸)代替。
吸氣,在心裡數一,呼氣,在心裡數一。在吸氣,在心裡數二,呼氣,在心裡數二。這樣一直數到十。然後再從一開始,這數字就像一條繩子,把正念和呼吸系一起。
在持續覺知呼吸的過程中,這個練習只是起點。可是如果沒有正念,你很書櫃就會數錯。忘了數到哪裡時,只需要回到一然後,直到你能夠保持正確的計數。一旦你可以真正地專註地數,你就已經達到某種程度,可以丟棄數息法,只專註呼吸本身。
在你心煩意亂或者思緒散漫,發現修行正念很困難時,請你回到呼吸上:有覺知的呼吸本身就是正念。
呼吸是覺照意念的妙方,正如某個宗教團體在它的教文中所說;「眾生不應在妄念中,或外在環境中,迷失自己。修息以重新把持身心,修正念以生定與慧。」
一舉一動都是呼吸
讓我們想像一下:有一座高牆,站在牆的頂端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但是卻沒有什麼工具可以讓人爬上牆頂,只有一條從頂端往牆壁兩邊垂下來的細線。
聰明的人會在細線的一端,綁一條較粗的繩子,然後走到牆的另一邊,拉下細線,繩子就會被牽引到牆的這一邊來。接著再將繩子的末端綁上牢固的粗繩,再將粗繩拽到牆對面。當這根粗繩垂到對面牆根,並固定住時,我們就可以很輕鬆地爬上牆了。
我們的呼吸就像那條細線。不過我們一旦知道如何運用它,它就會成為絕佳工具,幫助我們克服那些看起來無望的情況。呼吸是連接身體和心靈的橋樑,能協調身與心,使身心得以合一。呼吸與身心善是相呼應的,它能統合身心,既能啟發身與心兩者,又能帶來安寧與平和。
許多人與書都探討過正確呼吸帶來的巨大益處。他們說,一個知道正確呼吸的人懂得如何增進無窮的活力;呼吸強化肺部,讓血液通暢,使得身體的每一個器官充滿活力。他們還說,正確的呼吸比食物更重要。這些說法都很有道理。
多年前,我病得很重。在吃了好幾個的葯並採取治療後,病情並沒有好轉。於是我回過闊大來用呼吸的方法,幸虧這樣,我治好了自己。
呼吸是工具,吸呼本身亦是正念。儘管把呼吸作為工具加以運用,能讓人們受益匪淺,但是我們不應該把這些益處當作目的本身。他們不過是正念覺醒後的副產品而已。
在為非越南人開設的小型禪修班裡,有許多年輕人。我告訴他們,如果每個人每天禪修一個小時,當然很好,但那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學會在行、住、坐、卧以及工作時,甚至在洗手、洗碗、拖地、喝茶、和朋友聊天時,都練習禪修。
不論你在做什麼,你都要練習禪修:
「洗碗時,你也許會想著待會兒要喝茶,因此盡地把碗洗完,好坐下來喝杯茶。但是,那總克服都會你在洗碗時,根本沒有活在當下。在你洗碗時,洗碗應當是你生命中是重要的事。當你喝茶時,喝茶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在你如廁時,如廁就是你最重要的事。」
就像這樣,砍柴是禪,擔水也是禪。一天二十四小時要保持在正念中,而不是只有在禪修、讀經或祈禱的一個小時里如此。
做任何事情,一舉一動都要秉持正念。一舉一動都是儀式,典禮。
將茶杯子舉到你的唇邊是一個儀式。用「儀式」這個詞是不是顯得太沉重了?我用這個詞是為了警醒你,讓你理解「覺知」是件生死大事。
選自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蹟》
轉載請註明本文編輯整理:
身心靈
(shenxinlingdao)
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於網路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歡迎原作者聯繫我們。謝謝!
微信號:
shenxinlingdao
身心靈微信第一平台
!
★★★★★
每一個生命都將覺醒。
粉絲人數30萬,關注收看更多靈性文章!
●
回復:
占卜
,進入
在線靈性占卜
。
●
回復:
我的前世
,進入在線前世分析
。●
主編:
宣鑒
yifangxiaoshi
(長按可複製)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身心靈
微信平台:
- 謝謝你,看到了最後 -
※我想把一個秘密告訴大家,人心能量的妙用!
※王陽明:心不安定,一事無成;心若安定,萬事從容
TAG:身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