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老行當傳奇—戲說剃頭匠的古往今來

老行當傳奇—戲說剃頭匠的古往今來

有句俗話叫做「剃頭挑子一頭熱」,源自於一個也算古老的行當——剃頭匠。這句話的意思是比喻一件事情,只有一方願意,一廂情願,另一方不同意。而今看來,剃頭匠對手藝的堅守,也確實是一副「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狀。

老行當傳奇—戲說剃頭匠的古往今來

剃頭一事是從清朝入關後興起來的。傳說,有一年雍正皇帝頭上長瘡,梳辮子時不好受,他懷疑是梳頭太監搞的鬼,一連殺了好幾個太監。
當時有位姓羅的道士住在北京白雲觀中,他同情那些無辜的被殺者,便想辦法製做了剃頭刀、刮臉刀和梳辮子用的攏子、篦子之類的理髮工具,並研究出按、捶、拿等一套理髮的操作方法,教給梳頭太監學用。

太監用這些工具和方法給雍正皇帝剃頭、梳辮子,雍正皇帝感到很舒服。問來由,太監們上奏是羅道士傳授的。
老行當傳奇—戲說剃頭匠的古往今來

雍正便賜羅道士以"半朝鑾駕、小執事"稱號。羅道士於是成了理髮匠的祖師爺。他死後,被葬在白雲觀里,即如今的"羅公塔"。雍正封他為"淡守一真人"。早年理髮店裡供奉的祖師爺,便是這位羅道士。

在沒有理髮店的年代,剃頭匠們挑著「剃頭挑子」,走街串巷。他們使用一種"喚頭",是兩根條鐵,一頭燒結成把兒,另一頭微張,全長一尺二寸,左手拿著它,右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釘子,從兩根條鐵的縫隙中間向上挑,發出響亮的"嗡嗡"聲,這就算是剃頭的叫賣聲(即市聲)。

老行當傳奇—戲說剃頭匠的古往今來

所謂"剃頭的挑子一頭熱",是因為當時剃頭的挑子用扁擔挑著。一頭是紅漆長方凳,是涼的一頭。凳腿間夾置三個抽屜:最上一個是放錢的,錢是從凳面上開的小長方孔里塞進去的,第二、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刀、剪之類工具。另一頭是個長圓籠,裡面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上面放置一個大沿的黃銅盆,水總保持著一定熱度。下邊三條腿,其中一條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桿上掛鋼刀布和手巾。

老行當傳奇—戲說剃頭匠的古往今來

雖是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理髮也不是這麼簡單的,過去的剃頭匠都要必備10般技藝:梳、編、剃、刮、掏、剪、染、補、結、舒,現在懂得人也不多了,也就沒這麼講究了。

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規矩,剃頭也不例外:一是喚頭「三不鳴」,過廟不鳴,免驚鬼神;過橋不鳴,免驚龍王;過剃頭棚不鳴,免驚同行生意。剃頭也有職業道德,工作前不能喝酒,不能吃蔥、蒜等帶刺激氣味的食物。
老行當傳奇—戲說剃頭匠的古往今來

另外,在給出家人剃頭的時候,不能說「剃頭」或「推頭」,要說 「請師父下山落髮」。在操作程序上,也與給一般身份的人剃頭不同。給出家人剃頭要遵守「前僧後道」。就是說,給和尚剃頭要從前向後,一次剃通,俗稱「開天門」;給道士剃頭正好相反,是從後向前,一次剃通。除了行規外,還有許多行話。剃短頭、光頭稱作「打老沫」,因為剃這種頭型時要打肥皂;剃長發稱作「耪(pang第三聲)草」,把頭髮當做蓬亂的草;刮臉稱作「勾盤兒」;刮鬍子稱作「打辣子」。

老行當傳奇—戲說剃頭匠的古往今來

我們年輕一代,要剪上一個好髮型,自然會選擇現在的美容美髮店,然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那把木頭凳、那把推子和剃刀,更是他們往昔的記憶。「操世上頭頂大事,理人間萬縷青絲」古老的技藝還在心裡,十指的溫柔還在延續,細緻的活兒還在傳承,這些「老土」的技藝都快消失,當年的髮型已被五顏六色的新鮮髮型代替,但不變的是老匠人對生活的嚮往,執著和對往昔的記憶。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鑄劍師老劉的私人微信號:JRSWORD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jrlengbingqi

作者寫於2016-04-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補鐵四大傳言,靠譜嗎?
明代抗倭的神秘部隊-少林僧兵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