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何時真正長大成人?

你何時真正長大成人?

在當今時代,童年和成年之間的界限是日漸模糊的,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一個孩子蛻變為了成年人呢?本文是根據美國社會年輕人狀況來進行分析的,但與中國年輕人的狀況也相當吻合。

當一個年輕少年漸漸長大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他發現自己需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需要完成很多人生任務,比如「找到一份工作」、「離開父母居住」、「結婚」或者「生子」瘋狂地堆過來。如果你沒能完成這些使命,父母就會抱怨,你怎麼還沒成年?然而,即使完成了這些過程,你卻仍感覺自己只是像孩子一樣在迎合父母。那麼,你是一個成年人了么?你自己也糊裡糊塗的。

你何時真正長大成人?

用年齡和身體發育程度來判斷?

判斷一個人能否算得上成年人,年齡是一個重要的標準。法律和社會根據一個人的年齡來規定他所應承擔的社會角色,生理學家也根據年齡來估計一個人的身體發育程度,然而,在本該最容易劃定童年與成年界線的法律和生理學領域,問題的答案仍不那麼簡單。

在美國,法律規定,21歲之前你不能喝酒,但是選舉權和參軍的起點設定在18歲。在17歲之後,你才可以觀看成人電影,但是14歲你就可以從事一些諸如送報紙和照看嬰兒的工作。可見,在法律上,一些成年項目的年齡設定並不統一。另外,年齡本身也不是一個好的衡量標準,人們往往只是為了便於管理社會才定下了那些規矩,但這與一個人是否真正成年無關。比如,對於21歲之後的人來說,有的人是非常明智和成熟的,有的人是非常不成熟和魯莽的,我們沒空對每一個人進行成熟度測試,所以就用年齡一刀切的方式來判斷他們是否可以喝酒。

你何時真正長大成人?

法律難以告訴我們一個人何時成年,生理學又怎麼樣呢?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測量一個人身體的發育成熟度或許是一個辦法。因為,當一個人的身體停止進一步生理髮育的時候,這個人就正式擁有「成人身體」了,我們需要找到這個身體完成發育的時間點。這個時間點確實存在,不過,它取決於我們的測量方法。

比如,在青春期後,人類的性器官就發育成熟了,但是青春期的起點差別很大,8歲到13歲之間的女孩和9歲到14歲之間的男孩都可能是青春期的起點,而且這個時間段內的都只是「正常」的起點。這是一個很廣的年齡範圍,即使青春期的起點可以確定,一個人的性成熟也並不意味著他就不再發育了。

幾個世紀以來,骨骼發育也一直是測量身體成熟度的重要方法。在英國的《1833年工廠法案》中,工廠主將第二顆臼齒的出現作為成人的標誌(通常是11到13歲之間),這時的孩子就可以被工廠接受。在今天,牙科檢測和手腕X射線檢測又被用來判定難民兒童是否應該被收容所收留,但是這兩種檢測都不可靠。生物學家發現,骨骼成熟度的檢測結果取決於你檢測的部位。比如,智齒通常出現於17歲到21歲之間,而常常被用來確定年齡的手骨和腕骨,它們的發育速度也不同。腕骨在13歲或者14歲的時候就發育完了,橈骨、尺骨、掌骨和趾骨要在15歲到18歲才發育完。身體中最晚成熟的骨頭——鎖骨,則要等到25歲到35歲才發育完成。而且,環境和社會、經濟都會影響骨骼的發育,不發達國家的難民骨骼發育就普遍比較緩慢。

你何時真正長大成人?

成人禮?只是儀式而已

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年,單單考察年齡和身體器官是不夠的,文化和觀念的轉型也很重要。

不同的文化中,人們常常都會經歷某種儀式來成為理論上的成人,比如猶太人中的受戒禮或者天主教徒在教會中獲得的認證。一個13歲的猶太女孩在行完受戒禮之後,在猶太教會中也許會承擔更多的責任,但仍然是要依靠父母生活的。受戒禮只是她通往成年的漫長道路上邁出的一步,而不是一個轉折點。所以,成人儀式更多的意義在於催促孩子儘快成長,而非一個標誌。

高中和大學的畢業典禮也常常被視為孩子轉變為成人的「開關」,這種看法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自19世紀以來,一波又一波的教育改革為美國留下了以年齡來分割的教育階段——小學、中學、大學,在1918年,美國所有州都推行了義務教育。歷史學家認為,這些改革的目標就是「為所有年輕人建立一個制度上的梯子,使他們通過教導一步一步達到成年。」在今天,大學的擴招也是為了同樣的目標。科學家們發現,建立這種制度化的過渡時間,使人們在21歲或者22歲的時候仍待在校園裡,這與人類大腦的成熟時間有著驚人的吻合

你何時真正長大成人?

科學家發現,在大約22歲到23歲的時候,人的大腦幾乎就開發完成了。這並不是說你無法繼續學習了,在你一生的時間裡,大腦永遠都是可塑的。但是,這種可塑性是「成人可塑性」,與「發育可塑性」是不同的。23歲之後,大腦仍然可以開發新的「電路」並修剪掉不必要的「電路」,但是神經結構不會再改變了,這就好像建造一個房子和裝修一個房子之間的區別。

當然,大腦這些功能的發育也是有先有後的。比如,大腦的執行功能——邏輯推理、規劃和其他高級思考功能在16歲左右的時候就達到成熟水平。所以,平均來說,一個人16歲的時候就有能力參加投票選舉了,在這方面青少年不會比那些成人更愚蠢。大腦中也有發育較慢的部分,那就是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鏈接,比如前額葉皮層與邊緣系統的鏈接,前額葉皮層可以調節人的思維,邊緣系統則是情緒的來源。當這些鏈接得以完全建立之前,人們往往不能夠控制自己的衝動,所以美國最高法院限制青少年終身監禁的判決。

儘管學校教育時間的設計與大腦的成熟時間有著某種同步,但是,學生在20歲出頭的時候,離開了學校就算是步入成年了么?2010年,美國《紐約客》雜誌的封面文章揭示了一個當今美國畢業生的普遍狀況:在自己小時候住過的卧室里,一個年輕人手舉著博士畢業證,身旁的行李箱表明他剛剛離校,門口則站著表情複雜的父母,擔憂、厭煩和困惑寫在了他們臉上……這樣的情景正發生在美國各個階層的家庭中,許多學生在畢業後根本無法適應成人生活。學校給他們的經歷遠非社會經驗,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讀取碩士、博士這樣的高學位,童年到成年之間的過渡期又有擴大的趨勢。大學畢業就等於成人?還差得遠呢!

你何時真正長大成人?

「成年初顯期」和「不想長大」

每一代年輕人的成長都是美國社會重要的議題,而今,18歲到25歲的美國人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他們已經離開青春期,但仍然沒有進入完全承擔責任的成人世界。根據統計,今天這一年齡段的美國人,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沒有穩定的住處,大約有一半的人在一年內至少有一段時間要和父母住在一起,將近三分之二的人會和一名異性夥伴同居一段時間,但結婚年齡卻嚴重拖後。科學家發現,「成人的時間表正在改變」。

經過多年研究年輕人的生活狀態,美國克拉克大學的心理學家傑弗里·阿奈特提出了成年初顯期理論。阿奈特將青春期和真正的成年期之間那段模糊的時間稱為成年初顯期,在他看來,青春期在18歲的時候明顯結束了,年輕人步入成年初顯期。正常來說,一個年輕人的成年初顯期上限是29歲,當然也可以或早或晚地結束,這因人而異,只要他能夠達到成年的「三大標準」。

基於多年的研究和統計,阿奈特提出了成人所需的「三大標準「:自己承擔責任,獨立的決策能力以及獨立的經濟能力。這三個標準在美國被視為成人必備的特質,在許多其他國家這三個標準同樣是最重要的,比如中國、希臘、以色列和阿根廷,當然不同的國家還會有一些不同的選項添加到列表之中,比如,在中國,人們高度重視年輕人在經濟上支持父母的能力,而在印度,人們則更看重年輕人在保證家庭人身安全方面的價值。

在這三大標準之中,有兩項標準是相當主觀的。一個人的經濟是否獨立,這可以客觀衡量,但是你是否心理獨立和負責任?這個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而且你也未必願意達到這兩項標準。克拉克大學在全美國發起了一項全國性調查,35%的18歲到29歲的年輕人表示:「如果可能的話,我願意永遠都不成年。」這說明了成年初顯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年輕人自己不想長大」。原因也很簡單,獨立會使你感到有些孤獨,責任常常帶來很多壓力,所以,成為一個成年人並不總是充滿了樂趣。然而,徘徊在成年期的邊緣,年輕人就卻可以「進退有度」,在某些方面,比如享受生活時,你可以像成年人那樣追求高品質,在其他方面你不喜歡成年人的做派,你就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儘管年輕人內心充滿了矛盾,但大多數美國人還是在30歲出頭的時候度過了成年初顯期,他們結婚、育子,工作也漸漸穩定下來。阿奈特認為,一個人成為成年人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期而又有些曲折的過程——當你想要長大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你就變成了成年人。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2016年第4期文章)

作者寫於2016-04-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冬天吃海鮮應該怎麼吃?
"路痴"會比較容易患老年痴呆症么?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