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槍炮、病菌與鋼鐵》

《槍炮、病菌與鋼鐵》

原標題:《槍炮、病菌與鋼鐵》



有這麼一句話,相信你一定不陌生:


人類的歷史,是從蒙昧、野蠻一步步走向文明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古代文明曾繁盛一時,卻最終消亡,譬如分布於南美洲的瑪雅文明;

有些卻逐漸崛起,成為另一些文明的征服者,譬如征服美洲、澳洲的歐洲人。


不同的文明,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命運?



如果你對這類問題有所好奇,《槍炮、病菌與鋼鐵》絕對值得一讀。


這是一部21年前出版的,近500頁的暢銷讀物,至今堪稱經典。


書中對11000年以來的人類歷史進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將地理學、生物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資料雜糅並論,帶領讀者在不同的時空間之間穿梭。


然後作出解讀:是地理環境,決定了人類社會的命運起伏。



千萬別以為這是一部乏味的學術著作,作者語言生動,邏輯縝密,如剝繭抽絲般將問題層層深入,1998年美國普利策獎就頒給了它。


此外,這本書還獲得英國科普書獎、洛杉磯時報書獎,併入選《紐約時報》暢銷榜單。

比爾·蓋茨評價說:


「和許多人一樣,這本書令我非常著迷。我從沒讀過能把人類歷史講得如此詳盡的書。」



在豆瓣上,有16300多人給《槍炮、病菌與鋼鐵》打分,綜合評分高達8.8分。


《槍炮、病菌與鋼鐵(修訂版)》,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9月26日23:59特惠結束


學界雙料大咖長達25年的思考結晶



本書的作者——賈雷德·戴蒙德教授可謂一個神人。


他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教授,是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地理學家。

同時,他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會員,被譽為「當代少數幾位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思想家之一」。



兩名新幾內亞低地人在獨木舟內


大學時候,戴蒙德主修的是生理學。他的興趣是在新幾內亞和西南太平洋島嶼上觀鳥並作研究。


在看鳥之餘,他也和當地的土著交上了朋友。一位名叫耶利的族人問他:


「為什麼你們白人製造了那麼多的貨物並把它運送到新幾內亞來,而我們黑人卻幾乎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貨物呢?」


戴蒙德教授當場語塞,25年之後,他寫出《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 試圖給耶利一個答覆。



基於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戴蒙德教授沒有局限於短時期內的近代歷史解讀,而是把歷史鏡頭的焦距拉到了一萬多年前:


從11000年前冰河時代結束,人類剛剛學習耕種那裡開始講起。

引人深思的地理環境決定論


其實,圍繞人類文明競爭的說法有很多,比如:是人種的優劣導致文明的優劣。


戴蒙德教授則認為:不同的社會之所以不同,原因在於大陸環境的差異,而非人類生物的差異。


簡單來說,是糧食的盈缺決定了不同文明的命運。



糧食生產發源中心


一萬多年前,地球上適合發展農業的地區並不多,小麥的野生祖先的分布只限於從以色列到伊朗西部和土耳其這一地區,又稱「新月沃地」。


當新月沃地的人們學會栽培小麥等作物之後,又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這門技術才傳到了歐洲各國。



戴蒙德教授的歷史形成模式圖

當人們大量種植農作物,同時馴服哺乳動物,人口逐漸增多之後,才有先進的技術、發達的文明,並形成國家。只有這些國家,才有向外擴張的資本。


由此看來,歐洲文明的霸權建構的三大優勢:鋼鐵、槍炮和病菌,無不與農業有關。


如果一萬年前,澳洲的土著和現代歐洲人的祖先互換位置,那麼現在澳洲土著可能不但佔領了歐亞大陸,還可能佔領了美洲和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而兩者的身份、地位都會完全對調。


《槍炮、病菌與鋼鐵(修訂版)》,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9月26日23:59特惠結束


重要的不是槍炮,而是病菌



在歐洲人的征服史上,槍炮與鋼鐵的作用眾所周知,但生理學專業出身的戴蒙德教授,卻發現了比這兩樣更強大的武器——病菌:


「過去戰爭中的勝利者並不總是那些擁有最優秀的將軍和最精良武器的軍隊,而常常不過是那些攜帶可以傳染給敵人最骯髒的病菌的一方。」


科學表示,傳染病菌多從動物身上變異而來,先傳染給人,然後才在人類群體中傳播,比如天花和麻疹來源於牛,而流感則是豬傳染給人的。


歐洲農業歷史悠久,家畜眾多,在幾千年來與病菌的頻繁接觸已經形成適應性。


相比而言,印第安人則缺乏圈養家畜的經歷,肌體很少遭遇此類病菌,也就全然沒有免疫力,所以在病菌面前潰不成軍。



最為明顯的例證在16世紀,在墨西哥,西班牙人與印第安人的交鋒中,幾百人的隊伍居然戰勝了幾百萬人口的阿茲特克帝國,原因就是天花病毒的大流行。


到了1618年,墨西哥大陸的人口從2000萬驟減至160萬,據統計,95%的原住民死於白人帶來的天花、痲疹和流感。


由此可見,細菌的優勢也間接來自農業。


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


作為中國人,每當回看近代那段帶有屈辱色彩的歷史時,我們常不免會問:


為什麼在世界歷史中長期佔據領先地位的中華帝國,卻在最近的幾百年里讓位與西方?


圓明園遺址,圖片來自網路


按照書中的觀點,早先中國的農業如此發達,政治統一,基礎很好啊。為什麼,最後不是中國征服了歐洲?


戴蒙德教授給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答案:


正是因為中國長期統一,政治較為穩定,內部集權外加對外在世界的漠視,才導致中國近代的逐漸落後。



15世紀歐洲的船隻


船隻後有為了掌舵而設計的艉柱舵(中國人發明)


舉例來說,皇帝一聲令下,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就驟然停止,而西方的哥倫布卻可以找到不同的國王來支持他的冒險。


由此,在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原本於上風的中國,逐漸走向了衰落與封閉。


總的來說,《槍炮、病菌與鋼鐵》試圖對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現象作出解釋,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

按照戴蒙德教授的思路,槍炮即代表技術,鋼鐵指代資源,病菌則意味著傳播的隱喻。唯有對外交流的文明,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這一點,歷史已作出最好的說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80年代初,如此勸你別移民|大象文摘
鐵影 | 消逝的「蒸汽王國」——阜新礦鐵運轉記其一|大象文摘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