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小小「預防針」 健康守護神

小小「預防針」 健康守護神

「小小疫苗本領大,預防疾病需要它。健康成長最重要,科學接種不害怕。」

人的一生總是悲歡交集、喜憂參半,「打預防針」則是很多人關於疼痛的最早記憶。粗略計算,每個人一生至少要接種10餘種、20餘針疫苗。正是這一針針小小的疫苗,為我們的身體築起了一道道嚴密而堅固的健康屏障,讓我們有了之後的歲月靜好。

恰逢4月25日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我們邀請到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二室主任葉瑩、河南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郭松偉、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所長李鋒,與大家一起聊聊預防接種的那些事兒。

小小「預防針」 健康守護神

我們為什麼要接種疫苗

科學研究表明,當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身體就會產生一種抵抗這種細菌或病毒的物質,這種物質叫做抗體。不同的細菌或病毒會產生不同的抗體,稱為特異性抗體。病癒後,這種特異性抗體仍然存留在體內,如再有相應的細菌或病毒侵入體內,這種特異性抗體就能保護身體不受這些細菌或病毒的傷害。

嬰兒呱呱墜地後,可以從母乳中獲取抗體,抵禦細菌、病毒的侵襲,因此,民間有「孩子半歲前不容易生病」的說法。隨後,嬰兒從母乳中獲取的抗體逐漸消耗,而自身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於是,就需要人工干預,來增強抵抗力。

事實證明,預防接種是最經濟有效的辦法。

小小「預防針」 健康守護神

如果不接種疫苗,會降低機體抵抗細菌或病毒的能力,導致患相應傳染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另外,按照國家的要求,所有的兒童進入幼兒園、中小學校都要查驗接種證,確認是否已接種國家規定的疫苗。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要安排補種後才能上學。

疫苗是怎樣產生作用的

所謂的疫苗接種,就是人為地將經減毒或滅活等工藝處理的少量細菌或病毒及其代謝產物接種給人,使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反應,從而產生針對該種病原體的抵抗能力。

其實,預防接種在提高個體免疫水平的同時,必然會提高整個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於群體免疫屏障的形成。當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時,即使有傳染源侵入,由於大部分易感者接種了疫苗,得到了免疫保護,人與人之間輾轉傳播的機會大大減少,也就降低了傳染病擴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兒童防疫有哪些常見方法

首先,要盡量改善衛生條件,並加強健康教育,改變孩子的不良衛生習慣,這有利於從源頭上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小小「預防針」 健康守護神

其次,要強化人群免疫。許多傳染病都可以通過人群預防接種來控制流行,預防接種包括人工自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和人工被動自動免疫。人工自動免疫是指將疫苗接種到易感者機體,從而產生特異性的免疫力,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抗體持續時間較長;人工被動免疫是指直接給機體注射免疫應答產物如注射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製劑,使得機體立即獲得免疫力,但在體內維持時間較短,主要用於緊急預防和免疫治療;人工被動自動免疫是指同時給機體注射疫苗和抗體,如給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同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斷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

其中,人工自動免疫是兒童時期最主要的防疫方法,其常見的接種途徑有:

1.口服法。例如脊髓灰質炎疫苗、卡介苗的口服預防法。

2.皮膚劃痕法。例如種牛痘苗,以及卡介苗的劃痕接種法。

3.皮下注射法。例如百白破三聯菌、麻疹疫苗等預防接種法。

4.皮內注射法。例如卡介苗的皮內注射接種法。

接種疫苗後為啥還會生病

有的孩子在接種疫苗後,還是生病了,於是家長就認為是疫苗有問題。關於這一點,我們必須有科學的認識:

首先,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疫苗可以預防,接種某種疫苗,只能預防相應的傳染病。

其次,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護率,但由於受種者個體的差異,少數人接種後不產生保護作用,仍有可能會發病。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後發病,相對於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後的臨床表現要輕很多。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為偶合發病,如果接種疫苗時受種者恰好已處在該疫苗所針對疾病的潛伏期,接種後疫苗還未產生保護作用,所以接種疫苗後仍會發病。

一二類疫苗是怎麼回事

目前根據傳染病疾病種類和發病情況、政府可投入的公共衛生資源能力,人為地將疫苗分為兩類: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減毒活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風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和乙腦疫苗等,此外還包括對重點人群接種的出血熱疫苗和應急接種的炭疽疫苗、鉤體疫苗。

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也稱為計劃外疫苗。常見的二類疫苗有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狂犬疫苗等。

二類疫苗要不要接種

二類疫苗同樣具有防控相應傳染病的作用。

家長在給孩子選擇二類疫苗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孩子的體質。同時,接種前還應了解該種疫苗的特性、適應證及禁忌證。

小小「預防針」 健康守護神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抵抗力低,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那麼在流感高發季節來臨之前可選擇接種流感疫苗;如果孩子近期要進幼兒園,可提前一個月接種水痘疫苗;輪狀病毒容易引發3個月到2歲嬰幼兒的病毒性腹瀉,因此也可考慮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有這些情況不宜接種疫苗

下列情況不適宜接種疫苗:

急性疾病。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正在發燒,特別是發熱在37.6℃以上者,或同時伴有其它明顯癥狀的兒童,應暫緩接種疫苗。孩子康復並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後再接種疫苗。此外,如果孩子處於某種急性疾病的發病期或恢復期,或處於某種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均應推遲疫苗的接種,待孩子康復以後再接種疫苗。

過敏體質。個別兒童有過敏體質,容易被家長忽視,有過敏體質的兒童接種疫苗後偶可引起過敏反應,造成不良後果。

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認為,兒童免疫功能不全,不僅預防接種後效果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特別是接種活疫苗時。比較嚴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例如無/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淋巴瘤、惡性腫瘤等等。如果兒童容易反覆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後常常伴有發熱、皮疹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應懷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種疫苗時需特別小心。

神經系統疾患。有神經系統疾患的人接種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已明確患有神經系統疾患的兒童,例如患有癲癇、腦病、癔症、腦炎後遺症、抽搐或驚厥等疾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接種疫苗。

小小「預防針」 健康守護神

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

接種疫苗後,一定要在接種處觀察半個小時。

同所有藥物一樣,疫苗對人體而言畢竟是一種異物,絕大多數健康兒童接種後不發生任何不良反應,只有極少數因個體差異,接種後局部會出現發熱、紅腫、疼痛等不良反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經過物理降溫、熱敷、多飲水、適當休息1~2天等對症處理,反應就會自然消失。反應強烈或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諮詢接種工作人員,必要時就醫,以便得到及時正確處理。



小小「預防針」 健康守護神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移動端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寫於2016-04-2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孩子不打不成器?
誰是最讓埃及豔后感到挫敗的對手?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