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懶媽媽勝過操心媽媽,這3點越「懶」,孩子長大越懂事

懶媽媽勝過操心媽媽,這3點越「懶」,孩子長大越懂事

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相比爸爸,媽媽付出的永遠都要多一點。

但再怎麼盡心儘力,總有心力憔悴的時候。為何會這樣?大部分媽媽的原因是有時教得太「勤快」了。

媽媽適當的「懶」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特別是這3點。

一、「懶」得包辦孩子一切,孩子自理能力更強

說個例子吧:微微是個高齡產婦,流產了2個孩子,歷經千辛萬苦才有了個兒子。

自從孩子生下來後百般照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現如今兒子上5年級了。

每天早起上學總有媽媽幫他穿衣穿鞋、早餐弄好、親自開車送孩子上學。

晚上在家爸爸媽媽輪流陪讀,好吃好喝的總是先給兒子品嘗,時不時叮囑兒子,兒啊,我們現在對你這麼好,等我們老了你要好好照顧我啊。兒子總說「好好好」

有一天,媽媽生病了,躺在床上還不忘記提醒孩子吃,已煮好的早餐。孩子懶洋洋的起床後,然後理直氣壯的跑過來:我的牙膏你還沒幫我擠,你要我怎麼刷牙?一臉生氣的樣子。

看到孩子這模樣,媽媽驚呆了,但還是無奈的從床上起來給孩子擠牙膏...

長期幫孩子包辦一切,孩子能學會獨立?不存在的。孩子表面上的聽話,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長期處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下的孩子,依賴的慣性思維已定。

所以父母要從小讓孩子養成獨立的能力,別不捨得孩子還小,事情都幫他做。要適當的「懶」點,越早獨立的孩子越懂事。

當我們的孩子願意主動去做某件事的時候,說明此時孩子能力夠了。 「懶」媽媽們就應該大力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做。媽媽在背後支持、信任孩子。

當孩子得到鍛煉後,對父母的依賴性會慢慢降低,會做是事情也越來越多,自信心會越強,而此時的父母就輕鬆多了。

二、放下身段做個示弱的「懶」媽媽,孩子做事的主動性會越強。

為什麼我們天生就要照顧孩子,為什麼不讓孩子照顧父母一下呢?人要有逆向思維,在一些小事情上,放下身段,適當的給孩子示弱。

比如你工作了一天非常疲累,回到家後又要洗衣做飯做家務。如果你示弱跟孩子說,媽媽今天好累(用撒嬌的語氣),要是你幫幫我的話就好很多了。比如飯後讓孩子收拾碗筷、拖地,孩子基本上會樂意幫媽媽分擔的。

孩子會想:原來我可以照顧媽媽的,媽媽在生活中是個強者,我照顧媽媽我也成了強者了,孩子的會很有成就感,心裡會「暗暗知道」我是個好孩子,以後也會更懂得體貼媽媽。

特別是媽媽生病的時候叫孩子做一些事,效果會更加明顯。因為孩子的潛意識會模仿自己生病的時候,媽媽照顧自己的場景。

倒水給媽媽喂葯、幫媽媽按按手背。孩子會有很大的幸福感。

反之,如果你平時在家看不慣孩子太懶,用命令、訓斥的語氣叫孩子做家務,那麼孩子的內心肯定是不服氣的。

你示弱,並不代表你軟弱,示弱是一種智慧。

三、做一個「懶」得嘮叨的媽媽

一個愛嘮叨的人,別說是成年人,有時候連孩子都受不了。

但「嘮叨」是媽媽的天性,因為媽媽的出發點總是為了孩子好,多數媽媽也知道嘮叨不好,但看到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總會下意識的「嘮叨」幾句。

「一天了房間又沒收拾好?」「作業沒寫完又在看電視?」「玩好的玩具,哪裡拿來放回哪裡」「你要是再這樣,我就把你心愛的玩具都丟出去!」等等...

事實證明,父母越嘮叨,孩子的拖延症、依賴性會越強,積極性會越低。因為孩子的潛意識會覺得,媽媽好煩,說得我都不想做了,乾脆明天做吧,反正我在媽媽眼中是個「懶」孩子,做得再好也是白做,乾脆不做或慢慢做吧,會有一種消極心態。

而「懶」嘮叨的媽媽會很明白,不會像個麻雀一樣嘮叨個不停,因為說多了孩子也會不當回事。

「懶」媽媽,一般都會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和時間範疇。比如:你可以選擇再看10分鐘電視,然後再把這些玩家整理好。

你現在必須要這麼樣,你如果做到了,下次還可以看電視。告訴孩子要說話算數。

正因為「懶」媽媽說話做事乾脆,執行有力度。這樣孩子往往口服心不服。

孫中山先生曾說過: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親。女人在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太勤快的媽媽只會養出懶惰的孩子,而獨立、自信、懂事的孩子背後必然有個「懶」媽媽。

一個「懶」媽媽教出來的孩子,成年後一定會感謝當初那個懶媽媽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尼說育兒 的精彩文章: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種壞習慣,即使智商高,長大也難有出息
女人產後坐月子,注意事項並不比孕期少,這6件事忽視,容易落病

TAG:科尼說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