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兩個哭長城的,一個是孟姜女,一個是誰呢?

中國有兩個哭長城的,一個是孟姜女,一個是誰呢?

原標題:中國有兩個哭長城的,一個是孟姜女,一個是誰呢?


  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一輩子乾的兩大邊防工程,即築長城與修直道,而他也遇到了兩個讓他背黑鍋的人,一男一女,男的叫司馬遷,女的叫孟姜女;一個用筆寫,一個用嘴哭;一個寫到哪裡長城便倒到哪裡,一個哭到哪裡,長城便倒在那裡。


  司馬遷


  只要有這兩個人在,秦始皇在中國老百姓的心裡就翻不了身,雖然大家都遊覽長城、讚美長城,但修長城的人卻始終是「壞人」。我把這兩個人叫中國歷史上的男女孟姜女或者男孟姜女與孟姜女,他們二人告訴我們即使偉人,也不可能斗得過寫史的人,他們加在一起就是中國野史與正史的集合體,秦始皇再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濟於事。


  正如紀錄片《中華文明》所說的那樣,秦王朝開創的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正是這個偉大而充滿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承載著中華文明古往今來的生生不息,兩多年來的中國曆盡滄桑,也曾戰亂分裂,但是不管危機多麼深重,由秦漢帝國開創的這一民族共同體總是能夠重新走上統一、安定的大道,重現蓬勃生機。


  司馬遷是漢武帝同時代的人,是經歷過這種波瀾壯闊的偉大轉變的,但司馬遷除了對漢武帝頗有微詞之外,對秦始皇也是有看法的。


  秦始皇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北定匈奴,西通西域,內震諸王,江山一統,創造了漢王朝空前的輝煌。他決定親自北巡,率領十八萬大軍,浩浩蕩蕩,旌旗遮日,北出長城。大司馬衛青、大將軍季安世、太子劉據和一乾重臣,隨駕前往。太史令司馬遷隨營記下這歷史性的時刻。馬蹄踏過沙漠草原,到達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別後旗境內「單于台」,那裡是祖國秦漢以及唐時的北大門。


  這一回,司馬遷有機會同時見到了長城與直道,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太史令卻在這裡發了一通牢騷,同時,不忘抒發他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疾苦的情懷。他說:「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 ,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彊諫,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務修眾庶之和,而阿意興功,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史記·李斯列傳》)意思是,你(蒙恬)干這些不知道百姓生活的事情,遇到誅殺(包括你的兄弟)是應該的,這和你斬斷地脈有毛的關係!


  萬里長城


  沒良心!睜眼說瞎話!為什麼呢?司馬遷不可能不知道蒙恬只是連接了秦、趙、燕三國的長城,工程量遠沒有那麼大。秦、趙、燕三國的長城是原來就有的,蒙恬調動幾十萬軍隊和百姓築長城,只是把這三國北邊的防護城牆連接起來,並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這才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達五千多公里的萬里長城,即長城不是秦一國修的。司馬遷也不可能不知,長城是用來保衛北方農業區域免遭游牧匈奴騎兵的侵襲,這一簡單得人人皆知的道理的。但這個書生氣很重的人,卻用他所謂悲天憫人的情懷,有力地「烘托」了修築長城對人民的勞役,讓長城對中原地區長久安定的重要意義在他的筆下「消失」。正是在這種情懷裡,司馬遷甚至連蒙恬和公子扶蘇曾經多次上書秦始皇請求減免徭役,以及蒙恬和扶蘇商議如何合理安排人力來減輕徭役等事例,都悄悄「抹去」。


  這就是司馬遷的哭,中國歷史上的「男孟姜女」,再說真的孟姜女或者女孟姜女。



  孟姜女

  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攻擊中山國,奪取中山與代郡和燕國交接的土地,把中山完全裹在趙國境內的同時,對中山進行嚴密的封鎖。林胡與樓煩想與中山夾擊趙國的代郡,遭到趙武靈王的痛擊。在奪取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後,趙武靈王設立雁門郡(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寧武以北至內蒙古間地區)和雲中郡(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以南,長城以北之間),迫使林胡和樓煩大幅度地向北遷移。


  為了鞏固新佔領土地,防止北方胡人的侵襲,趙武靈王開始派人修築長城,以阻止林胡和樓煩的南下。如今,內蒙古巴彥淖爾這一帶的有兩道長城,近三百公里,就是趙武靈王當年修的。因為被為小佘太的一段長城分成兩段,在一個山谷處,形成一個很大的豁口,有人便說那是孟姜女哭長城後留下的「痕迹」。


  更有意思的是,今天的學者們「孟姜女哭倒小佘太長城」的說法作出了研究,為此傳說發生於在小佘太長城提供了可能:由國家圖書館劉波先生、林世田先生綴合的收藏在英國國家圖書館的敦煌遺書殘片中有孟姜女「魂埋塞北」的說法,而《〈孟姜女變文〉殘卷的綴合、校錄及相關問題研究》一文則羅列了變文中出現的陰山地區諸如「金河」等意象,內蒙的一些學者研究認為「金河」即指呼和浩特附近的大黑河。


  趙武靈王


  如此,孟姜女在這裡哭倒長城的事似乎被「坐實」了。但更有意思的是,在河北、甘肅、寧夏一帶也有類似於此的研究和故事,說是孟姜女哭到了他們那裡的長城,研究者的依據大約與內蒙學者的說法一致。這就是說,學者們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孟姜女走到哪裡、哭到哪裡,哪裡的長城便會倒,而她哭的也不全是秦始皇長城,人們為什麼還要把那個勞民傷財的「鍋」背給秦始皇呢?


  在意識到學者們把傳說當歷史研究了的同時,我不得不說這就是野史里的孟姜女,其力大無比,其法神奇,全都是針對一個人的。但當今天人們把長城當做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時,就不能不讓人想起《漢書》里班固評價司馬遷的話:「烏(嗚)呼!以遷之博物洽聞,而不能以知(智)自全,既陷極刑,幽而發憤,書亦信矣。跡其所以自傷悼,《小雅》巷伯之倫。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難矣哉!」(《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唉!以司馬遷的博學廣聞,卻不能靠智慧保全自己,已經遭受極刑仍在獄中發憤寫作,他給任安的信中所陳述的也是可信的。究察其所以哀傷自己,是屬於《詩經·小雅》中巷伯一類的人。像《詩經·大雅》所說的「既明辨又聰明,還能保全自己」,這太難了!《詩經·小雅》中巷伯一類就是街頭巷尾的東西,更直白的意思是說司馬遷拿這些東西直接譏刺漢武帝,哪有不讓你受刑的道理!



  小佘太長城


  班固這話說得好,至少能讓我們明白司馬遷也是個哭長城的,而長城為什麼總在傳說里倒。當然,這也能讓我們明白,哭倒長城的事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兩千多年過去了,長城還是依然如故地好!(文/路生)



  班固


  本文這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生的文史空間 的精彩文章:

唐代夫妻快樂時並不迴避待女,是因為受了大宛國婚俗之風的影響?
霍去病攻下的此匈奴王城,曾屬月氏人,疑為中國史上最早的女兒國

TAG:路生的文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