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這年頭,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穿透明的衣服啊

這年頭,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穿透明的衣服啊

原標題:這年頭,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穿透明的衣服啊


你很容易發現從近幾年開始,時尚世界開始了一波「透明」流行,它變成了一件大事。



這並不是複雜如品牌試著把企業結構、製造流程和數據部分公開,讓人們更有個借口為高價服裝買單的 品牌透明化,就是字面上的:透明。衣服、包袋、鞋子,你想得到的東西,都能讓你 「一眼看透」。


時尚,按理說恰好與透明的概念相互悖離:利用層疊繁複的服裝、裝飾或隱惡揚善的覆蓋身體,透過這些服裝進而創造個人外在的獨特個體性。但是現在,不論是奢侈、街頭、運動甚至快時尚品牌,都一同把 「透明元素」 當作主題,當然我們早已習慣時裝世界那些諷刺時代的手法與口吻,不過這次的 「透明風潮」 似乎不是其中之一。



不管透明服裝、配飾或者裝備,都難稱上是什麼全新的東西 — 流行亦是如此,早在 1930 年代,Elsa Schiaparelli 便開始了對人造素材的實驗,這位主張創意與驚喜比好品味更重要的設計師,以塑料創造出大型的昆蟲狀首飾,成為在透明物料時裝領域具開創性的先鋒人物。




(Schiaparelli 與藝術家 Salvador Dali 合作的超現實珠寶系列)


而 1960 年代的 Paco Rabbane,則以 「現代物料製作的十二件不實穿洋裝」 系列,拓展了人們的視野,他把塑料、金屬等材質取代傳統的布料帶上伸展台,這位令 Coco Chanel 稱為 「鍊金術師」 的人物,帶領 60 年代變成痴迷於材質創新的時代,而 PVC 也在當時成為了紅極一時的面料。



來到 90 年代,你可以在更廣泛的地方看見透明時裝 — 像是鼎盛的 Rave 景象、前衛的造型專題之中,不僅僅是街上的年輕人們,許多設計師也捕捉了當時對於千禧年 「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 的時代精神,將這個具未來感的材料套用在服裝設計之中。



(Nokia 在 2000 年代的廣告)


你可能也發現了,到此為止,透明時裝這東西大部分還是被女性所沿用居多,甚至到近年依舊如此,許多人把透明物料的普及與 「Hype」,歸因在 Kanye West 的身上 — 嗯,還會有誰呢 — 他在 2015-16 年的 Yeezy 系列中,推出了透明材質的高跟鞋甚至靴子。



很自然的,流量制霸的卡戴珊一家成為了愛用者,接著更自然的,更多女性消費者希望購買且穿上這些鞋子,直到 「凡人們」 很快發現,這些使用透明材質製作的高跟鞋,只適合不需要走路、待在冷氣房裡拍照的神仙,若要扯上實用性,這些清晰透明且精心製作的鞋子,馬上會變成像驚悚電影里培育外星生物的溫室或氣艙,而當它出現在你的腳上,那一切都不這麼有趣了。



與此同時,透明塑料製作的配飾與服裝現象達到了井噴。Chanel 推出了充滿以透明物料的系列,Loewe 的塑料長褲、Celine 與 Margiela的透明購物袋、Burberry 的透明外套;Raf Simons 所執掌的 Calvin Klein 205W39NYC 也發表了利用塑料包裹毛皮的風衣外套,而 Shayne Oliver 主導的 Helmut Lang,更推出了一個全透明的公事包。



(Chanel)


(Loewe)




(Calvin Klein 205W39NYC)



(Helmut Lang)


來到 2018 年,這些清澈透明且有著清潔感的物料並不再是女性與奢侈時尚的專利,它已越過了純粹 「解放女體」 的議題範疇,Comme des Garcons Homme Plus 在 2017 年春夏季度那 「國王的新衣」,便把透明物料的使用性延展到男裝上,而同場秀上那一雙與 Nike 合作的 Dunk High,也把透明球鞋的一把火點燃。




(Comme des Garcons Homme Plus 2017 S/S Collection)


Nike 在球鞋上使用透明物料早在多年前就已有先例,而近幾年則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從吸引一批追隨者的 Zoom Fly,現正話題中心的 React Element 87 等等都是案例,另外,被評為年度最佳,與 Virgil Abloh 合作的 「The Ten」,其中一半的 「Ghosting」 系列,也是將鞋款解構再利用半透明物料重組 — 但這事應該不用我再說了。




順帶一提,記得炒作一時的 Virgil Abloh × Rimowa 的行李箱是什麼設計嗎?你沒記錯,就是透明材料。




滲透進每日生活的 「透明」 風潮例子還有太多,想想現在人手一包的爆款 nana-nana 塑料包,成為爆買人群的主要目標,從沒沒無聞到進駐全球知名的買手店,甚至 Beams 都與美國專制生鮮收納的 Ziploc 品牌合作,製作了一堆腦洞清奇的夾鏈包袋/服裝。



(nana-nana)


(Beams Culture × Ziploc)


透明材質與設計確實一直被人們鍾愛著,從建築、科技、商品設計,甚至只是透明的 Gameboy 主機,都有一種特殊的有趣魅力,或許我們無法解釋也無需解釋它的魅力源於何處。但對於時裝,這卻是近期首次出現如此大型統一的 「透明化」。一直以來的時裝流行史都反映著時代景象,而這股透明風潮似乎正呼應著今時今日,我們在社群網路上過度分享的集體現象。



這些透明包袋就像你的朋友圈一樣,看似大方直接的分享你的生活,其實所有事物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放在 Rimowa × Off-White 透明行李箱中的,不會是地方藥店的便宜塑料袋,而是有著 Dover Street Market New York 這全球知名買手店 Logo 的購物袋(Virgil 與 Kim Jones 都是如此 「使用」 的),伴著深思熟慮後放置的其他品牌產品,在人們分享的 Chanel 或 Dior 的透明包包里,你看不到斑駁掉漆的化妝包、便利店買的小包裝面紙,而是色彩和諧搭配的首飾,以及造型搶眼、不帶眼鏡盒的太陽眼鏡 — 就如人們在社交媒體的心理一樣,你能看見我的生活,至少是我想 「讓你看見」 的生活。



企業家 Elon Musk 在最近那場火遍全網,公開胡麻的訪談中就提到,Instagram 會讓人感到難過。「因為人們在照片中所展現的生活,都比他們的真實狀況好上許多。」 Musk 說道。人們更傾向分享自己美好的時刻、拍下美麗樣貌的圖片,而其他人經常拿這些精心營造出的富足與美滿生活與自己的現實人生比較,那會導致人們的失落和悲傷。「快樂=現實減去期望值。」 他說。



去年日本廣告公司博報堂的年輕人研究所,就看見了日本年輕人愛用透明產品的風潮,並對此主題進行訪查與研究,透明材料的特殊性是讓年輕人直觀喜歡上的原因之一,它也成為了一個 「展示自己」 的空間,內容物是重點。「我會以給別人看為前提,決定包里的配色和擺放方式」 其中一位學生說道。而使用透明的名牌產品,則是一種 「不經意的秀」 — 製造出不小心被看見的感覺,同時展示自己的真實品味。



在這個一切都透明極致的世界 — 生活、社會議題、個人隱私,這些透明時尚扮演了外顯的角色,從現實維度反映了現代人的複雜思維:過度分享和有意識的、精心製造的 「與眾不同」。傳達著信息:「嘿,看看我,我很酷吧。」



FIN


MARGIELA到底在靠啥賺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分子 的精彩文章:

100多年後,New Balance 仍然能硬氣地甩出 「獨立」 兩個字
西山徹:我依舊是那個瘋狂熱愛Vans的人

TAG:X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