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未來海戰中的魚雷哪家強?

未來海戰中的魚雷哪家強?

魚雷(Torpedo)是由攜載作戰平台在發現目標後發射入水,在受控狀態下自動航行,用於摧毀敵方水面艦船和潛艇等的水下兵器,具有隱蔽性好、命中概率高和殺傷威力大等特點。二戰結束之後,曾經有統計數據顯示,在海戰中被魚雷擊沉的運輸船噸位總計1445萬噸,占被擊沉的運輸船總噸位的68%;被魚雷擊沉的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總計369艘,占被擊沉的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總艘數的38.5%,魚雷在海戰中的巨大威力可見一斑。

未來海戰中的魚雷哪家強?

但是,早期的魚雷主要採用蒸汽瓦斯或者鉛酸蓄電池作為動力,只能在較近的距離上對水面艦船等目標進行直航射擊,命中率和作戰效能都較為有限。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海軍才研製出能夠接收目標雜訊並且自動導向目標的單平面被動聲自導電動魚雷,魚雷才開始進入制導時代,現代魚雷也由此開端。

在戰後美蘇爭霸的大背景下,美國投入巨資開始研製既可反艦也可反潛的雙平面主動聲自導魚雷,蘇聯也在戰後從德軍繳獲技術的基礎上開始研製新型尾流自導魚雷,都希望能夠搶先佔領現代魚雷發展的「技術高地」,以便在現代海戰中佔據優勢。

為了便於了解現代魚雷的發展,我們可以對現代魚雷進行如下的區分:從動力方式上區分,可以劃分為電池動力(電動)魚雷和熱動力魚雷;從發射方式上區分,可以劃分為水面艦船和潛艇的管式裝置發射、火箭助飛和飛機空投等;從用途上區分,可以劃分為反潛魚雷、反艦魚雷、反艦反潛兩用魚雷、反魚雷魚雷和水下預置潛伏魚雷等;從制導方式上區分,可以劃分為直航魚雷、自導魚雷、線導魚雷和複合制導魚雷等;從魚雷口徑上區分,可以劃分為超重型魚雷(533毫米以上)、重型魚雷(533毫米)、輕型魚雷(324毫米)和超輕型魚雷(小於300毫米)等。

未來海戰中的魚雷哪家強?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魚雷型號有如下幾種:

美國MK-48系列重型魚雷,目前已經由基本型發展到Mod7型,提高了自導性能和動力推進系統並且採用了魚雷降噪技術,既可以反艦也可以攻潛,戰鬥部裝葯292.5公斤,最大作戰深度達到900米,最大航速為55節,最大航程大於50千米(28節航速下)。

義大利「黑鯊」重型電動魚雷,可用發射管或者自航發射,採用全數字化先進聲發射與接收(ASTRA)自導頭,雙向光纖線導通信(雷上線團導線長度為60千米,艇上線團導線長度為20千米),採用了Al-AgO電池直接驅動複合材料對轉槳推進系統,航行雜訊低,戰鬥部裝葯250公斤,最大作戰深度500米,最大航速50節。

未來海戰中的魚雷哪家強?

俄羅斯65-76型魚雷,該型魚雷是650毫米口徑的熱動力(煤油+過氧化氫+海水三組元燃料)超重型魚雷,採用線導+主、被動聲自導+尾流自導,最大作戰深度400米,最大航速50節,最大航程100千米(30節航速)。

隨著數字通信、精密機械、現代控制、微電子、水聲學和系統工程學等的發展,以及現代海戰技戰術的需求,現代魚雷已經發展了三代:第一代被稱為自導魚雷,通常採用主、被動聲自導,能夠在水平面和垂直面都進行自動尋的,既可以打擊水面艦船也可以對潛艇實施攻擊;第二代被稱為複合制導魚雷,通常採用包括雙向線導+主、被動聯合聲自導+尾流自導的多種尋的方式,可以抗多種水聲干擾和欺騙,命中精度高;第三代被稱為智能化魚雷,利用了先進的數字化信號處理技術、基於激光陀螺的高精度捷聯慣導技術、光纖線導技術和魚雷隱身與自輻射雜訊控制技術等,具有很強的抗干擾和反水聲欺騙能力,可以遠程自主導航定位,可以用於複雜海上對抗環境下的遠程隱蔽攻擊。而且可以預見,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魚雷也正向以高速、遠程、智能、隱身、大威力和信息化為特徵的第四代網路化魚雷發展。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未來海戰中的魚雷哪家強?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寫於2016-04-2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永動機的探索之路
大數據預測犯罪,科幻還是現實?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