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早茶夜讀|震驚!《歷代朝代歌》有這麼多錯

早茶夜讀|震驚!《歷代朝代歌》有這麼多錯

原標題:早茶夜讀|震驚!《歷代朝代歌》有這麼多錯



第85夜 | 《吾國與吾名


震驚!《歷代朝代歌》有這麼多錯


文|楊早


本周主題


「講史」


楊早金句


吾等國民是不是也能夠對歷史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知,


甚至可以指出說習焉不查的這些所謂常識其實是有問題的呢?


晚上好,歡迎收聽早茶夜讀,我是楊早。


這周我給咱們公號定的系列主題是「講史」。


這個講史,我想咱們就別像中學教材那樣講通史。我希望是每一夜,我們都有一個獨特角度的進入,對歷史做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闡釋。


今天我要介紹的這本書,要從一個小小的烏龍講起。

就是我跟綠茶都參加了某個好書獎的評選。這個月的好書候選名單裡面有一本書,我要求主辦方給我快遞一本,結果送過來呢,讓我大跌眼鏡——那是一本舊書,是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又翻譯成《吾土吾民》。



為什麼會出這個烏龍呢?就是因為我要的這本書,它的名字叫做《吾國與吾名》。多了一個後鼻音。這本書是本新書,是南京大學的教授胡阿祥寫的。



這本書的副題叫做「中國歷代國號與古今名稱研究」,很厚的一本。


這個題目呢,我當時一聽,就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中國人講究說「名者實之賓」,就是名稱是事實的賓客,從屬。詞與物之間,它有一個密切的對應關係。


比如說當年契丹人建立王朝的時候,一開始叫契丹,後來就改名叫遼,再後來又改名叫契丹,又改名叫遼。這個名稱的轉換當中,其實是反映了一種不同的歷史心態。


所以我覺得集中地研究一下中國的國號,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浩浩一大整編,今天也沒辦法全部介紹,我就講一下裡面的一節,作者對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歷史朝代歌》進行了指謬。

這個歷史朝代歌,我想你一定聽過,我先念一遍: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這首歌我確實是從小就學習,而且一直記得。我還用這個這首歌來教我的兒子……一直以來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但是作者卻說:「在這首短短的朝代歌當中,各樣問題實在不少。」


他說了六點:


一是統稱。

比如說「春秋」「戰國」「南北朝」「五代」,這都是對一段時代或者一批國家的統稱,既不是朝代也不是國號。


第二是習稱,就是習慣的稱謂。


「西周、東周是後人的習慣稱呼,因為都城分別在今天的西安、洛陽,一在西,一在東,所以習稱為西周和東周。其實這是一個連續的朝代,國號就是叫周。周既是朝代也是國號。當然作為朝代的周經歷時間大概有800年,而作為國號的周時間還要長一些,超過了900年。經歷了從商朝西部的邦屬小國,到滅商以後的天下共號的轉變過程。


跟西周東周類似的情況,還有西晉東晉、北宋南宋等等。在當時無論是朝代還是國號,都稱之為晉或者宋。然而現在頗多的影視劇當中,君臣於朝堂之上,子民在交往之間,往往說我們西周啊我朝西我們北宋王朝的說來說去,真是令人啞然失笑。」


第三點是合稱。


「像兩漢,指的是前漢和後漢或西漢和東漢。二晉指的是西晉和東晉,這前後西東字樣都是後人加上去的。朝代或者國號本來就稱為漢或者晉。」


第四點是簡稱。


「元、明、清,其實是大元、大明、大清的簡稱。在某些場合,比如專門講朝代情況的朝代,歌裡面,這個『大字『是不宜省略的。」


第五是誤稱。


「比如『三分魏蜀吳』這句,實在應該是『三分魏漢吳』……因為正確地認識劉備、劉禪的國號是漢而不是蜀,關係到其政權的立國依據,實為非同小可的問題。」

第六是漏稱。


「如此簡單的朝代歌,是概括不了中國複雜的歷史朝代的。僅以作為中國歷史紀年使用的統一皇朝來說,這首朝代歌裡面就漏掉了王莽的新朝,武曌(就是武則天)的周朝。而由此導致的更加嚴重的『常識』錯誤,則是諸多版本的《中國歷史紀年表》當中,劉邦始建的漢朝錯成了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年,李淵始建的唐朝錯成了連續不斷的公元618年到907年,又於是中國歷史上開創了『和平』改朝換代之首例的王莽新朝,中國傳統帝制時代裡面,男權社會中唯一的、真正的女皇武的周朝,皆因此而消失於《中國歷史紀年表》中」,作者感嘆道:「甚矣,史學之不講也!」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說,這個朝代歌就是為了讓小孩便於記誦,其實沒有必要挖得這麼深。


我覺得呢,這首歌對於大家記誦大致的中國朝代順序還是有幫助的。但是等到我們已經成年了,那麼如果完全不了解歷史的這些細節,其實是一種常識的缺乏。


我在日本訪問的時候,接待我的日本學者正在參與日本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改革。日本教科書的問題反而是過於細,就是細節太多,讓學生看不到,比如日本在整個東亞或者世界當中的位置和發展。


但是反過來說,中國的歷史教育很多時候又過於大而化之,我們中學教材很多時候像是政治課本,它講的是歷史應該怎麼樣,而不是歷史本來是怎麼樣。


所以就中國人的普遍歷史常識教育來說,歷史應該是怎麼樣?其實是缺了很大一塊的。


我在參觀明治天皇紀念館的時候,陪同我的日本學者看到「日俄戰爭」的說明,說日本當時是被迫參與戰爭的,他就會說:這是說謊,日本絕對不是被迫參與的。


吾等國民是不是也能夠對歷史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知,甚至可以指出說習焉不查的這些所謂常識其實是有問題的呢?


我覺得大家,都包括我在內,我們都需要一起來學習學習,更多的學習。


好,這就是今天的早茶夜讀,我們下周再見。


本期編輯:江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早就說過 的精彩文章:

早說 | 天下未亂蜀先亂:大清要完倒計時
早茶夜讀 | 那些對貓主子有害的植物

TAG:早就說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