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為何真正引爆了「生態紀」?

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為何真正引爆了「生態紀」?

本文作者 申耀

金秋九月,隨著「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新疆喀什站活動的成功舉辦,預示著這場歷時近5個月,行程約6萬公里的大型生態活動圓滿收官。

作為承載「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8」生態理念及推進共同行動落地的最重要活動之一,此次「ICT生態之行2018」系列活動不僅呼應了「因聚而生,以行致盛」的主題,也成為一次傳播聯合創新價值、生態理念以及散播生態火種的「燎原」之旅。

在筆者看來,伴隨著「ICT生態之行2018」車輪的滾動,生態的火焰迅速在神州大地燃起,一個指數級繁榮景象的生態體系已躍然於眼前。

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為何真正引爆了「生態紀」?

「ICT生態之行」是新生態理念落地平台

在今年3月份於青島舉辦的「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8」上,華為提出了「生態紀」、「共創指數級繁榮」等一系列的新理念及新願景。作為大會內容的延續,為了深入推進計劃、願景和生態理念的落地,4月10日,「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受命正式出發。

承載大會重託,此次「ICT生態之行」走過了全國255座城市,歷時近5個月。從各站舉辦情況來看,活動每到一站便會在當地掀起一輪不小的數字化轉型及生態合作熱潮。事實上,「ICT生態之行」已經成為傳播華為與生態夥伴聯合創新價值成果以及生態理念的舞台。

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為何真正引爆了「生態紀」?

可以看到,在此次行程中,「生態紀」、「指數級繁榮」等這些新理念和願景正在被區域客戶、夥伴熟知和接受,並已成為「熱詞」。例如,在呼和浩特站活動中,原內蒙古自治區經信委巡視員蘭惠表示,要推動和踐行信息化、數字化,就需要構建開放共贏的合作生態系統。而華為提出的「平台+生態」戰略和「生態紀」理念,則為內蒙古信息產業發展和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思路。

在山東濰坊站活動上,智慧濰坊建設辦公室主任張寶慶說,華為與夥伴共同探討了「生態紀」下的ICT解決方案和新商業模式,這既是華為與生態夥伴間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也是濰坊市與華為物聯濰坊戰略合作的進一步升華,它必將對促進華為生態夥伴合作共贏,共築物聯濰坊建設良好生態,推動智慧濰坊創新發展和產業的轉型發揮積極作用。

在雲南昭通站活動上,昭通市工信委會副主任鄧富強表示,2017年,昭通市政府與華為展開合作,雙方充分發揮各自能力和優勢,共同打造「智慧昭通」。華為此次為大家帶來了難得的科技盛宴,全方面地展示其生態建設理念,探討最新的行業熱點和發展趨勢,交流成功的案例和經驗,這將為昭通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ICT生態之行2018」中的兩個「不一般」

今年「ICT生態之行」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展廳和展車採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圍繞「生態引擎、生態孵化和生態應用」主題,將「生態使能平台」帶到了區域生態夥伴面前,希望通過以華為前沿技術和領先ICT基礎平台為生態引擎,推動區域夥伴基於華為OpenLab等進行聯合孵化,進而為用戶打造滿足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創新應用。

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為何真正引爆了「生態紀」?

回頭看整個行程,「ICT生態之行2018」不僅發揮了聯合創新成果和生態理念傳播的功能,也極大的激發了區域生態夥伴的參與熱情,並將「ICT生態之行」活動推至一個高潮。在筆者看來,活動凸顯出兩個「不一般」。

1 深度、廣度不一般。「ICT生態之行2018」活動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裡,足跡踏遍了國內255座城市,其中近80%的活動是在地市、區縣舉辦,相比往年更加深入。

而在活動行進路線上,共設有4條標準展台路線、2條展車路線和1條簡易展台路線,其中,2條展車共計行走路線近6萬公里。應該說,我國疆土面積幅員遼闊,交通環境複雜多樣,通過採取不同路線和展示模式,不僅能夠覆蓋重要的省會城市和地市,同時也能有效滲透到一些邊遠的縣和區。無論是我國東海岸線最北端城市丹東,還是西南邊陲明珠西雙版納,無論是最南端海濱旅遊城市三亞,還是西北內陸重鎮吐魯番,都留下了「ICT生態之行2018」濃濃的印記。

2 質量不一般。在「ICT生態之行2018」系列活動中,共有超過55000名生態夥伴參與。其中,合作夥伴佔比為48%,客戶的佔比達45%。與此同時,有超過5000位生態夥伴參與了現場Keynote主題演講、大型技術專場、行業分論壇、行業峰會、展廳(展車)展示等環節。

事實上,客戶、合作夥伴、華為都是華為數字化轉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ICT大生態體系構成不可或缺的一員。通過這種多樣的展示、交流及互動方式,生態夥伴之間能夠更為直接、有效的傳遞價值信息,也更為有利於啟迪思維和進行聯合創新,生態合作潛能得以被深度激發。

「ICT生態之行2018」真正引爆「生態紀」

伴隨著「ICT生態之行2018」車輪的滾動,不僅「生態紀」理念被廣泛認可和接受,一個事實上的「生態紀」也已真正到來,指數級的繁榮生態景象也正由願景化為現實。

在筆者看來,「ICT生態之行2018」之所以能夠真正引爆「生態紀」,主要源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生態夥伴數量及質量的雙增加。據了解,ICT生態之行/巡展活動舉辦7年來,目前累計覆蓋全國500多個城市(含地市和縣區),累計舉辦了1500多場活動,累計參與生態夥伴/合作夥伴數量近30萬人。

在這些一路同行的生態夥伴中,更是已經出現業績過百億的夥伴、60多家億元級夥伴。可以預見,隨著更多優秀生態夥伴的參與,展開更多的共同行動,將會有更多過億、十億、百億的夥伴湧現,指數級繁榮的生態也將指日可待。

其次,華為對「ICT生態之行」活動的付出和堅持。華為「ICT生態之行」由原華為「ICT巡展」發展而來。若從2012年算起,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7屆。也正是由於年復一年的大量投入、堅持和努力,以及在傳播廣度、深度和傳播質量方面的不斷增加,才使得「ICT生態之行」爆發出如此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並撬動一個生態合作新紀元的到來。

第三,華為的平台和「黑土地」定位的魅力。「平台+生態」已經成為華為企業業務的一個基本戰略,身處「生態紀」,如果生態合作的內力是來自技術驅動和客戶需求,那麼外力則無疑來自於平台的魅力。

在這方面,華為信守「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的承諾,而始終堅持的「不與合作夥伴爭利」更是大得人心;同時,華為前沿技術、領先ICT基礎設施平台以及多種使能手段就如「黑土地」的定位那樣,則能夠為生態夥伴的聯合創新和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生態紀」的到來既是ICT大環境變遷使然,也來自於客戶需求+技術驅動,更是多年來華為在生態建設領域不斷堅持、努力付出,量變引發質變的一個結果。當一切達到臨近點,點燃「生態紀」僅僅只需要一個動作或者一根「導火索」。在筆者看來,那就是「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企業級 的精彩文章:

黃陳宏:跨國企業不要 把自己當外人
對症下藥 H3C MSR830-WiNet多業務網關如何簡化企業組網?

TAG:IT168企業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