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底沒有主見,沒有治國能力嗎?
看似討論秦始皇有沒有主見,實際牽涉人才問題。近年來,國家提倡個性化人才,而題主說的提議、主見,正是屬於「個性化人才」的範疇,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一、范蠡與文種
范蠡可謂家喻戶曉,文種恐怕就知之甚少了。然而,在歷史上,卻是范蠡隱退、文種執政。這是什麼鬼?人才的類型不同而已。范蠡,擅長的是計謀百變。用智慧超群、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等辭彙形容範蠡,也毫不為過。但是,以智謀論,一個智謀能用千遍萬遍嘛?一個智謀能教會民眾人人會用嘛?所謂智謀,本身就屬於出乎預料之外的範疇,既不具備大眾性、也不具備長期性。治國,能搞個規則百姓都不懂嘛?能規則一天變三次,每天不一樣嘛?所以,范蠡當謀士、軍師非常卓越,但當個治國理政的比如丞相,恐怕就會弄巧成拙了。一個聰明絕頂、計謀百變的人物,耐不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瑣碎。范蠡隱退江湖,明智的選擇。登場的是文種,才能恰當其用,而且很優秀。擅長大局觀、擅長長遠目標,有耐心、有韌勁,這些都是平常治國最需要的特徵。論計謀百變、文種遠遜范蠡。但文種治國,范蠡反而難以望其項背了。這,就是人才的不同。
二、紹興師爺
首先說明下,沒有任何鄙視、輕視紹興、師爺的意思。只是以事說事。師爺是一個職業,紹興出的師爺冠絕天下。談師爺就繞不開紹興師爺這個辭彙。眾所周知,只有在學生階段,才有絕對的對錯論。這道題做對了、那道題做錯了。工作後,絕大部分選擇,都是一般、蠻好、好、更好的選擇。而最難的,無疑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手心手背都是肉」。紹興師爺最牛叉的地方,就是能吧魚與熊掌、手心手背,給推論、分析的入情入理。能拿出上中下幾個辦法,各有優勢又各有犧牲。成敗得失,紹興師爺能分析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但是再清楚、再明白,還是需要最後的定論,俗稱拍板。一如上例。紹興師爺缺的,就是拍板這一下子。不要小瞧拍板,若拍板是一件容易的事,聰明如此的紹興師爺能不會嘛?所以難拍板,往往是理性、感情、幾率等等,都無法選擇的時候。拍板是大智慧。拍板也是大承擔。極端的說,一個拍板,對了雞犬升天,錯了株連九族,拍板容易嘛?
三、懸崖勒馬與懸崖不勒馬
在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小說中有很多金句。比如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等等。其中有一句,叫「懸崖勒馬的是將,懸崖不勒馬的是王」。將領不僅僅左右戰爭的勝負,將領還左右兵士的生死,國家的興旺。懸崖勒馬是理智的選擇,也是愛國愛民的必須。懸崖不勒馬,是不向傳統、習慣、慣性低頭,是在一片荊棘中找到、甚至是開闢一條唯一的生路。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這些,都超出了理性、選擇的範疇。能也只能用卓越、天才等等形容未知領域的辭彙來形容。而秦始皇正是王中之王,是歷史上近百位帝王中的佼佼者。致力於統一的秦國、完成統一之後的秦朝,在幾十年中誕生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創舉和奇蹟。諸如統一文字、馳道、溝渠等等,很多都是從未有過的創舉。中央集權郡縣制一舉在中國施行了2000多年,更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絕對奇蹟。政治制度創新,有能跟中央集權郡縣制比擬的嗎?
四、秦始皇與李斯
李斯絕對有才。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秦始皇死後,李斯的種種作為,令人鄙視、令人不齒。由此可見,李斯作為一個智者,其實是有限的。夥同趙高的時候,看不到最後的結局,這就是愚蠢。李斯聰明,但是,李斯並不智慧。在秦始皇手下的李斯,有缺點嘛?好像沒有。秦始皇手下時的李斯,風光無限、貢獻多多。李斯,在秦始皇手下是國之棟樑,在胡亥手下是國之逆賊。這就是秦始皇。用人之長、克人之短。至於李斯的提議和秦始皇的主見,還用得著說嘛?PS:嚴峻苛法是一種極端弱智的罵詞。建議題主不要再用這種辭彙。第一,幾乎所有的酷刑,都是在人治階段發明的。第二,所謂法治,跟人治的根本不同僅僅是公開。是公開會導致嚴峻,還是公開會導致苛政法?這是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的問題。多一點思考,少一點人云亦云,對自己、對大家,更好。


※開國皇帝朱元璋後期大開殺戒,就為這一個原因而已
※雍正到底有沒有殺康熙、奪皇位?這還是有點可能的
TAG:歷史智囊 |